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国人都会想当然地认为,“long time no see”就是中式英语(即“好久不见”的直译)。我觉得这是以讹传讹的结果。虽然像Wikipedia、Wiktionary、《美国传统习语词典》(The American Heritage Dictionary of Idioms)等词典都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但它们并没有多少的词源依据。
那该信谁呢?还是权威的《牛津英语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吧。OED提供了截然不同的解释:long time no see是个“源于美语的口语词组,系模仿蹩脚英语而成,用作长时间分离后的招呼语。” 在这部词典中,最早的例证可追溯到1900年,即“W. F. DRANNAN 31 Yrs. on Plains (1901) xxxvii. 515 When we rode up to him [sc. an American Indian] he said: ‘Good mornin. Long time no see you.’” 之后的一条则是“1939 R. CHANDLER in Sat. Even. Post 14 Oct. 72/4 Hi, Tony. Long time no see.” 从这些例证可以看出,这个短语最初的词形是“long time no see you”,那就不能跟“好久不见”直接对上号。再从例证的内容来看,这个短语最初应该出自印第安人之口。
其实,权威的词典也并非无懈可击。这是因为long time no see you这样的用法早在1865年就曾出现过——“Long time no see you; got quite a bunch uh hides this time, ain’t yuh?”。这句话摘自一本叫做“The Brown jug”的书,其编写者是美国南部联邦长老会教堂。
美国西进运动期间有位名叫Jeff W. Hayes的商人,他曾在1900年出版了Tales of the Sierras一书,书中也用上了这个短语:“Ugh, you squaw, she long time no see you; you go home mucha quick.” 从squaw(旧时表示“印第安女人”的意思)一词,我们也可以看出long time no see you的表达源于印第安人。
因而,作为long time no see you的缩略,long time no see很有可能来自印第安英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