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汉语词典 - 交仪简介

交仪简介

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蠡沟穴的别名 5 出处 6 穴名解 7 特异性 8 所属部位 9 交仪穴的定位 10 交仪穴的取法 11 交仪穴穴位解剖 11.1 层次解剖 11.2 穴区神经、血管 12 交仪穴的功效与作用 13 交仪穴主治病证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14.2 灸法 15 交仪穴的配伍 16 文献摘要 17 交仪穴研究进展 17.1 治疗落枕 17.2 治疗肝郁气滞之厥冷证 17.3 治疗阴痒 18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交仪 1 拼音

jiāo yí

2 英文参考

Lígōu LR5 [中国针灸学词典]

3 概述

交仪为经穴别名[1][2]。即蠡沟[2]。《备急千金要方》:“女子漏下赤白,月经不调,灸交仪二十壮,穴在内踝上五寸。”《针灸资生经》作蠡沟穴别名:“蠡沟二穴,亦名交仪。”

穴位 蠡沟 汉语拼音 Ligou 罗马拼音 Likou 美国英译名 Insect Gutter 各

号 中国 LR5 日本 5 法

国 莫兰特氏 F5 富耶氏 F6 德国 LE5 英国 liv5 美国 Li5

蠡沟为经穴名(Lígōu LR5)[3]。出《黄帝内经灵枢·经脉》。别名交仪[4]。属足厥阴肝经[3]。蠡沟是足厥阴肝经的络穴[3][5]。蠡即贝壳,沟即水沟,腓肠肌外形酷似贝壳,穴在其内侧沟中,故名蠡沟[3]。蠡沟穴主治肝肾、少腹、前阴等疾患:如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崩漏,疝气,遗溺,癃闭,阴痛阴痒,强阳不倒,梅核气,善噫,少腹痛,腰痛,足寒胫酸,小便不利,遗尿,带下,下肢痿痹,外阴瘙痒,睾丸肿痛,腰痛不可俯仰,足胫疼痛,阴痒,小腹满,腰背拘急,胫部酸痛,现代又用蠡沟穴治疗子宫内膜炎,肠疝痛,睾丸炎,性机能亢进,睾丸卒痛,遗精,足胫酸痛,功能性子宫出血,尿闭,精神疾病,脊髓炎,心动过速,腰背部及膝关节急慢性损伤等。

4 蠡沟穴的别名

交仪(《千金翼方》)。

5 出处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

6 穴名解

蠡即贝壳,沟即水沟,腓肠肌外形酷似贝壳,穴在其内侧沟中,故名蠡沟[3]。

蠡,盛水之瓢,小意,又指齿木小虫,又贝壳名。沟,有水道之义,狭小之溪,凹渠之阴象也。本穴适当胫骨与腨肠肌之间,有如狭小之溪沟,又因该穴主治阴门瘙痒,有如虫行,故名之。杨上善曰:“蠡,瓢勺也。胻骨之内,上下虚处,有似瓢勺渠沟,此因名曰蠡沟。”又本穴在胫骨与腨肠肌之间,为足厥阴经之络,与足少阳之络光明相应。喻光明犹明珠,腨肠肌覆伏如蠡(蚌壳),故名为蠡沟。光明、蠡沟二穴,谊犹母子,用于治疗,取宜和协。[6]

7 特异性

蠡沟是足厥阴肝经的络穴[3][5]。

8 所属部位

小腿[7]

9 交仪穴的定位

标准定位:蠡沟穴在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5]。

蠡沟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正坐或仰卧取穴[3]。

蠡沟穴位于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近内侧缘处[4]。

蠡沟穴在足厥阴肝经的位置

蠡沟穴在小腿部的位置

蠡沟穴在小腿部的位置[3]

蠡沟穴在小腿部的位置

蠡沟穴在小腿部的位置(肌肉)

蠡沟穴在小腿部的位置(骨骼)

10 交仪穴的取法

蠡沟穴位于小腿内侧,当足内踝尖上5寸,胫骨内侧面的中央。正坐或仰卧取穴[3]。

正坐或仰卧位,先在内踝尖上5寸的胫骨内侧面上作一水平线,当胫骨内侧面的后中1/3交点处取穴。

正坐或仰卧位,于髌尖与内踝尖连线的上2/3与下1/3交点,胫骨内侧面的中央取穴,横平筑宾[8]。

11 交仪穴穴位解剖

蠡沟穴下为皮肤、皮下组织、小腿三头肌(比目鱼肌)。皮肤由隐神经分布。皮下组织疏松,内行有浅静脉、皮神经和浅淋巴管。大隐静脉与隐神经伴行,并起自足背静脉网内侧部,经内踝的前方向上至小腿内侧面上行。下肢的浅淋巴管起自足趾,于足背、足底汇成淋巴管网。大部分浅淋巴管沿大隐静脉及属支汇入腹股沟浅淋巴结。仅小部分浅淋巴管,沿小隐静脉汇入腘淋巴结。当针刺由皮肤、皮下筋膜穿小腿深筋膜后,可直抵无肌肉保护的胫骨骨膜。或经胫骨内侧,直抵骨后小腿三头肌中的比目鱼肌。该肌由胫神经支配。

11.1 层次解剖

皮肤→皮下组织→胫骨骨面[3]。

皮肤→皮下组织→趾长屈肌→胫骨后[9]。

11.2 穴区神经、血管

浅层有大隐静脉和隐神经分布;深层有胫神经和胫后动脉分布[9]。

布有隐神经的分支,后方有大隐静脉通过[4]。

12 交仪穴的功效与作用

蠡沟穴有疏肝理气、调理经脉的作用[3]。

蠡沟穴具有舒肝理气,调经止带的功效。

蠡沟穴具有疏肝理气、清热利湿、调经止带、消肿止痒之功效和较强的通经活络作用[10]。

蠡沟穴系肝经之络穴,有益肝调经、清热消肿之功[6]。

13 交仪穴主治病证

蠡沟穴主治肝肾、少腹、前阴等疾患:如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崩漏,疝气,遗溺,癃闭,阴痛阴痒,强阳不倒,梅核气,善噫,少腹痛,腰痛,足寒胫酸,小便不利,遗尿,带下,下肢痿痹,外阴瘙痒,睾丸肿痛,腰痛不可俯仰,足胫疼痛,阴痒,小腹满,腰背拘急,胫部酸痛,现代又用蠡沟穴治疗子宫内膜炎,肠疝痛,睾丸炎,性机能亢进,睾丸卒痛,遗精,足胫酸痛,功能性子宫出血,尿闭,精神疾病,脊髓炎,心动过速,腰背部及膝关节急慢性损伤等。

蠡沟穴主治肝肾、少腹、前阴等疾患:如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崩漏、疝气、遗溺、癃闭、阴痛阴痒、强阳不倒、梅核气、善噫、少腹痛、腰痛、足寒胫酸等[3]。

蠡沟穴主治小便不利、遗尿、月经不调、带下,下肢痿痹[9]。

蠡沟穴主治月经不调,阴挺,带下,外阴瘙痒;睾丸肿痛,小便不利,遗尿;疝气,腰痛不可俯仰,足胫疼痛[8]。

蠡沟穴主治月经不调,赤白带下,阴挺,阴痒,疝气,小便不利,睾丸肿痛,小腹满,腰背拘急,胫部酸痛。

现代又多用蠡沟穴治疗子宫内膜炎、肠疝痛、睾丸炎、性机能亢进等[3]。

蠡沟穴主治月经不调,崩漏,带下,疝气,小便不利,睾丸卒痛,遗精,足胫酸痛等[4]。

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性功能亢进,月经不调,子宫内膜炎,功能性子宫出血,尿闭,疝气。

其他疾病:梅核气,精神疾病,脊髓炎,心动过速,腰背部及膝关节急慢性损伤。

14 刺灸法 14.1 刺法

一般沿皮刺0.3~0.5寸[3][4]。

平刺0.5~0.8寸[8][9],局部有胀重感[8]。

14.2 灸法

可灸[3][8][9]。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4]。

艾炷灸35壮,艾条灸510分钟。

15 交仪穴的配伍

蠡沟配阴陵泉、三阴交,有活络止痛的作用,主治胫部酸痛。

蠡沟配阴陵泉、三阴交、太溪,治胫部酸痛[8]。

蠡沟配百会、关元,悬灸或隔附子饼灸,有温阳举陷升提的作用,主治子宫脱垂。

蠡沟配百会、关元、气海,治子宫脱垂[8]。

蠡沟配太冲、气海,有疏肝理气止痛的作用,主治疝气及睾丸肿痛。

蠡沟配大敦、太冲、气海,治疝气及睾丸肿痛[8]。

16 文献摘要

《黄帝内经灵枢·经脉》:足厥阴之别,名曰蠡沟,去内踝五寸,别走少阳;其别者,循胫上睾,结于茎。其病:气逆则睾肿卒疝。实则挺长,虚则暴痒。取之所别也。

《针灸甲乙经》:阴跳,腰痛,实则挺长,寒热,挛阴暴痛,遗溺,偏大虚则暴痒气逆,肿睾,卒疝,小便不利如癃状,数噫,恐悸,气不足,腹中悒悒,少腹痛,嗌中有热,如有息肉状,如著欲出,背挛不可俯仰,蠡沟主之。女子疝,小腹肿,赤白淫,时多时少,蠡沟主之。

《备急千金要方》:主气噫恐悸,气不足,腹中悒悒。

《铜人腧穴针灸图经》:治卒疝少腹肿,时少腹暴痛,小便不利如癃闭,数噫,恐悸,少气不足,腹中痛,悒悒不乐,咽中闷如有息肉状,背拘急不可俯仰。

《类经图翼》:主治疝痛,小腹满痛,癃闭脐下积气如石,数噫,恐悸少气,足胫寒酸,屈伸难。

17 交仪穴研究进展 17.1 治疗落枕

患者端坐凳上,保持凳与双膝同高。取蠡沟,用28~30号1.5寸毫针沿胫后缘局部按压敏感处,直刺0.5~1寸;针患病的对侧,如双侧病重,针双侧;施用捻转补法,或平补平泻法。留针30 min,中间行针1次。当针刺得气后,保持原坐位,即活动颈部、肩部或肩胛部,做前屈、后仰、侧屈,旋转活动头颈部;往前、后、外侧及旋转活动肩及肩胛部;一般宜往痛得较甚的方向活动,运动速度要先慢后稍快,先小幅度再大幅度。患者有越活动越放松的感觉。留针期间保持活动25 min以上。每日1次,一般治疗1~3次。***治疗48例,其中1次治愈16例,2次治愈17例,总治愈45例,好转3例,总有效率为100%。[8]

17.2 治疗肝郁气滞之厥冷证

取双侧蠡沟,以1.5寸毫针,沿经络走向平刺0.5~0.8寸,得气后留针30 min,中间行针2~3次,平补平泻。治疗1次后手足开始转暖,依上法针刺2次后手足厥冷消失。[8]

17.3 治疗阴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