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2000年起,每年的2月21号,就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设立的“世界母语日”,目的也是向全球宣传保护语言的重要,希望大家多关注濒危语言,避免地球上大部分语言的消失。这也是全球保护语言多样化的一个进步。
在保护母语的实践上,像法国是依靠法令来保护法语,而德国的一家“保护德语学会”的语言学专家们试图通过语言改革,把德语词汇的拼写、语法简化,然后在学校和报纸上推广;丹麦政府自2001年曾发行过一套名为“使用母语”的纪念邮票,很有意思;在澳大利亚,一个会说佳沃瑞语的土著去世后,一个“澳大利亚土著语言”的网站却兴起,人们仍然可以听到他用这种语言讲述的美妙故事。其实保护语言的方法何其之多,濒危语言也一样,像日本的土著阿伊努人的语言一度几乎灭绝,上世纪80年代只有8个人能说这种话,后来日本政府进行了政策调整,建立基金会,开办文化馆,让当地的后人学习自己的语言。现在这种语言就慢慢恢复了。就像有的专家说的,只要各方努力,任何一种濒危语言都是可以拯救的。
语言的保持和流传,不单表达和文字的珍贵传承,更是文化和人文生态的继续和繁衍,这是语言的魅力,也是语言的价值。从这个意义上说,这是一份珍贵的历史遗产。因此需要我们每个人的关注和爱护,使这些文明的财富得以永恒。 这个社会是大家的。必须做好***同持有。***同创造。***同守护!
在《全球濒危语言地图》上,印度***有196种语言濒临灭绝,是濒危语言最多的国家;排在第二位和第三位的国家分别是美国和印度尼西亚,濒危语言数量分别为192种和147种。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用“语言地图”的形式,向人们直观地展示了全球部分族群的濒危母语现状。图上列出了2474种语言的名称、濒危程度和使用地区,其中有230种语言自1950年起已经消失。在母语遗失方面,澳大利亚是全球最为严重的国家。
语言濒危是一种全球现象,但是却值得所有人关注。保护民族语言和抢救濒危语言就是为了保护多样性的民族文化,同时也是为了保障各民族成员的平等权利。这正如中国知名学者周海中曾经指出的那样:一些民族语言正面临着全球化、工业化、互联网等的冲击,正处于逐渐消失的危险,有关部门、机构以及语言学界都应该采取积极而有效的措施来保护弱势的民族语言和抢救濒临灭绝的民族语言。这样既有利于人类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也有利于民族团结、社会安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