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汉语词典 - 从具体作家作品分析豪放词的艺术风格特色

从具体作家作品分析豪放词的艺术风格特色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赏析

作为苏轼豪放词的代表作念奴娇词,向来脍炙人口;不过,它的豪放表现为激情的奔纵、气势的雄迈和境界的宏伟壮阔,如胡寅所说“使人登高望远,举首高歌”。

这首词与《前赤壁赋》写于同一时期、同一地点,而各有特色。它所表观的思想感情,显得昂扬奔放。开头“大江东去”一句,音节高亢,景象开阔,就给人以气势磅礴的感觉,与李白的诗句“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可谓异曲同工。这里,词人先写放眼所见,滚滚长江,奔流直下。无须另外加什么别的形容词、修饰语,江就是“大江”,去就是“东去”一个“大”字,一个“东”字,就足够了。“大”,可以使人联想到长江的源远,“东”可以使人联想到长江的流长。“大江东去”下面接着“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把空间的感受与时间的联想交织在一起。“大江东去”,可以说了望得广阔,“千古风流人物”,可以说思考得深远,中间以“浪淘尽”三字连接起来,而言外之意则是说人物、时代已随江水消逝,但人物的功业与精神气概,时代的风采,却万古留传,是大浪所不能“淘尽” 的。如果都“淘尽”了,那还有什么下文呢?从字面上看,这两句与《论语》上的“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意思相近,并不算新鲜。然而苏轼歌词这样的句子所包含的丰富的历史内容与深沉的政治感慨,以及词人自己鲜明的个性特征,却是《论语》上孔子说的话所没有的。“风流人物”,一般注解为“才能出众、品格超群的人”,或者注解为“杰出的英雄人物”。那么,苏轼为何不说“浪淘尽千古超群人物”,或者说“浪淘尽千古英雄人物”呢?“超群”“英雄”与 “风流”都属于平声,符合词调的音律要求。苏轼之所以不用,是因为“超群人物”权权限于异乎寻常,而“英雄人物”也只是使人想到驰骋疆场,叱咤风云,甚至再加上一点悲歌慷慨罢了。“风流人物”呢?那就不光是才能出众、品格超群,而是在英雄气概之外,还有儒士风度,儿女心肠、英雄气概,是豪迈的儒士风度,是潇洒的,儿女心是温情的:三位一体,才叫做“风流人物”。下面所写的“周郎”,就是这样三位一体的“风流人物”。其实,苏轼也自认为自己是这样的人物。元好问曾说苏轼在这首词中“戏以周郎自况”,“自况”就是“自比”。简单说“才能出众、品格超群”,简单说“杰出的英雄”,就显得浮泛,也不了解苏轼之所以为苏轼。词的开头这两句,从大处写起,下面则由大入小,由一般到具体。“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故垒”是实,“三国周郎”是主,用“故垒”唤出“三国周郎”,就是以宾托主。“三国周郎赤壁”,这不妨看作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三国”,这是时代;“赤壁”,这是地点,“周郎”,这是人物。词人称“周郎”,不称“周瑜”,本来符合于历史实际,周瑜作将领时才二十四岁,东吴即称为“周郎”,同时又突出了周瑜的少年英俊,而且表现出一种亲切的感情。上面说“千古”,这里具体化为“三国”,上面说“风流人物”这是具体代为“周郎”,上面说“大江”,这里具体化为“赤壁”:由大入小,很像摄影的镜头从远景推向近景。“赤壁”就点到了题目。词家讲究点染。点出了赤壁,苏轼立即用三句词来渲染,“乱石穿空,惊涛裂岸,卷起千堆雪。”描绘出赤壁的使人惊心动魄的壮丽景色,仿佛犹是赤壁之战时那种激烈而紧张的场面、气象。不这么写,不足以与“风流人物”相称。必须用浓墨重彩来写,而且确实写得好。你看:“乱石穿空”,这是向高处写,着重写形态,石而曰“乱”,见出险峻挺拔,像要穿透天空,见出高耸入云。“惊涛裂岸”,这是向低处写,着重写声音,波涛如惊马之狂奔,发出咆哮,冲击江岸,水力凶猛,像要使江岸崩裂,而且崩裂之声已隐约可闻。“卷起干堆雪”,这是向深处写,着重写色彩,银白的浪花,浩浩荡荡,上下翻腾,仿佛与天上的白云联成一片。这样的景色,壮丽雄伟,美不胜收,然后词人用“江山如画”一句加以总结。画,是绘画,是艺术品,是加工形成的东西,经过画家典型化、艺术夸张了的、比实际事物、实际生活要美。“江山”,是自然形态的东西。加工形成的东西是高于自然形态的东西的。说“江山如画”,就表示江山如同经过艺术家加工的一样,美极了。这样美好的壮丽雄伟的江山,曾经哺育了无数英雄豪杰,为他们提供了施展雄才大略的舞台。江山与豪杰相联系,于是自然地引出“一时多少豪杰”这一句,照应上面的“三国周郎赤壁”,词人的生花妙笔宛转盘旋,左倾右盼,好似游龙一般夭矫屈伸,但这游龙却环绕着一颗宝珠,这宝珠就是周瑜。词人用笔,中心是落在周瑜身上。

词的下片即从上片末句的“一时多少豪杰”中引出周瑜来。

上片侧重在写祖国的如画江山,下片则转入写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这也符合词的一般表现手法:上片侧重写景,下片侧重抒情。这里词人从历史上的风流人物,联系今天现实中的自己,带出无限感慨,这当然就是在抒情了。“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这五句全是写周瑜。请大家注意,并没有写诸葛亮。上片已说了“三国周郎赤壁”,中心是“周郎”。这里的“当年”,即“丁年”,“丁年”,即“壮年”,是少年有为、年富力强之时。“小乔”,是周瑜的妻子。她在建安三年 (198)嫁给周瑜,当时周瑜才二十四岁。赤壁之战在建安十三年(208),周瑜三十四岁,相隔已有十年之久。苏轼并不拘泥于历史。他说“小乔初嫁了”,这是为的着意衬托周瑜的青春年少,并且用燕尔新婚来显示周瑜的儿女情怀,似乎他正陶醉在柔情蜜意之中。关于“小乔初嫁,正雄姿英发”的断句,恐怕是明朝人造的假,不足为据。苏轼、辛弃疾写词,断句并不完全拘守词律。“了”字表示结婚之事方毕,这时少年气盛,所以说“雄姿英发”,见出周瑜不可一世的英雄气概。“羽扇纶巾”,是文人平常的装束,这里用以写周瑜的闲雅,也就是儒士风度。 “谈笑间”,是写周瑜的从容不迫。千军万马之中,指挥作战是这么潇洒自如。“樯橹”,指曹操的战船。“樯橹灰飞烟灭”是以赤壁之战的结局,表明周瑜的才能、功业。这样来写周瑜,就可以回过头了解上片“风流人物”的实际内涵。苏轼存心要做“风流人物”,或者竟至把自己看着作“风流人物”,所以对周瑜这么热情地赞美,不禁心向往之。“故国神游”,就是“神游故国”,是词人神游于赤壁之战的当时环境。词人想象自己如果遇见了周瑜,那么,周瑜大概会笑自己对如画江山、对风流人物实在“多情”,感慨太多,牢骚太盛,以致不到暮年便白发丛生了。“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这句,实际是词人自嘲,觉得虚度年华,无法与风华正茂时建功立业的周瑜相比。时不我待,于是词人不免发出人生短促的叹息:“人间如梦”,词人想有所作为,而被贬在黄州管制起来,矛盾无从解决,功名建立不了,时光又不肯为目己停留,就只好把烦恼苦闷都托付与江水,明月“一尊酹江月”,归到“江”字,照应首句“大江东去”。以酒祭奠江中之月,与月同饮,月可以明了自己的心迹,足以给自己带来安慰。这结尾,似乎比较哀飒,颓丧。但在无可奈何的感叹中,仍然流露出苏轼的感情壮志。他把祖国江山写得那么壮丽雄伟,把古代风流人物写那么英俊豪迈,都给人以振奋的力量,使人不甘消沉.所以,通篇念奴娇词的基调是健康向上的。陈毅同志的《吾读》诗说,“吾喜长短句,最喜是苏辛。东坡胸次广,稼轩力万钧。”“胸次广,即感情丰富,眼界开阔。这首念奴娇词,正是这样。这是苏轼词的主要方面,好的方面。因此当时就有人认为苏轼的词“指出向上一路,新天下耳目,弄笔者始知自。”

苏轼词的豪放,是由他的词所表现的内容,所抒发的感情、所采用的手法决定的,这自然要突破音律的限制。苏轼并非不懂音律。他虽然说过自己唱曲“不如人”的话,但那只是说唱得不如别人好,而不是说不会唱。他在许多词的序中都提到过作词“使就声律”,让人“歌之”。他那首水调歌头的“中秋词”在他一次登金山游玩时,就叫“歌者袁绹”临江对月歌唱。他在黄州作《念奴娇》词的同时,又曾作临江仙·夜归临皋词,当即“与客大歌数过”。可见苏轼词的“不谐音律”,实际是由于词人“非醉心于音律者”。他的门人晁补之说:“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陆游曾说他“非不能歌,但豪放,不喜剪裁以就声律耳。”这种突破音律限制的豪放,正体现了苏轼词的革新解放精神。

词从民间兴起的时候,内容和题材还是比较广阔的,到了晚唐五代、北宋前期,词被局限于男欢女爱、离情别绪的狭窄内容,格调香而弱,被视为“别是一家”。虽然有冯延巳、李煜、晏殊、欧阳修等人,但只在词中抒发个人感慨。范仲淹、王安石等人也有一些感慨悲凉之作,但都不能从根本上扭转词风,词仍然依清切婉丽为宗。值得注意的是柳永,柳永在表自己怀才不遇的同时,还描绘了都市风光和市井生活,对开拓词的内容有一定贡献。

到了苏轼,他反对把词当作小道,反对软媚的词风,他使词走进了正统诗文已占据的领域,用自己的创作实践,提高了词的地位,扩大了词的题材,丰富了词的意境,开创了豪放词派。苏轼对词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

念奴娇《赤壁怀古》这首词,议论纵横,笔力矫健,气势雄迈,意境壮阔,表现出词人对祖国的热爱,对历史的向往,对事业的追求,对人生的探索。

从内容上看,它扩大了词的表现题材,词中第一次塑造了英雄盖世的人物形象,寄托了作者振兴国家的期望,抒发了他壮志难酬的感慨。用词表现如此重大的社会题材,是苏轼的创举。《赤壁怀古》是咏史的题材,咏史是诗文当中经常表现的内容,而苏轼把它写进词中,并且在词中将写景、抒情、议论巧妙地结合,表现了奔放、旷达的风格,宏伟开阔的境界,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歌词而存在的状态,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体抒情诗。这首词代表了苏轼词豪放风格,丰富了词的境界,提高了词的格调,改变了词的风格,在当时有极大的影响。从这首词问世以后,有些人索性用“大江东去”或者“酹江月”来代替念奴娇的词牌名了,由此可见它的地位和影响。其实念奴娇、沁园春、贺新郎等曲调,也是苏轼突破原来词的规范,在用调上引进的慷慨、豪放的曲调。仅这一首念奴娇《赤壁怀古》我们就可以从多方面看到苏轼对词的发展贡献。

苏轼词的主要特征是豪放,说他开了豪放词派,并不是说他的作品全都是豪放风格的。苏轼词现存三百多首,能称豪放词的并不多,他的绝大多数作品还是清新婉丽的,传统爱情题材的作品,苏轼写的情意真挚,饶有趣味,如蝶恋花《花退残红清新小》。他的一些以杨花、柳树、石榴为题的咏物词,也都写的幽怨缠绵、清丽舒徐,称得上是杰出的婉约作品,而且他的婉约词还有所发展,远非花间词人可比。和柳永相比也有很大的进展。我们在读苏轼豪放词同时,不要忽略了他的一些婉约作品,如“细看来不是杨花,点点是离人泪”,“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这样的名句,我们可以细细体味。

============================

终于完成了,希望您满意。

祝您万事如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