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果之间,有个时间差。这个时间差,就是“滞后效应”。
滞后效应,让在空间维度上就已经很复杂的系统,又增加了时间维度上的复杂性,让我们的决策很难“一步到位”。
是“滞后效应”这个系统结构,而不是结构里的人,决定了结果。结构大于人。如果结构不变,改变要素大概率是没有办法解决延迟带来的滞后反应的。滞后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也能缓解压力,比如因为任何方向的改变在一开始都会有很大的下行的不确定性,我们决策慢一点,坚持一个方向,也许就会有效果了。
有些人做事不成,不是因为最初的想法不对,而是忽视了滞后效应,在还没有看到效果时就匆忙改变了策略。
那如何识别和处理滞后效应呢?需要重点关注以下几点:
第一,原因不一定在结果附近
比如我们现在成功,不一定就是你现在运营的好,也许是你若干年前抓住了风口,现在趋势红利才显现出来;又或者是现在业绩下滑,没有创新力,是因为我们创立时的文化基因就没有鼓励犯错。所以,我们需要用U型思考,去找问题的本质,而不是用直线思维,在结果附近找原因。
第二,减少滞后,增加确定性
比如学而思为什么这么火,我认为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们课堂上和课后及时用试题进行反馈,就像打游戏一样,可以即时得到感官上的刺激和体验,知识点掌握与否,都能很快的确定并得到认可。管理也是一样,因果链即时有反应,比如奖励和惩罚,这样才能形成正循环。
第三,警惕由“滞后效应”引起的“剧烈震荡”
比如供应链一会儿积压库存,一会儿供不应求,剧烈震荡,这种商业世界中的长链波动,称为“长鞭效应”,你一定体会过拿着跳绳的一头上下甩动,弓起的波会慢慢传到绳子尾端。那怎么办呢?两个办法,缩短,和平滑。缩短,指的是用“短路经济”砍掉供应链环节,甚至用戴尔式直销、小米式预售的方式,缩短长鞭。平滑,指的是不要因为某天卖得多,就投机性生产,而要根据一周、一月或者若干年的历史数据安排生产,平滑长鞭的抖动。
价格几乎永远不会等于价值。看不见的手调节时总有“滞后”。这个滞后,让价格围绕着价值震荡。而这个震荡带来的空间,就是创业者永不消失的机会。
课后思考题:
如果考虑到滞后效应,你觉得,你今天的成就,是哪些过去的行为导致的?而为10年后的自己,你打算做些什么?
思考解答:
虽然到现在也没有取得什么大的成就,但是过往一直在努力学习,尽管很早就下学了,但是比如自学考了大专,考了注会,让自己在职场上可以有一点选择权。但是以前都是知识信息的积累,缺少结构和思维方式的学习,所以未来十年,还是不断的学习,提升认知,不一定非要成为什么,但至少在寻找意义中发现意义的存在。当回首往事时,即便没有达则兼济天下,为了学习而学习也是一件乐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