狼烟,在辞典中最初释意是用狼粪烧出来的烟。然而,烧狼粪就像是烧羊毛毡,冒出的烟是浅棕色的,比干柴堆冒出的烟还要淡,还不如普通烟囱冒出的烟显眼。当狼粪下的干柴烧成了大火,狼粪也终于全部烧了起来,最后与干柴一起烧成了明火,连烟都看不见了,哪有冲天的黑烟?就是连冲天的白烟也没有。
所以说,古代烽火台上的所谓的狼烟,并非是用狼粪烧出来的烟。那种冲天的烟,完全可以用干柴加湿柴在加油脂烧出来的,就是烧半湿的牛粪羊粪也能烧出浓烟来,而湿柴、油脂、半湿的牛羊粪要远比狼粪容易得到。
因此我们可以推断,狼烟是用狼粪烧出来的说法,纯属于讹传讹。既然狼烟肯定不是狼粪烧出来的,那么古代烽火台上燃起的冲天浓烟为什么叫做狼烟呢?狼烟这两个字确实具有比狼群更可怕的威吓力和警报作用,而狼烟肯定与狼有关。是打着狼头军旗的突厥骑兵;是崇拜狼图腾、以狼为楷模,具有狼的战略战术、狼的智慧和凶猛性格的匈奴、鲜卑、突厥、蒙古等等的草原狼性骑兵。草原人从古至今一直崇拜狼图腾;狼烟”的最初本意应该是“在烽火台上点燃的、警报崇拜狼图腾的草原民族骑兵进犯关内的烟火信号” 。同时也可以让我们感受到,古代人对蒙古民族的印象,确实如草原的饿狼一般可拍。而“狼烟”与狼粪压根儿就没有一点关系。
[编辑本段]古人对狼烟的解释
唐朝-段成式《酉阳杂俎》:“狼粪烟直上,烽火用之。” 北宋-陆佃《埤雅》中:“古之烽火用狼粪,取其烟直而聚,虽风吹之不斜”。 北宋-钱易云:凡边疆放火号,常用狼粪烧之以为烟,烟气直上,虽烈风吹之不斜。烽火常用此,故谓‘堠’曰‘狼烟’也。 明朝-李时珍《本草纲目》:狼肠直,故边塞以狼矢为烟。 明朝-戚继光《纪效新书》卷十七《守哨篇-草架法》云:“伏覩祖宗墩法举狼烟,南方狼粪旣少,烟火失制;拱把之草,火燃不久,十里之外,岂能目视!” 唐朝-李筌《太白阴经》载,烽火台上须置“炮石垒,水停,水瓮,生粮,干粮,麻蕴,火钻,火箭,蒿艾,狼粪,牛粪” 《武经总要》载宋代制度亦于烽台上“安火筒,置水罂,干粮,麻蕴,火钻,蒿艾,狼粪,牛羊粪”另外,古代的狼很多,从戚继光的文献里,可以看出,明朝时北方的狼还很多.
再有,有学者说在烽火台的灰烬中没有发现狼粪.这个很正常,烽火台上的人要吃饭,而中华民族在历史文献中没有烧狼粪做饭的记录.毕竟吃饭比烧狼烟的机会要多些,即使烧一次,也应该会被清理掉.烽火台在近代烧狼烟的机会不多.
1.狼烟
2. 古代中国边境的士兵为了及时的传递敌人来犯的信息,在烽火台上点燃“燃料”,点燃时的烟很大,可以看的很远,就这样,一个烽火台接一个烽火台的点下去,敌人来犯的消息就传的非常快。而燃料,并非是狼粪,燃烧狼粪时冒出的烟也不是直直地上升的。古代战争爆发时需要点燃烽火以报警,和平时期每天还要焚烧“平安烟”这就需要大量的燃料,若专门以狼粪为燃料,事实上很难收集到大量的狼粪。古代烽火台燃烧的究竟是什么燃料呢?李正宇曾在西北地区的许多烽火台遗址里发现燃烧芦苇、红柳等植物留下的残迹。因此,他认为烽火台燃烧的实际上是芦苇、红柳,甚至杂草。
3. 狼烟是两千年来让华夏人民望烟丧胆的,又有“烽火戏诸侯”、“狼烟四起”的成语典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