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乃”是中国汉字,在古《康熙字典》中有多种释义,在现在汉语词典中亦有不同的释义。
基本字义
● 乃
nǎiㄋㄞˇ
◎ 才:今~得之。“断其喉,尽其肉,~去”。
◎ 是,为:~大丈夫也。
◎ 竟:~至如此。
◎ 于是,就:“因山势高峻,~在山腰休息片时”。
◎ 你,你的:~父。~兄。“家祭无忘告~翁”。
详细字义
乃〈代〉
廼、乃 nǎi本义为:“再度”、“重复”。引申为:“一系列”。《尔雅·序疏》:“若乃者,因上起下语。”案,“因上起下”即“承上启下”或“承前启后”。如乙上承甲而启于丙,丙上承乙而启于丁……,这就有了“一系列”的意思。特指“你”。因为“我”承于“他”而启于“你”。
(1) 你,你的 [your]
余嘉乃勋。——《左传·僖公十二年》
几败乃公事。——《汉书·高帝纪上》
谁谓乃公勇者?——《史记·淮南衡山传》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父亲)。——陆游《示儿》
又如:乃父(乃翁。你的父亲);乃祖(你的祖父;先祖);乃公(你的父亲);乃兄
(2) 他的 [his]
乃心在咸阳。——曹操《蒿里行》
又如:乃眷(他的妻子);乃尊(尊称别人的父亲);乃老(他的父亲);乃堂(他的母亲)
(3) 此,这个 [this]
吾闻之,五子不满隅,一子可满朝,非乃子耶?——《晏子春秋》
又如:乃今(如今;从今);乃者(往日;从前)
(4) 这样,如此 [so]
子无乃称。——《庄子·德充符》
又如:因山势高峻,乃在山腰休息片刻;乃尔(如此;这样);乃若(至于)
蒙乃始就学——《孙权劝学》
乃〈动〉
nǎi
(1) 是,就是 [be]
以其乃华山之阳名之。—— 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吾乃与而君言,汝何为者也?——《史记·平原君虞卿列传》
公(袁可立)乃少年盛气,以厘奸为己任。――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李营丘为士大夫之宗,米南宫乃精鉴之祖,(袁可立子袁枢)故使荆、关,董、巨真名迹归其家。——明 王时敏在《烟客题跋·题自画关使君袁环中》
又如:真乃英雄好汉;失败乃成功之母;乃是(却是)
乃〈副〉
nǎi
(1) 刚刚,才,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 [just now]
九月…丁巳,葬我君定公,雨,不克葬,戊午日下昃乃克葬。——《春秋经·定公十五年》
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聊斋志异·狼三则》
(2) 只,仅仅 [only then]。如:唯虚心乃能进步
(3) 竟,竟然 [unexpectedly;actually]
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何怪也!——唐·韩愈《师说》
今乃以‘看松’名庵,若隐居者之为,将鄙世之胶扰而不之狎邪。——明·宋濂《看松庵记》
(4) 却 [at the same time]
(袁可立)以平莲妖功晋秩少司马,荣宠甚盛,乃七疏自勉归。——明 董其昌《节寰袁公行状》
乃日视便利田宅可买者。(却每天寻找可买的合适的土地房屋。)——汉·刘向《列女传》
(5) 于是;就 [then;whereupon]
屠乃奔倚其下。——《聊斋志异·狼三则》
永乃发愤读书,涉猎经史,兼有才笔。——《北史.傅永列传》
乃令张仪佯去 秦,厚币委质事 楚。——《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公(袁可立)独谓是狂生,无他。卒谳不得实,乃已。——明 黄道周《节寰袁公传》
婉贞挥刀奋斫…敌乃纷退。—— 清· 徐珂《清稗类钞·战事类》
(6) 又如:乃遂(就,于是);乃其(于是,就)
乃〈连〉
nǎi
可是,然而 [but;however]
时夫仆具阻险行后,余亦停弗上。乃一路奇景,不觉引余独往。——《徐霞客游记》
笔顺是:横折折折勾,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