成语大全网 - 汉语词典 - 4.成都话中的入声字

4.成都话中的入声字

成都话作为北方方言,入声的独特发音早就消失了(百度上说入声自南宋时期就在北方官话中消失了),所以四川大部分地区的人对入声的概念可能不太熟悉。先解释一下入声的含义:

入声是古汉语的四声之一,平仄中的三个仄调之一。入声韵尾由三种不同的塞音韵尾[-p?],[-t?],[-k?]构成。

通俗一点说,有点类似于发一个音发到一半,立马做一个“p”或“t”或“k”的口型,阻塞住原本的发音。古代的许多诗词用普通话读起来不太押韵,但其实压了入声字的韵。

即使语言是非常复杂的,我还是希望能用最简单的话总结其规律。关于成都话中入声字的发音方式,其实也仅需要两句话即可概括:

1.成都话中没有入声固有的发音方式(塞音韵尾),发音规律仅体现在声调上(不体现在韵母或声母上)。2.除极少数习惯用法外,绝大多数的入声字在成都话中声调为阳平(即二声)。

说简单点就是记得把入声字都读作成都话中的阳平。

我们来看一看是否如此呢。还是以《雨霖铃》中的韵脚为例,下表列举他们在普通话和成都话中的拼音。可见,原本在普通话中声调各异的入声字,在成都话中统统为阳平(二声)。

我们也提到存在极少数情况下,入声字在成都话中不读阳平(二声)。下面列举几个例子(不止这些,但确实比较少见):

“曰”读作“yūe”。

“汁”读作“zī”。

“拉”读作“lā”。

一个字可能既是入声字又非入声字,这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举个例子:“易”作“改变”之意时为入声字,而作“容易”之意时为非入声字。在普通话中“易”均念作“yì”,但成都话中则有两个读音——容易(yì)和易(yí)容。这非常容易混淆,只能强行记住这些特殊情景。

另一点需要注意的是,有些字明明不是入声字,在成都话中却改变声调,念二声。如“厕”不是入声字,却念作“cé”。

虽然失去方言仅有4个声调(轻声不算做声调之一),但成都周边的部分地区存在5个声调。第5个声调即为入声调,以五度标音法标注为“33”。包含入声声调的地区包括:双流、温江、郫都、新都等地。(本段内容参考自《成都方言词典(李荣)》)

明确成都话中入声字的发音方式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帮助我们学习入声字的知识、讲标准成都话,更能帮助母语包含入声发音的外地朋友们学好成都话。

另外,限于我自己对入声的了解有限,文中或有错误,欢迎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