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汉语词典 - 「人生何处不相逢」是不是诗词其中一句? 重新发问

「人生何处不相逢」是不是诗词其中一句? 重新发问

Q:「人生何处不相逢」是不是诗词其中一句,如果是,其余句子是甚么? A: 生活中有时会出现意外的情况,两人居两地相距甚远,本以为无机缘再见面了,却有一天又见面了,俗语就称为“人生何处不相逢”。 「人生何处不相逢」虽应源于宋人欧阳修的《归田录》,但其实类似句子早已于唐.杜牧的《送人》一诗中出现: 唐.杜牧《送人》 「鸳鸯帐里暖芙蓉,低泣关山几万重。明镜半边钗一股,此生何处不相逢?」 此诗内的「鸳鸯帐」,「明镜半边钗」等均是关於夫妻或暗指夫妻感情之物,所以此诗应是说夫妇离别相送之事。 (1)「鸳鸯帐」指的是绣有鸳纹的帐帏,乃夫妻或情人就寝的地方;「鸳鸯帐里暖芙蓉」指的大概是夫妻/情人在一起时,深感暖意重重。 (2)至于「低泣关山几万重」,乃是指夫妻分别后,相隔万重关隘与山峰,双方因难以相见而低泣。 (3)「明镜半边钗一股」:明镜只余半边,即明镜分离,古人常以明镜分离暗指夫妻分离,故才有「破镜重圆」(夫妻失散或决裂后重新团圆和好)之说;而「钗一股」,一股即一段,指的是把金钗分成两段,在古时情人分离时曾有把其中一段钗赠送给对方,以求希望有日相见时能把钗再合成一支。古亦有「分钗破镜」一语,亦指夫妇别离之意。因此诗中的「明镜半边钗一股」正是比喻诗中的夫妇离异。 (4)最后一句「此生何处不相逢?」是诗人安慰之词,是说即使今日分手,这一生又有何处不会再相逢呢?宇宙虽然广阔,人来人去,但总有再相逢的时候,所以大可不必为一时的分别而太难过。 从以上可见,「此生何处不相逢」已大有「人生何处不相逢」之意思,而且只乃一字之差,故有可能「人生何处不相逢」就是从「此生何处不相逢」演化出来。 至于出现「人生何处不相逢」一语,最早确实见于宋人欧阳修的《归田录》。《归田录》是《欧阳文忠公文集》(《欧阳文忠公文集》是欧阳修所著的别集,***153卷,附录5卷)其中的一卷。)宋英宗治平四年 (1067年),欧阳修再次遭流言飞语中伤,自请外任,这一卷是在安徽毫州上任时所作。他在《归田录》序里说:“《归田录》者,朝廷之遗事,史官之所不记,与夫士大夫笑谈之余而可录者,录之以备闲居之览也。”此是说《归田录》是记载朝廷内的旧事,史官所不记的隐事,或士大夫间谈笑风生等的琐事,乃由作者亲身经历、见闻,以备他在隐退闲居时自己阅览。因此《归田录》其实是一部笔记。 「人生何处不相逢」见于以下一段文字: 《归田录》书中记载:“寇忠湣(音敏)公准之贬也,初以列卿知安州(今安徽寿县),即而又贬衡州(今湖南衡阳)副使,又贬道州(今湖南道县)别驾,遂贬雷州(今雷州半岛)司户。时丁晋公与冯相拯同在中书,丁当秉笔,初欲贬崖州(今海南崖县),而丁忽自疑,语冯曰:‘崖州再涉鲸波如何?’冯唯唯而已。丁乃徐拟雷州。及丁之贬也,冯遂拟崖州。当时好事者相语曰:“欲见雷州寇司户,人生何处不相逢?” 这段话是说,寇准(忠湣公)由于丁谓(丁晋公)等人的陷害,被朝廷贬放外地,不但越贬越远,官也越贬越小,一路从贬为安州知州,衡州副使,道州别驾,最后被贬至雷州任司户参军。这一切都是丁谓一手策划的。当时丁谓和冯拯(冯相拯)两人在中书主事,被贬之事由丁执笔。丁开始主张贬寇到最远的崖州,下笔时忽然犹豫起来,对冯拯道:“到崖州要坐两次海船吧,你觉得呢?”冯嗯嗯两声,不置可否。丁又想了半天,最后定在雷州。后来丁谓亦被朝廷贬放,主事的却是当年的冯拯,冯拯便决定把丁贬至比雷州还远的崖州。 时人闻听这个消息互相传告:“欲见雷州寇司户,人生何处不相逢。”因为丁被贬去崖州上任必经雷州,所以有机会跟为自己所贬的寇准(贬为雷州司户参军)相见。这可谓天理循环,当年贬人,现在自己也被贬,而且还跟当年遭他所贬的人相见。由此事而来的“人生何处不相逢”一语。后来使用中有时还含有做事要留后路的意思。 dengb/article?id=1421 zdic/cy/ch/ZdicE4ZdicBAZdicBA407 cc.1host/khcj/Song/gtl1a(《归田录》全文) teacher.jajh.tp.edu/a298/%E6%AF%8F%E6%97%A5%E4%B8%80%E5%8F%A5 2007-03-27 19:45:35 补充: 对伟兄所提供之答案本人只有以下两点质疑: (1)是否找不到著诗的时间

就等于这首诗是假的

只是流传

相信这个说法比较武断吧!!诗很多时内容太简

不像古文章般对时间方面的显示较清楚;何况著诗的目的

并不是为了向后人显示其著作时间

而是表明心迹

相信有不少诗的著作时间也是很难知道的.. (2)再说一次

「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这两句并非出自吴承恩的西游记.

人虽离别,但终有会面之日。比喻世间事巧合极多,或指行事须留退路,切莫待人狠绝。喻世明言.卷三十八˙任孝子烈性为神:恩义广施,人生何处不相逢?冤仇莫结,路逢狭处难回避。醒世恒言˙卷十八˙施润泽滩阙遇友:彼此睁眼一认,虽然隔了六年,面貌依然,正是昔年还银义士。正是:一叶浮萍归大海,人生何处不相逢。

答案以典为证,应可取矣。

同意cheetahlouis及MARCO的见解,网上有关《金柅园》的故事或不足信,但此诗为晏殊作当无可疑,岂可因流于传说就否定之? 个人觉得答题者心有定见,未有对二典源作出深入分析就下结论。 如有得罪,见谅。

本人不懂答,原不应评头品足,惟尚有疑问,请恕本人冒昧提出。 既然答案指出《归田录》出于1067年,而晏殊年至1055年,足见《金柅园》比《归田录》早。另外,何以说《金柅园》流于传说?如果因《金》日期难究而否定该成语出处的可能性,会否不公允?至少《金》有「不晚于」作底线。《诗经》年份与著者难确,也有遗补,但仍作为许多成语的滥觞。

衷心多谢各位网友帮忙解答问题, 及对于重新发问修正错误知识这个行动的支持!!

这问题原先发问时,两位答题人之中,有一位已提供了正确答案。按上海大学出版社编印之《常用典故分类词典》所载,“人生何处不相逢”句出宋?欧阳修《归田录》卷一:“若见雷州寇司户,人生何处不相逢?”相关文章主要是述说有关丁谓与寇准之间的故事。 故此,在下之见以为,本题之最佳答案,应归原先另一位答题人所得。 至于这「重新发问」的措施,是否最妥善的处理方式,在下不敢肯定。唯最希望的是原先获得最佳答案的朋友,不要因此而介怀。亦衷心希望不会因此而影响到网友们答题的热诚。热心而真诚地答题的网友,是知识+内最珍贵的资产,没有他们的积极参与,知识+ 也没有存在的价值了。 仅属个人意见,谬误之处,还请见谅。

参考: 常用典故分类词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