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流行一种叫?走桥?的习俗,这种习俗由来久远。唐陈嘉言《上元夜效小庚体同用春字》诗:?今夜可怜春,河桥多丽人。?唐长孙正隐《上元夜小庚体同用春字》序中说?美人竞出,锦障如霞;公子交驰,雕鞍似月。同游洛浦,疑寻税马之津;争渡河桥,似向牵牛之诸。?上元之夜?丽人?、?美人?群游于河桥,应是走桥习俗的反映。
《汉语大词典》?走桥?条下释曰:?即走百病?,?走百病?条下释曰:?明代北方民俗,妇女在元宵或正月十六日相率出游,以祛除百病。?将此俗的流行时代局限于明代,将遵行时间局限于十五、十六两夜,将地域局限于北方,这都有失切当。
一、?走桥?的本意也不离生殖的宗旨,这在有些记载中有明确的交代如江苏《如皋县志》中说,元宵节期间,?女伴相携出行,争拾云路桥砖,为得子之兆。今更讹至集贤桥。名曰走三桥。?这里明说走桥拾砖是为了得子。
莆田县及宛平县的习俗中走桥与摸钉相连,?钉?谐人丁之丁,摸钉相当于摸子求子。《说郭续》卷二十八引明刘侗《帝京景物略?元旦》云:元宵节期间妇女们?至城各门,手暗触钉,谓男子之样,曰摸钉儿。?可知摸钉旨在求子。
良乡县的习俗中走桥与食瓜种并举,食瓜种则寄托了子孙如?绵绵瓜爬?的期望。由摸钉与食瓜种的旨意也不难体察到走桥的祈子初衷。走桥习俗的奉行者一般为女子,这本身也能说明问题。
二、在有些记载中元宵走桥的目的被解释成祛病消灾《河南《郊县志》载:?元宵庆灯节,老幼有病者各诣石龟灸之。若本地有河桥,则相与过桥。无则***攒木板搭数丈高,名曰天桥,男女咸集过之,谓之走百病。?河北《永平府志》:?至次日为残灯?儿女交错度桥,谓度百厄。?清潘荣陛《帝京岁时纪胜?正月?走桥摸钉》:?元夕妇女群游,祈免灾咎,前一人持香辟人,曰走百病。凡有桥处,三五相率以过,谓之度厄,俗传曰走百病。?
三、鹊桥相会情节当与走桥习俗有关牛郎织女的神话在中国可以说是家喻户晓,其中鹊桥相会情节当与走桥习俗有关。尽管鹊桥相会的时间被安排在七月,但其现实基础应该是春日的走桥乞子之习。
元宵节正是男女幽会的大好时机。唐陈嘉言《上元夜效小庚体同用春字》诗中写上元之夜男女的活动说:?连手窥潘椽,分头看洛神。?,?潘椽?即晋人潘岳,美貌男子,为女子所倾慕,此处泛指美貌男子。?洛神?即毖妃,此处指美貌女子。这两句诗是说丽人们群集河桥,偷窥?潘椽?,暗送秋波,男士们则单独行动,流晒?洛神?,或饱眼福,或冀巧缘。
《旧唐书?中宗纪》载:景龙四年上元夜,?放宫女数千人看灯,因此多有亡逸者。?宫女观灯而多有亡逸,大都是私奔?潘椽?而去。追乎后世,有些地方的元宵之夜,鄙裹之风未尝稍减。
胡朴安《中华全国风俗志》下篇卷一《直隶?津沽春游录》云:?元宵夜,宫门大街游人极为拥挤,车马弗许逾行。游人惟徒步而行。目之所接,几尽系红衣之妇女。轻薄少年于是利用此大好时机益逞其挑目摩肩之技,以冀红娘秋波一为顾盼。而怨女荡妇亦有以进香为名竟肆其勾魂吸魄之惯技。挑眉弄目,以期天假之缘,得遂其野外鸳鸯之思。一入其境,丑态百出。?盖元宵节本由古代祈求生殖的祀神活动演变而来,男女媾和本是祀神应有之仪。
罗时进在《妇女的节日风情》中认为屈原《东皇太一》一诗是?经过充分的?净化?处理的。事实上娱神之时,风俗秽陋,言辞鄙理,杂于燕昵,裹慢淫荒,男女交往极其自由放纵。?后世虽有收敛,然幽会私奔之事仍难禁绝,从而作为流风遗韵融入元宵佳节。
牛女相会的传说时间虽有移位,但情节与元宵走桥习俗形合神契,因此,将走桥习俗看成是鹊桥相会传说的生活基础并不是牵强的推断。
四、先秦以来,我国一直流传着尾生守信的故事《战国策?燕策一》载:?信如尾生,期而不来,抱梁柱而死。?这里没说跟谁约会。《庄子?盗而》:?尾生与女期于梁下,女子不来,水至不去,抱梁柱而死。?这里明确告诉我们是跟一位女子幽会。元钟嗣成的《录鬼簿》中记录了李直夫的《尾生期女淹蓝桥》杂剧,就是根据尾生的传说而编的。
从前北京的大鼓书场常演说京韵大鼓《水漫蓝桥相会》,说书生韦燕春清明游春时遇一女子贾玉贞,两人一见钟情,相约当夜至蓝桥私定终身。当夜韦生等父母寝息,急至桥上。天本晴好,忽然暴雨骤降,潭水上涨,韦生死不离去,抱柱而死。及云收雨住,玉贞奔至,见韦生死于桥上,痛不欲生,亦投河自尽。这个故事也是发生在桥上,而且后世具体化为春游时相遇,似与元宵走桥习俗不无关系。
尾生?这个名字也值得我们注意。?尾?在古代汉语中有交媾的意思。《尚书?尧典》:?鸟兽孽尾。?孔安国传:?交接曰尾。?在京韵大鼓中?尾生?变成了?韦燕春?,燕子又叫玄鸟,被古人视为主司孕育的神鸟,所以每当春天燕来之时人们要举行乞子活动。《礼记?月令》:?是月也,玄鸟至,至之日以大牢祠于高谋。?高谋是主掌婚姻生育的神。宋罗愿《尔雅翼》卷十五《释鸟?燕》:?(燕)以春风来,秋风去,开生之候,其来主为孚乳蕃滋,故古者以其至之日祠高谋以请子。?看来尾生的前后两个名字当中也潜藏着生殖文化信息。
尾生故事中原本并没有?蓝桥?一名,后人把尾生约会的地点说成蓝桥,来自唐裴删《传奇?裴航》。这也是一则婚姻爱情故事,蓝桥是裴航遇见美女云英的地方,所以宋代以后人们常用?蓝桥?指男女约会之处。:如宋周邦彦《浪淘沙慢》词:?飞散后,风流人阻,蓝桥约,怅恨路断。?美国影片写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军上尉罗克劳宁与芭蕾舞演员玛拉在Waterloo桥相识相爱的爱情故事,汉语中译为《魂断蓝桥》,译得非常文雅,但一般人未必知道译名中?蓝桥?的涵义。桥已成为连接爱情的文化象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