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人类迄今为止在地球上发现的,具有认知能力和道德良知的群居性高级生命。认知、良知和群居性是人性之根本所在。这是人之所以是人而不是畜生的根本属性。是人区别于野兽的内在规定性。 所以说,人性和兽性相比较,有三大基本特征:即智慧性、道德性、社会性。这是做人的客观标准,人做得好不好,不是看是否有权、是否有钱,而是看人品是否圆满。凡是在这三个方面有缺失的人,就说明他(她)做人不到位。(一)人不同于自然物和动植物 1、自然物不具有认识功能,既没有感性认知能力,也没有理性认知能力。 自然物的最大特征——客观性、天然性。它们的存在和发展不含有任何意识、精神的成分,不选择,不计较,没目的,无动机,自自然然。 (也就是说,自然物是天然遵循客观规律运行的事物。正因为自然物一切都是顺其自然而为。因此它们的存在和发展最接近客观规律要求,因此在宇宙中它们的寿命也就最长。) 2、植物,是低级层次的生命物,它们具有了最低级的认识能力——刺激感应性。 植物的存在和发展,已不纯粹是自然现象,有了一丁点的主动性和选择性。如,叶子可以跟随太阳转动,根部可以伸向它需要的地方。但由于它们还没有认知功能,就是连一丁点的感性认识都没有,只有在受到外在条件刺激后,才有的一点微小的、被动的选择性。(即使这样,它们的存在和发展也就多少有点自主性,使得它们一定程度上对客观规律有所背离,因此寿命就比纯自然物要短。) 3、动物,是中等层次的生命。它已经具有了认识的初级水平——感性认识。 动物比植物进了一步,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能不同程度的感知事物的表面现象和个别属性,但由于没有理性思维的支持,不会对感觉到的现象进行分析、判断和解读。而且它们感觉的出发点是——生存本能。因此只能做到十分有限的趋利避害。(但由于它们的认识以“自我”生存、欲望为出发点,而不是按照客观规律而生存,因此对客观的背离十分严重,寿命最短,痛苦最多。) (二)人的本质特征 1、人的第一大特征——智慧性 (1)人,人是高级阶段的生命,不仅具有感性认识,而且具有对感性认识进行分析判断,透过现象看本质的理性认识。我们把这种能力称为智慧。人类的存在,不仅有本能的成分,而且超越了本能有了更高的追求。正如西方心理学家马斯洛索所分析的,人的需要可分为五个层次: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这是智慧赋予人类的能力。( 从本质上讲,作为自然的产物和一员,人类应该和自然物一样,遵循客观规律的要求存在和发展。 但由于人是受思想认知指挥的生命,靠认识生存,有什么样的认识,就有什么样的活法,因此做不到天然合乎客观规律。人能不能遵守客观,不由客观决定,而是由人们是否认识了客观来决定。思想上认识了客观,人就能按规律办事。如果认识不了客观规律,自然就会违背客观。由于人的认识能力受诸多因素制约,很难彻底认识客观规律,所有人都会不同程度的背离规律。再加上自我和欲望的干扰,违背客观的现象就会更加严重,因此寿命也是相对比较短。) (2)对智慧,可以从两个层面来把握从本质看——智慧是人类与生俱来的觉知功能。以镜子来比喻,智慧相当于镜子所具有的照性功能。只要是镜子,不管它照没照,照性都是存在的。 智慧不是大脑,也不是知识,而是大脑认知知识时所表现出来的觉和知的能力。有三大功能: 1)能感——对外在环境的作用可以做出反应。 2)自觉——对反映到思想中的感觉,能进行分析、判断,做出抉择。 3)至上性——理论上讲,只要条件具备,人的觉知功能具有彻底认识宇宙人生一切的能力。 从现实作用看——认识和改造世界能力 第一,智慧首先是认识世界的能力。具体表现为反映、分析、判断、推理、领悟等。 第二,利用认识改造世界的能力。 第三,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过程中,在人的自觉性功能作用下,使人能受到启发,改造人的主观世界,从而使人能向懂规矩,讲礼仪,知荣辱,文明和善良方向前进。 人类凭借智慧力,发掘出自然界的奇妙力量,为人类所驱使。 利用智慧对人身体进行研究,发现了医药学,使人类消灭了多少疾病和痛苦。 由于智慧发现了力学原理,乃有伟大的省时省力的机械发明,开创了工业时代。 凭借智慧,电学原理等诸多发现,更使人类生活方式大大改变。 总之,整个人类社会,莫不因智慧而显现出和其他生命的不同。2、人的第二大特征——道德性 人和其他物的不同,不仅表现在智慧性上,智慧使人类脱离蒙昧,创造性的开展生活。而且还有道德性。人类因为能认识宇宙人生本质的能力,因此知道了应该怎样做人,因此具有了道德性,从而使人类脱离了野蛮、残暴,走向文明和善良,使人具有了人性。这是人不同于兽的根本点。 对道德可从客观和主观两个层面理解: 客观道德——从本质上讲是客观的,是人生和社会健康存在和发展的客观法则。 第一、它是社会人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具有不依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属性。是决定社会人生兴衰的内在根据。合道者昌,逆道者亡。 第二、它是判决人们行为正确与否的客观标准。 第二、它是奖惩社会人生行为对措、善恶的客观力量,它对社会人生发展具有客观的强制作用(不是人为强制性)。 主观道德——从形式上看,道德是人们的主观反映。客观道德和自然规律一样,人类要运用道德规律为社会人生服务,就必须先认识道德法则。假如人类能彻底认识客观道德,那么主客观道德就没有差别。如果由于种种原因不能彻底反映道德,人们的道德观必然呈现出主观性、阶级性、历史性等特点。 第一,由于人们的智慧水平高低不同,在反映客观道德时,认识不透彻,于是就表现出明显的主观色彩。 第二,又由于人的私心和欲望作怪,在认识客观道德时,又加上一层非客观的东西,就是都以自己的利益为出发点,制定道德时总和自身利益联系在一起。于是使道德呈现出阶级性、历史性、国家性等。 但是,这些所谓道德的差别,不是客观道德本身所具有,而仅仅存在于思想认识中。 这样一来,人们对道德的认识发生了极大的误会。一是以为道德是主观的不具有客观性,完全是统治阶级、或不同民族、地域、文化传承的主观产物。二是以为道德不具有普遍性,把道德看成是一个爱美的小姑娘,任人打扮。也就是说,许多人认为道德这个东西可有可无,没有什么作用,遵守它对人无好处,不遵守它也无害处。由此降低了人们遵守道德的自觉性。没有了道德性,人和兽就没有区别。也许有人说,那不是还有智慧吗?是啊,但如果没有道德驾驭智慧,智慧就会成为脱缰的野马,在智慧支持下表现出来的兽性,比野兽要凶残好多倍。动物的野蛮,仅仅是为了生存,而人类一旦兽性大发,单看古今历史上发生的战乱、暴乱就可知道,在智慧支持下的人残害人,比任何野兽都野蛮,都残酷,都可怕。其实,道德作为主宰社会人生发展的客观规律,从没有因为人们忽视它,不相信他、不承认他,不喜欢它,就不对社会人生发生作用。古今中外的历史发展中的兴衰事实表明,当人们顺道德积累到一定程度时,它必然让有实德者(个人、阶级、国家)兴旺发达。相反,当人们远离道德到一定程度时,它就会以一种极端的方式,让背离道德者(个人或阶级或国家等)衰败或毁灭,以此来显示道德的巨大威力。正因为如此,真正的智者和道德者对社会发展从来没有失望,而且还在不断乐此不疲进行道德教化的根据和动力所在。3、人的第三大特征——社会性第一?7?5人类为什么要组成社会人,力不若牛、走不若马、猛不如虎、残不如狼。人类生理条件的天然不足,使人们在实现为己时,必然会首先遇到了一个巨大的天然矛盾:单个人的力量面对残酷的现实,不能圆满地实现利己;如果一味遵循“利己”而行为,非但不能求得幸福,甚至连“求生存”都成为问题。 生存的选择、追求幸福的目的告诉人们:唯有结合成有机的组织,将不同个体的力量有机地整合成为一股集体的力量,才能更好地谋求生存、更好地实现人性。 第二,人类社会性和动物的群居性有何本质区别许多动物也存在群体性,但为什么不把它称为社会?因为动物的群居生活,是以血缘和本能为纽带,是消极适应自然的产物。人类的群居性,一是以劳动为纽带在改造自然中结成的生产关系。二是在智慧推动下,主动团结起来的有机体。三是在道德的作用下,以仁爱、诚信、互助互利为主的和谐体。是积极创造自然的产物。最后,人的三大特征是相辅相成的,不能互相分离,如果只讲其中一条,都无法正确把握人的本性。没有智慧性,人类不会有创造性。没有道德性,人类比野兽还凶残。没有社会性,人类生存都成问题。只有三者结合起来,才是真正意义上的人。同时我们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社会中真正圆满的人几乎是不存在的,在三个方面都不同程度的存在着缺陷。所以人的一生最重要、最有价值的是——追求完满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