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小朋友的暑假作业里终于还是有了“抄写30个好词好句”这一项了。说终于,是因为我知道许多语文老师都经常给低年级学生布置这种任务,而CC的老师在放任自由了一年后,还是在一年级暑假布置成了额定任务。
CC的班主任说,以她多年实践经验来看,纯粹抄写,对积累词语、提高写作水平,没有明显帮助,没有阅读积累,会背再多词,也不会写作文。但是,由于有些孩子的词汇量实在太贫乏,以至于看图写话,写到认真看书,通篇写的就是“她认真看书,看得很认真,非常认真,十分认真……”,不得已还是布置了抄写的暑期作业。
老师的观点,我是非常认同的——
第一,词语没有好坏之分,只有是否用得好之分。 一个词使用是否得当,脱离了语境是感受不到的。所以,大量阅读,才能感受得到好词好句的魅力;学会欣赏文笔,才是积累遣词造句技巧的启蒙途径。
第二,大量抄写任务,填鸭式应付,极易引起幼童反感,很可能适得其反。 或许,有的孩子在家长的强力监督下,抄写和背默了大量的成语词汇,熟记之后确实在写话中妙语连珠。但是,我家CC不是这种甘愿做“惩罚式作业”的性格,在厌烦情绪下的抄写,知识吸收率非常低,事倍功半,甚至因此而厌恶语文。所以,我觉得家长在使用这种抄写型学习方法时,应该首先对是否适合自己的孩子作出评估。
第三,积累大量的词汇,是提高写作水平的必要条件,但显然是不充分的,积累词汇不等于学会遣词造句。 如果积累足够多的词就能写好作文,那每个人直接把成语词典背下来不就搞定了嘛?!所以,我觉得,简单粗暴地靠抄写积累词汇,是件非常低效率的事,因为这种方法里,没有学到遣词造句的词语运用能力。
就提升写作文水平这个目标而言,我的经验来说,根本不需要抄写好词好句,亲子阅读时直接把好句子划线做记号就够了。因为对低年级学生来说,抄写型作业太费功了,耗费在书写上的精力远远超过了知识点本身。
那么问题来了,这种费功的作业该怎么完成才能提高效用呢?缓了快两个星期,我终于动手让CC开始做这项作业了!我是这样安排的:
我对这项作业设定了三个规则:
1、本子的首页做了一个打卡页,让她做完一个就打勾,自己控制作业进度。
2、不管抄几句,来自同一本书目或篇目里的词句只算一次,不允许每次抄同一本书。
3、要简单写一下感受,为什么摘录这一句,或者有什么联想。
定这三个规则的目的:
1、引导她学习自我管理的一些基本方法,打卡记录是自我激励和约束一种重要方法。我和CC约定,我不再监督提醒她,不再每天唠叨,她自己打卡安排进度,开学交不出作业自己负责。
2、把抄写和阅读挂上钩。即使CC那么爱阅读的孩子,应付起作业来,也还是会投机取巧,想全部抄一本书简单了事。所以,定了规则二,这样至少要刷30篇故事或书目才行。为了少抄一点,她可能会在全篇中精挑细选最棒的一句,我发现这一句经常就是全篇的中心思想,这无形中可能也提升了“归纳总结”和阅读理解的能力。
3、抄完了要点评一下。这既是一种写话练习,也是强迫思考的过程:如果都不能感受到这句话有啥好,激不起心里一点浪花,那何必抄它呢?!所以,没感受的句子,对个人来说就不算好句子;抄的这个句子一定要心有所触。
从CC的作业反馈来看,我觉得至少比单纯的抄成语词典强得多。因为:
1、不反感。没有我的唠叨了,再也没人问“今天为啥没有抄”,自己想看啥看啥,想抄啥就抄啥,想啥时候抄就啥时候抄。虽然进度不甚理想,但我觉得她抄的每个句子,都是她自己真心喜欢的;真心喜欢的句子、就会记得比较牢靠。如此这般,即使还是会讨厌抄写,但至少不会反感阅读本身,不会排斥语文。
2、效用提高了,相当于用一件事同时完成了日程管理、阅读、抄写、写话四项任务。
3、文学类的书目阅读增加了。她发现,喜爱的科普类书籍,还有阅读难度较低的《米小圈日记》之类的流水账故事里,没啥好词好句。所以,开始翻文笔好的书了,比如《远方并不远》就是毕淑敏的散文集,书架上放了一阵子了,现在主动翻开了。
4、开始思考体会什么是好词好句。她说自己挑选抄写的标准是:要么是我打死也写不出来的话,要么是我很有感觉很认同的话。这个挑选的过程,我觉得就是学会欣赏文笔的过程。相比抄写成语的积累方法,我觉得CC学会了欣赏朴实的文笔,已经懂得了,好句子,并不一定需要堆砌华丽的辞藻。
从CC写的“阅读感受”可以看到,学会欣赏文笔了,那些以往背过的课文就自然而然地引用到了自己的写话里;那些读过的排比结构,自然而然地就用起来了。
以上就是我应付抄好词好句的方法,供各位家长参考,未必最佳,但我觉得效用比较高。
相关文章链接:
没有不爱阅读的孩子,只有不会引导的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