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汉语词典 - 什么是中观派?中观派的代表人物是谁?

什么是中观派?中观派的代表人物是谁?

世尊圆寂四百年后,龙树菩萨诞生在南印度一婆罗门家中,自幼精通内外道之学,后于那烂陀寺出家,法名具德比丘。菩萨初时广习三藏而无有厌足,以大乘法义摧破外道,驳斥小乘,后入龙宫取《华严经》,入南天铁塔亲见金刚萨埵得密法传承,驻世六百年,系统全面的整理了大乘佛法,开创了不着有无二边的大乘中观学派。

龙树菩萨的思想对汉藏两地的大乘佛教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汉传佛教八宗***同尊奉他为祖师。

中观学派的核心要义

不住任何戏论边故,称为中观。荣素班智达说:“所谓中观者,即遮破外道常断二边及有无的一切增益损减边,并且能显示轮涅无二之法及无住涅槃妙道的诸大乘义,故称中观。”

中观学派的核心要义是不着有无二边和一切皆空,因而又被称为大乘空宗。其主要思想可以概括在“三是偈”、“八不”、“二谛”和“实相涅槃”等说法中。

《中论》开头著名的“八不”诵:“不生亦不灭,不常亦不断,不一亦不异,不来亦不去。善灭诸戏论,能说是因缘,我稽首礼佛,诸说中第一。”

《中论·观四谛品》中的“三是偈”——“众因缘生法,我说即是空,亦为是假名,亦是中道义”,被认为是中观学派对中道空观的经典性概括。

“二谛”,即是世俗谛和胜义谛。世俗谛指一般常人所理解的道理,胜义谛指佛教的真理,佛依此二谛为众生说法,众生以世俗谛为基础证得胜义谛,世俗和胜义二谛既对立又统一,此为中道。所谓“若不依俗谛,不得第一义”。

“实相涅槃”,即是基于二谛对立又统一而去观察诸法实相,那么轮回与涅槃本来不一不异,世问诸法的实相就是性空,与涅槃无二,因此,世间与出世间就没有什么分别,不用离开世间去追求出世间的涅槃,行者应处于中道而破除各种执著。

中观法脉的传承

基于龙树菩萨的《中论》、《十二门论》、《大智度论》等经典,圣天菩萨撰著了《中观四百论》来开显《中论》的修行次第,并传至罗喉罗跋陀罗,罗喉罗系传至佛护与清辨时,分别产生了中观自续派和中观应成派。

中观应成派

佛护:著《佛护论》,对龙树菩萨《中观论》所述正理诸义,以应成之因加以注解,开创中观应成派。

月称:中观派哲学最伟大的导师之一,一切持教大师的顶严,是中观学派的集大成者。龙树菩萨在前往极乐刹土时说:“最后弟子为月称,末为宣说无生法。”月称菩萨著有《明句论》,以及龙树菩萨著作的其他释论、圣天菩萨的四百论释、《入中论》等。

寂天:文殊菩萨之化身,以王子身在那烂陀寺出家,依止寺内五百班智达之首的胜天为亲教师,一生居无定所,四处游化,深隐内证功德,著有《入菩萨行论》。

中观自续派

清辨:龙树菩萨首弟子,著《中观根本般若灯释》,为阐释龙树菩萨甚深教义,引导众生次第通达中观见地。

静命:藏传佛教“师君三尊”之一,佛法大阿阇黎,与赤松德赞国王迎请莲花生大士入藏,树立了西藏佛教的法幢,一改西藏雪域暗无天日的环境,将佛法弘扬成如璀璨日轮般,著有《中观庄严论》。

莲花戒:由静命论师授记,在西藏佛法内道分为两派,互相辩论,并为邪师知见所侵之时,由藏王从那烂陀寺迎请莲花戒大班智达入藏,息灭邪论,正本清源。

以上就是中观的两种传承,在藏地依靠这些智者成就者所抉择的宗轨,中观的二种传承直到现在都没有中断讲闻,继续安住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