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早的声母表
现在中国小孩子学汉字的时候,一般会用拼音辅助进行识字教学,还会让学生背声母表bpmf。在我国唐代末年的时候,就已经有一个叫守温的和尚,总结出了汉语的声母,并留下了迄今为止我们见到的最早声母表。后来宋朝人又根据语音实际状况,总结出了三十六字母。这三十六字母成为很多韵书的音序检字,也给我们现代人拟测古人的语言状况提供了很大便利。这一讲我们就来学一学这个三十六个字母。
汉语的音节是有三个层次的,就是声母、韵母和声调。
声调是贯穿在整个音节的始终,声母是处在整个音节的最前边儿,韵母是在声母之后。
古人什么时候开始明确的把这个声母、韵母给分开了呢?可能是在佛教传入中国之后受梵语的影响,古人认识到我们的音节,也是可以切分的。就前面是声母,后面是韵母。古人把声母叫什么呢?古人把声母叫做母、也叫做声、也叫做纽、也叫做声纽、也叫做音纽、也叫做字母。
这个字母不等于我们现在说的拉丁字母罗马字母,它就是指的一个音节开头的辅音,就相当于我们现代的声母。但是我们汉字是一个方块的,它不是拼音文字,那么古代又没有国际音标,那怎么样表示一个声母呢?我们古人就从读音相同的这个同声母的字里面选一个常用字作为代表,这个代表就是标目字,用来代表整个的和它声音相同的这些字的***同的声母,这个字就叫做字母。
标目字→用以代表该声母
比如中古时期:
端、冬、德、多、都、当、丁这些字都读d[t]这个声母。标的是t,读的是d。
古人就把“端”选来当作标目字,代表这个声母,那么[t]这个声母古人就称为端母。
宋人有三十六字母表。这三十六个分了几类,这几类有唇音、有齿音、有舌音、有牙音、有喉音、有半舌半齿音。
唇音有重唇音:帮、滂、并、明。
轻唇音有:非、敷、奉、微。
为什么还分重唇轻唇呢?因为古人最开始不分轻唇音的,只是笼统地读在一起叫做唇音,那么到了宋代,宋代人认识到这个语音里面有一类音和古人读法不一样的,所以就把它分出来了,叫轻唇音,读的要比这个重唇音稍微轻一点。比如非要比帮读得稍微轻一点。
还有这个舌音,古人把它分为舌头音和舌上音。
舌头音是:端、透、定、离。
舌上音是:知、彻、澄、娘。
我们后来的学者研究这个舌头音,舌上音。舌头音主要指的是端、透、定,舌上音主要指的是知、彻、澄。
清代学者钱大昕有个论文专门说:舌上音,古无轻唇音。就是说上古没有非敷奉微,没有知彻澄这样的声母,它们都是包含在重唇音和舌头音里面的。
齿音有:精心清从邪照穿床审禅。
牙音有:见溪群疑。
喉音有:影晓匣喻。
那么这些音具体怎么读呢?跟我们现在有没有联系?举个例子
牙音见溪群疑,这个见实际上读作[k],那么我们要把它给拼读出来,有可能是类似于gian这样的音。
溪读作[ki],群是个浊音g,声带要颤动,它没有[j]这个音。在普通话里读[j]的,在它那里基本上都读[g]。如果掌握了这个规律,广东话就会学的快一点。
再以齿音为例 精心清,这三个音怎么读呢?
精和我们现代[ts]类似,读作[ts]。这个音在我们现在方言里面有没有呢?河南河北山东就有这样的读法,就是读的声音听起来很尖锐,这种读法把它叫做尖音。
心读[sin],清读[ts?]。
舌面音:照叫鸡。
古人的声母和我们现代方言还是有联系的。
我们重点就是要掌握这个重唇音轻唇音的区别,舌头音和舌上音的区别,还有一个就是全浊音。因为全浊音在我们汉语的发展过程中,消失了,没了。
而实际上这个浊音在我们古代汉语中,是有很重要的地位的,这个声母是清音还是浊音,它能够区别意义,而我们古人也用这种办法造了很多词。
比如说看见的见和出现的现。在《广韵》里面有两个反切:
一个是见古电切
一个是见胡甸切
古电gian,好像要读作gian,但实际上这个g音它发生了变化,后来变成了j,那应该读作jian。
胡甸切怎么读呢?胡hian。它好像要读作hian,但实际上这个h在后来的语音发展中,有一部分变成了x,这个应该读作xian。
所以这个见和见,在《广韵》时代就已经分开了,标音就不一样。这个古属于见母是轻音,胡属于匣母是浊音。
电线的电和沉甸甸的甸,它们两个没有什么差别,所以同样的字形标了不同的反切,主要就是它们的声母不一样,一个声母是清音,一个声母是浊音,这是很重要的一个区分词义的一个办法。
我们现在汉语普通话就简化很多,声母只有21个,比36个字母整整少了15个。但是在方言里面它们有些还是存在的,像河南的戏曲越调大师申凤梅先生,她的这段戏中可以仔细听一听,她读的千、情、祥等这些词,声母是怎么发音的?(此处放戏曲片断)略。
这一讲我们可以看到,古代人为了表示我们的语音真不容易。它用我们的汉字来表示语音,但是汉字在不同的地方可能读音又不一样。宋代的36字母表和我们的这个戏曲里面,我们可以看到唐宋时期的语音和我们现代某些地方的方言也存在一脉相承的关系。知道了古代的声母,你肯定还想知道古代人有没有拼音的方法呢?可以肯定的告诉你,我们古人有。拼音方法有三种:直音法、读若法、反切法。下一讲就来讲中国古代的注音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