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秋指的是秋天的第三个月,即九月。
关于“三秋”,历来有多种用法,如著名的《滕王阁序》中就曾出现这个词,“时维九月,序属三秋”,这里的三秋指的是秋天的第三个月,即九月。
又如王融在《永明十一年策秀才文》中写到“幸四境无虞,三秋式稔”,这里的三秋又是孟秋、仲秋、季秋的合称,指的是整个秋季。
此外,对于专注于耕种的田园人家来说,三秋又包含着秋收、秋耕和秋播三个重要进程。因此,仁者见仁,“一日不见,如隔三秋”中的“三秋”历来也流传着多种说法。
一日不见,如三秋兮,汉语成语,指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用这种夸张之词形容主人公对友人的殷切思念,实是情至之语。
《采葛》写主人公对友人的思念。这两句是用比喻方法构成的夸张句。三秋是指三个季度。一日不见,如隔三秋,用这种夸张之词形容他对友人的殷切思念,实是情至之语。
同时本体“一日”,喻体“三秋”,高下相形,对比鲜明,也有力地增强了感情的表达效果。本诗运用了回复的章法,就更加强了这情思的感染力。成语“一日三秋”即源出此诗。
过一天就像过三年一样。形容对同性的热切思恋,似乎专用于恋情。三秋,三个秋天。也有人说是三个秋季的,欠妥;如依原出处,则是。
有人认为“这是一首劳动者口头创作的旨在表现和歌颂彼此伟大、纯真之友谊的民歌”(《诗经鉴赏辞典》,任自斌主编,河海大学出版社,1989年12月第1版)。
同性之间的友谊也是可以如“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般深刻的,可歌可泣的,对于这一《诗经》名篇的解读不一定要限制于男女之情中。
至于三月、三秋、三岁的逐层递进,只是思恋之情逐层深化之需要。把不见的一日夸张为三月、三秋或三岁,都是一个意思:你不在我身边,时光过得很慢很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