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汉语词典 - 中国传统史学的文化理念

中国传统史学的文化理念

中国传统历史学的文化观念包括一、史家情怀:史学的本质属性之一是关心未来,关心人类社会的历史前途。中国先民对于过往与未来的关系,很早就产生了一种朴素的辩证认识,即“彰往而察来”(《易·系辞下》)。这是中国古代最早的史学思想的源泉之一。司马迁著《史记》,继承和发展了这个思想,提出了“述往事,思来者”的撰述宗旨,即叙述过去的史事是为了使将来的人读其书而有所思。《汉书·司马迁传》颜注谓:“令将来之人,见己志也。”是深得太史公之意的。司马迁之志是什么呢?是“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之所得,是“网罗天下放失旧闻,考之行事,稽其成败兴坏之理”之所得。这正是司马迁“成一家之言”的伟大之处(以上引司马迁语,见《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司马迁传》)。此后,这一思想不断发展,成为中国史学的一个优良传统,所谓“多识前古,贻鉴前来”(唐高祖《命萧璃等修六代史诏》,《唐大诏令集》卷81),成为史家的***识和史学之一个基本任务的反映。从这个意义上说,史学是人类社会历史进步的永久的伴侣。

二、历史智慧。史学伴随着社会历史进步而发展,同时也为这一进步而发挥巨大的作用。唐太宗强调史学有大用,说过“大矣哉,盖史籍之为用也!”(《修晋书诏》,《唐大诏令集》卷81)。这可能较多的着眼于政治。刘知几从“见贤而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出发,指出史学“乃生人之急务,为国家之要道”(《史通·史官建置》)。王夫之论史学的重要,则包含历史经验教训的借鉴和人们思想的熏陶和做人的准则(见《读通鉴论·叙论四》)。龚自珍进而提出:“出乎史,人乎道。欲知道者,必先为史。”(《尊史》,见《龚定庵全集类编》卷5)他说的“道”,偏重于从具体的历史经验上升为历史智慧。这里,实际包含了“史”与“道”的辩证关系的思想:“史”指具体的史事,“道”指法则和规律。人们认识了丰富的史事,即可认识社会历史发展的法则;人们要想掌握这个法则,就首先要学习和研究历史。从发展的观点来看,中国史学上所一再讨论的“时”、“势”、“理”、“道”,都具有探索法则和规律的意义,都闪耀着智慧之光。从比较具体的层面看,不论是关于自然的认识如天文、地理、生产活动等,还是关于社会的认识如民为邦本、治国安民、法制、教化、移风易俗等,都积累了丰厚的历史智慧。历史智慧是同现代科学知识、认识水平、实践能力相对待而言的;但是,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割断二者之间的联系,正如人们不应当、也不可能割断历史一样,而任何一个人(作为社会的人)的认识活动和实践活动,都不能不受到历史智慧的启迪。我们完全可以相信,历史智慧之光在未来的社会里仍将放射出灿烂的光华。

三、人本思想。西周末年,“天命”观念开始动摇,春秋以后,人本思想不断发展。史学家们一方面探讨天人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探讨人与时势的关系。司马迁正是在这两个领域的探讨中,真正找到了或者说发现了人在历史运动中的位置。他在《史记》的撰述中确立了人在历史发展中的中心位置,并从三个层面作出说明:第一个层面,是记“王迹所兴”而“著十二本纪”;第二个层面,是记“辅拂股肱之臣”而“作三十世家”;第三个层面,是记“扶义倜傥,立功名于天下”的各阶层人物而“作七十列传”。在具体表述上,司马迁从以下几个方面写出了人的活动在历史运动中的作用:一是描述了以人事为发展线索的历史进程,二是肯定了人在历史转折关头或重大事变中的作用,三是指出了人的智谋在历史进程中的积极作用,四是强调了用人的恰当与否关系到国家的存亡安危,五是关注普通的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的价值等等。司马迁关于人在历史进程中之作用的认识与记述,继承和发展了先秦时期人本思想的萌芽和传统,极大地丰富了人们对于人自己的力量、智慧、作用的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