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设所指的“在战国却出现‘纸上谈兵’的典故”,其实是因为两个经典误会的叠加而产生的,只需解释了这两个误会,答案就自然明了。这两个误会,一是纸并非东汉才出现,而是西汉就已有;二是“纸上谈兵”这个词语,据考证,最早在清雍正年间才出现,至于将这个词和赵括联系在一起,那就得等到清末了。既然是清末才出现的,自然也就不足为奇了。
现在的许多人都以为是东汉的蔡伦发明了纸,但实际上,他不是发明,而是改进。也就是说,在东汉之前,我国就已经有纸了,只不过质量以及制造工艺还比不上蔡伦改进之后的。据史料记载,最晚在西汉时期,就已经有纸的存在,而现在流传的赵括的故事,最早由太史公于《史记》一书中记载,太史公是西汉人,他见识过纸也是有可能的。
但在太史公关于赵括的记载中,并没有一处提到“纸上谈兵”的具体字样,所以说,这个词的起源,很显然不是在太史公时代。事实上,即便把时间一直往后推到明末,也还没有任何史料证实出现了“纸上谈兵”的具体字样。
古文献中最早出现完整的“纸上谈兵”四个字,是在清雍正年间,当时的许多文学作品里面,就已经出现这个词语了。然而可惜的是,一直到晚清,都没有人把这个词与赵括联系在一起。直到同光年间,才逐渐有人将这个词与赵括的典故融合起来,可能是因为赵括的故事太有名,而且他的典故又和纸上谈兵的含义过于切合了吧,于是就没有考虑到造纸的年代与赵括生活年代的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