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汉语词典 - 入声听起来是什么样的

入声听起来是什么样的

入声听起来是入声字读音短促,一发即收。

入声(Checked tone)是一种声调,见于古汉语。入声字读音短促,一发即收。入声字音是无声除阻音,是有成阻和持阻阶段,但最后没有爆发的塞音。“平声者哀而妄,上声者厉而举,去声者清而远,入声者直而促。”

沈约在《答甄公论》、唐代僧人处忠在《元和韵谱》、唐代日本僧人安然在《悉昙藏》、明代僧人真空在《玉钥匙歌》、顾炎武在《音论》、张成孙在《说文谐声谱》、王鸣盛在《十七史商榷》中对入声均有描述。他们对入声的描述提及到:“直而促”“径直”“短促急收藏”诎然而止,无余音“急言”“闭气”等等。

王力语言学词典认为上古有入声,分长入、短入两类;中古汉语的入声收尾为[k,t,p],保持着上古短入的调类,魏晋以后的去声字多由以前的长入字转来(长入不再存在)。到元代,入声在大部分北方话里消失,这种消失应该是以三类入声混合为韵尾[?]作为过渡。

入声是汉语四声之一,其声短促,一发即收。现代汉语方言中吴语、闽语、粤语、客家语、平话、赣语、新湘语、徽语、晋语、江淮官话、部分西南官话以及极少数冀鲁官话里保留入声。普通话中入声消失,中古入声派入阴平、阳平、上声和去声。

表现形式

其一,在现代标准汉语(普通话)、大部分的官话方言以及湘语中,入声已经不复存在。入声的缺失也因此被看作北方方言语音上与其它方言的区别性特征之一。

其二,比较完整地保留了古汉语三种入声[-p?]、[-t?]、[-k?]的有粤语、客家语、闽南语、部分赣语等汉语方言。

其三,赣语,包括南昌方言、高安方言、上高方言等,保留了入声的两种形式[-t?]、[-k?]。其中的塞音[-k?]有弱化成喉塞音“-?”的趋势。

其四,晋语,包括太原方言、忻州方言、长治方言等;吴语,包括上海方言和苏州方言等;江淮官话,包括南京方言,扬州方言,合肥方言和盐城方言等只有一个弱喉塞韵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