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汉语词典 - 《志摩的诗》读后感

《志摩的诗》读后感

<<志摩的诗>>-读后感

徐志摩的同窗郁达夫在古诗词创作上的成就超过了小说,徐志摩则在新诗的创作上声名卓著。他的第一部诗集《志摩的诗》,是继郭沫若的《女神》之后的又一座丰碑。郭沫若的诗雄浑浩大、豪迈壮丽,徐志摩的诗飘逸潇洒、明丽柔美。这是由于人生经历和思想情感的差异,也由于郭沫若注重主题的宏阔和力的展现,徐志摩倾心于形式的整饬和音调的协调。

梁实秋认为徐志摩的诗歌创作源于对英诗的研究,认为徐志摩是用中文来创造外国诗的格律装进外国诗的诗意。徐志摩的诗中的确有一些英国诗人华兹华斯、济慈、拜伦、雪莱和哈代的影子,同时法国的波德莱尔、美国的惠特曼、印度的泰戈尔也是徐志摩的洋教授。这些人让徐志摩开阔了眼界,学会了抒情,也让徐志摩把外国诗歌形式的花朵移植到了中国。

字母文字和中国文字大相径庭,欧美诗歌的音乐美体现在音步和韵脚上,和中国古诗的平仄和格律大不相同。在押韵方面,徐志摩把外国诗的随韵、交韵、抱韵进行了大胆的尝试,此外还有三随式的韵、双交韵、骈句韵、章韵、四句一韵、六句一韵、奇偶韵都被他搬回国内,在徐志摩之前恐怕没有人进行过这么多形式的试验。所以朱自清先生赞扬他:徐先生试验各种外国诗体,他的才气足以驾驭这些形式,所以成绩斐然。

徐志摩曾说过:“我们觉悟了诗是艺术”。作为最高艺术的诗歌也不得不吸取音乐的音调和节奏。徐志摩所理解的音节是在诗感和诗意的基础上寻求吻合的音节,以期获得节奏的变化和感情起伏的完美和谐。

诗歌的旋律是另一种音乐美,请看徐志摩在陪同泰戈尔访日期间写的《沙扬娜拉—赠日本女郎》:

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

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道一声珍重 道一声珍重

那一声珍重里有甜蜜的忧愁——

沙扬娜拉

这首诗利用诗行的长短不一,形成参差错落有致的效果,利用隔行的韵脚,表现了微妙复杂的情感,利用字与字、句与句之间的重叠,形成回环往复的旋律感。这首诗语短情遥,一唱三叹,缠绵悱恻,令人低回不倦,颇觉有如神助,这正是旋律的功劳。

徐志摩的诗中也不乏绘画美。虽不如王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那样充满禅意,但也能在诗中描摹优美的意境,创造优美的意象。《我有一个恋爱》、《月下雷峰影片》、《雪花的快乐》等都是这样的作品。这是辞藻产生的功效,也是情境的必然。诗乃言情之物,但不能脱离言情之境,古今中外之诗莫不如此。空洞无物一味呻吟和呐喊的诗绝不是好诗。徐志摩很清楚这一点,所以在他的诗中既有描述的意象,也有比喻的意象,更有象征的意象。这些来源于想象力的言情意象新颖别致,产生了诗歌绘画美的独特艺术魅力。

诗歌的建筑美是闻一多关于诗歌美的第三个发现。徐志摩后来的几部诗集中的诗歌受闻一多的影响很大,句子更加整齐,节奏更加明快,格律更加讲究。后来徐志摩将他的诗集《翡冷翠的一夜》给闻一多看,闻一多说这是“一个绝大的进步”。诗的建筑美主要就视觉方面而言,这包括节的匀齐和句的匀齐。闻一多的诗大多数比较齐,有时候像豆腐块,又回到古诗的老路上去了。而徐志摩早在《志摩的诗》中就已经注意到了匀齐,只是他不强求齐,反而能够让诗意更自然地伸展。

徐志摩在新诗形式上的试验是令人敬佩的。他不仅极力引进外国诗体,他也写过哲理诗,写过散文诗,甚至写过用北京话或浙江硖石方言入诗的口语诗。他的诗不仅有格律体,也有自由体;不仅有歌谣体,也有对话体;不仅有抒情体,也有叙事体。然而武断地说徐志摩的诗是形式主义的大杂烩,是不公道的。虽然他最后两本诗集形式完美内容空泛,如果不算歌咏爱情的 《翡冷翠的一夜》,相比较而言,还是《志摩的诗》比较好看,具有理想主义和人道主义情怀,占尽了诗的真挚与畅快。

徐志摩被称为“诗哲”,他的诗是从“筋骨里迸出来,血液里激出来,性灵里跳出来,生命里震荡出来的”。当代一些诗人笑话徐志摩的小资、唯美和幼稚,也有人把他与几个女人的情感纠葛当作茶余饭后的谈资,我则惊异于他从天而降的不同寻常的死。徐志摩具有“那股不顾一切,带有激烈的燃烧性的热情”,敢于在诗歌形式主义的深山里探险,就是在当下,诗人们也同样是在欧美流派纷呈的诗海里迷失了方向。对于徐志摩,我们不需要过多的苛求,而需要学习借鉴和反思。而《志摩的诗》毕竟摆脱了新诗初倡时期的结构松散、语句散漫的状态,给我们带来一股清新之风,使新诗踏上了一个新的里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