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汉语词典 - 一代爱国名相死因成谜,林则徐哭着为其写挽诗

一代爱国名相死因成谜,林则徐哭着为其写挽诗

民族英雄林则徐曾写过一首《哭故相王文恪公》的挽诗,诗中有「 ”伤心知己千行泪,撒向平沙大幕风”的沉痛诗句。这位故相王文恪公就是清朝道光年间的军机大臣王鼎。 王鼎,陕西蒲城人,字定九,曾授大学士、太子太师。1825年,林则徐任江苏按察使时,王鼎已经是军机大臣了。为什么王鼎的死会让林则徐如此痛心呢? 原来,王鼎为官清廉,刚直不阿,是一位非常有民族气节的官员。常言道,「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王鼎和林则徐虽然公事极少,但在对英国利用鸦片侵略中国这一问题的立场上是一致的。王鼎不但赞同林则徐严禁鸦片的主张,还极力支持林则徐领导的抗英斗争,是抗英主战派在清朝中央的主要代表。1841年5月10日,由于投降派穆彰阿的谗言,道光皇帝将林则徐革去四品官职,发往新疆效力赎罪。对此王鼎颇感不平,很有为林鸣冤的打算。 7月间,正好开封黄河决堤,王鼎奉命去总办河务,他深知林则徐治水有方,便极力奏请道光帝把林则徐调来治理水患,就是为了让林戴罪立功。林则徐到了开封后,不辞劳苦,与王鼎一起在前线指挥治水工作,废寝忘食。经过半年的努力,河堤竣工。减轻了归德、陈州及安徽亳州、颍州一带的水患。***同的志向,使得王鼎更加推崇林则徐,林则徐也把王鼎当做知己。 在庆功宴上,王鼎推林则徐这位「 ”戴罪”之人坐上了首席。他还向道光帝禀报了林则徐治水的功劳。这时,奕经在浙东大败的消息传到了北京,投降派把一切失败的责任都推给了林则徐,道光帝再次听信谗言,仍将林则徐发配伊犁。王鼎见事徒劳,两位友人涕泪交加,就此别过。后来,远在边疆的林则徐听到王鼎死去的噩耗时,悲痛欲绝,泣不成声,写下了《哭故相王文恪公》。 一位心系国家和民族荣辱的抗英斗士就这样死了,但他死于何时?为何而死?至今还是个迷。 冯桂芬代撰的《墓志铭》中记载,王鼎死于道光二十四年四月十二日。而《东华续录》却记载的是死于道光二十二年四月底。近年来出版的比较权威的书籍对此也有不同的看法。《林则徐年谱》赞同前者,而《中国近代史词典》却赞同后者。从时间纬度分析,似乎前者更有道理。首先,林则徐的《哭故相王文恪公》写于伊犁,林则徐是道光二十二年二月初五泪别王鼎,从河南出发的,十一月初九到达伊犁,如果王鼎死于四月底,林则徐不会等到7个月后才得知王鼎的死讯。 其次,薛福成的《庸庵全集》写道:「 ”蒲城(王鼎)薨未几,而林公召还为陕西巡抚。”意思是,王鼎死后没多久,林则徐就被召为陕西巡抚。林则徐是在道光二十五年九月被召还的,如果王鼎是在道光二十二年就去世了,薛福成肯定不会说「 ”死去没多久”。所以王鼎死于道光二十四年,文意比较合理。 关于王鼎的死因,也有「 ”尸谏”和「 ”病卒”两种不同的说法。「 ”尸谏”之说比较普遍。绝大部分的史书都认为王鼎因弹劾穆彰阿、荐林则徐,志不得申,于是仿照古代尸谏办法自缢而死。这个说法之所以如此普遍,一个重要的原因,很可能是林则徐在河南泣别王鼎时所作的二首诗引起的,内有「 ”公身幸保千钧重,宝剑还期赐尚方”,有人根据诗意分析,王鼎死前,曾向林则徐表明自己将以死相争,所以林则徐才劝他保重。要斩奸臣的头,除非皇帝赐以尚方宝剑,否则其他的努力都是徒劳的。特别是林则徐的《哭故相王文恪公》诗中就有说王鼎是效法古人史鱼、范子文尸谏的故事自杀身死的。「 ”尸谏”之说由于证据较充分,广为当今史学者所接受。 另外有部分学者认为王鼎是病死的,并对「 ”尸谏”的说法提出质疑,归纳起来有三点。首先,王鼎出身卑微,在满洲贵族统治的清朝,一直受到重用,当上军机大臣,如果自杀,就相当于抽了清 *** 一个大嘴巴子,后果会非常严重。其次,王鼎的后人并不承认是自杀的,在王鼎的墓志铭上写的是病死。再者,王鼎死前已经是七八十岁的老人家了,有病在身,清廷正是根据王鼎后人的禀报,病死后追封他为「 ”文恪公”的,如果王鼎自杀身死,怎么可能瞒过清廷的耳目,其家人纵然有天大的胆子也不敢冒欺君之罪。王鼎的「 ”遗书”至今未发现,也是意见不能统一的主要原因。 忠臣良将徒无奈,待到霹雳震九重。王鼎死后81天,清 *** 与英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香港从此脱离了祖国,一去15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