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汉语词典 - 关于南筝的解释

关于南筝的解释

英国伦敦和美国华盛顿出版的《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词典》,已有120多年历史了,目前已达29卷,一直被视为音乐最高学术权威。但对中国音乐家似乎过于吝啬,在上世纪50年代只选了周文中和傅聪两人;直到2001年,再增加三名:刘天华、阿炳、罗九香。

罗九香是广东大埔人,早年师随何育斋学古筝,1959年在天津音院从教,1960年调入广州音乐学院,他演奏汉乐古筝古朴典雅,曲随情变,韵味隽永。这位大师已于1978年离世,所幸后继有人。得悉3月6日星海音乐厅将举办一场广东有史以来首次汇集老中青专业古筝演奏家的专场古筝音乐会,我们寻访了罗九香大师当年到广州时收的弟子、当今活跃在国际舞台上的古筝演奏家、星海音乐学院古筝教授、古筝硕士研究生导师陈安华先生。

“粤筝”的诱惑

今年已64岁的陈安华,家乡潮安。那时乡下有个业余汉剧团(它的前身是创办于1848年的“咏霓裳儒乐社”),他从观看到跃身其中,打起了扬琴。为学汉剧,他又每早到河边学雄鸡啼以练声带。直到那一次,他被剧团里的吴思明老师叫到家中,看到了一台古旧的筝,如雷击心弦!从此,他踏入了学习古筝的艺术之路。得到吴思明老师的启蒙,后来他又拜汕头的古筝名家陈会吾为师,进一步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1960年,他报读音专,报考的是扬琴,也附加了一段古筝作备选。命运特别赏赐了他———音乐系主任黄锦培教授找到了他:“从简历得知你学过汉乐,有基础,打算让你学古筝。”陈安华当然不知道,客家筝大师罗九香刚调回广州,收他为学生。

从此,日日夜夜跟着罗九香大师,他才得知,古筝在中国有九派,广东占了两派———“韩江丝竹”潮州筝和“汉皋古韵”客家筝。在罗九香先生调教下,他不但弹奏技巧有了很大提高,个人风格渐渐形成,而且还记录整理了一批古筝曲。那时老师用的是工尺谱,陈安华逐句心记整理译成简谱,编印出《广东汉乐古筝曲集》二册。这时,一个愿望在他心中萌芽:要如“岭南画派”一样,创立一个“岭南古筝学派”。

回想岭南古筝派系,潮州筝、客家筝已根深叶茂,但粤乐筝却鲜为人知,未入全国流派之列,不能不算是历史的遗憾。其实,广州300多年前已有一家名声远播的“金声”社制作筝器,此外,濠畔街还有十多家乐器社,亦蜚声内外,悠久的制筝史比美国历史还长;他认识的一个原广州民族乐器厂制筝师傅,从当制筝学徒起,制作粤乐筝已有80多个年头;他听过高胡大师刘天一给他演奏的粤乐筝《纺织忙》,曲中轻重缓急,抑扬顿挫,令人感怀万分。而无论潮州筝、客家筝、粤乐筝,其形制均出自同一模式,玲珑、精致的风格与北方的“唐制筝”明显不同,带有浓郁的“岭南派古筝”工艺特色,被北方筝友统称为“粤筝”。当他终于记录整理出版了包括潮乐、汉乐、粤乐三个部分的大量民间筝曲组成的《中国岭南筝谱》后,其凸显出来的鲜明地方色彩,再次坚定他建立“岭南古筝学派”的理想。

图:1974年,珠影拍摄的电影艺术片《粤海轻骑》中,陈安华独奏古筝的镜头

展“仁智之器”

西晋傅玄在《筝赋》中云:“今观其器,上崇似天,下平似地;中空准六合,弦柱拟十二月,设立则四象在,鼓之则五音发,斯乃仁智之器。”这个“仁智之器”,使多少人在筝乐之前发思古之幽情,怀时代之畅想……青年时期的陈安华,多次代表国家在重要音乐会上露脸,向观众显示自己的才艺,向世界展示中国古筝艺术的妙韵风姿。

他不会忘记上世纪70年代中一个四月天的那次演出。他接到省“文艺办”的电话,叫他第二天带琴去军区礼堂。第二天一早到达道路军区礼堂时,礼堂已坐满部队观众。那天晚上只演五个音乐节目:广东音乐合奏、战士歌舞团邓韵独唱、红线女的粤剧选段、“省歌”的独唱《翻身道情》,还有就是他奏古筝。他那首《春到拉萨》曾露过几次脸,以“古筝有突破”被人称道。

这天谁来看戏呢?一会儿,场外有动静。“啊,是周总理!”节目演得很成功,周总理上台来与每位演员握手。“谢谢您!”总理有礼貌的话语至今仍在他耳边回响。遗憾的是,与总理握手的瞬间,照相师没举相机。那时的照相机充电时间长,抓拍了红线女与总理握手的镜头后,再等充电时,瞬间错过了。

但后来另一次机会他倒是赶上了。1974年,珠影把广东若干节日拍成纪录片《粤海轻骑》时,又选中了他。没想到,胡炳榴导演说他脸瘦,让化妆师在他的腮边贴了两块大棉花。那时是单机拍摄,为移动镜头,这段弹奏几分钟的曲子,分了7个镜头……

图:去年元宵节,陈安华教授(前者)与儿子陈蔚?、女儿陈潇儿应邀在新加坡维多利亚音乐厅演出

诊治古筝“伤”

古筝是地道的中国民间乐器。魏阮蠫在《筝赋》中云:“帷夫,筝之奇妙,极五音之幽微。苞群声似作主,冠众乐而为师……”但这“为师”的乐器,也有其不足之处,陈安华常想到它的音量不大,转调更不方便,总希望有朝一日能替其“诊治”一下。

上世纪70年代末,省有关机构下拨2万元经费,让他与汕头乐器厂联合试制改革古筝。那时2万元几乎是天文数字,等于一个普通工人500个月的工资。

陈安华当然知道,筝从我国战国时期起已出现,2000多年以来,它本身也在不断的改革中变化。如唐代筝只有十三弦时,进入日本,逐步发展为日本筝与韩国伽佴琴;以后又传入东南亚,又有了不少改进。

这回,陈安华根据多年弹奏的体会,参考现在各种乐器的特点,用移植、改型等办法试验、改革古筝。例如,用制钢琴的白松板代替梧桐木,结果音量变化不大,音质也不理想;把直板改成弧板去试***鸣箱,效果也不满意……总之,他在几年中,蹲在乐器厂不断改、试,试、改,图纸画了上千张,终于制成一部功能比较优越但硕大无比的古筝———足足几百斤重。此筝与长笛、小提琴奏《卖花姑娘》,取得十分悦耳的效果;与大提琴奏圣·桑的《天鹅》,也取得和谐的转调效果。使古筝不仅是很好的独奏乐器,还是很好的伴奏乐器。80年代初,这台“36弦七声音阶变调筝”,拿到北京召开的全国乐器改革会议上,备受好评。但他仍说自己没能同时将古筝“微型化”,视为遗憾。

图:1963年,罗九香大师向陈安华传授古筝技法

传艺兼育人

他40余年来一直从事古筝教学和演奏,以及对广东地区古筝传统乐曲的挖掘和理论研究,被筝界同人誉为“南国筝界第一人”。他深知,要建立“岭南古筝学派”,必须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为此,他不懈地做着普及古筝学习的事情。

他亲手培养了一批出类拔萃的娃娃演奏家。13岁的佛山九小的学生任飞,跟他学了7年古筝,1998年5月在北京音乐厅举办由中央歌剧芭蕾舞剧院交响乐团协奏的“任飞古筝独奏音乐会”,成为北京音乐厅有史以来最小的演奏家。他说:“学音乐可以培养孩子逻辑思维、开拓思维。发现相似乐句中的不同点,就如三岔路口上分辨相似的路。”即使那些跟他学了几年的学生,也体会到其中的好处,而且从古筝的学习中磨练了性情。获得羊城少年音乐花会二等奖的王颖莉,品学兼优,14岁时考入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21岁取得生物学、法学两个博士学位,现正在美国攻读第三个博士学位。王颖莉在美国一直带着古筝,常被我驻美大使邀请参加各种联谊活动,用古筝维系了各国朋友……

最使陈安华激动的是,今天学民乐的孩子中,最多人学的就是古筝。广东现有20多个古筝考级点,有次他到深圳当评委,仅一个考级点的古筝学员就有400多人。看到浩浩荡荡的场面,他的心难以平静———过去谁买得起筝呢?贵的要上万元,便宜的也要几千元,今天却有那么多人热衷,真是国家的幸运。因为一种乐器的兴盛,不是光看有多少尖子,而且还要有广泛的参与性。

最令他欣慰的是,他的儿女继承了父业。儿子陈蔚?是中国音乐学院李婉芬教授生前的两位研究生之一,现已回星海音乐学院当古筝老师;女儿陈潇儿古筝本科毕业后,正准备再读研究生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