院门前有两棵树 (1)不知父亲从哪弄来两棵小树苗,一左一右栽在院门前。父亲说,一棵是泡桐,一棵是柞树。
(2)冬去春来,两棵树都爆出新芽。似乎只是眨眼间,才入初春的泡桐已舒展枝叶,攀至小半个院墙高。而柞树虽然也有了动静,长出新芽与嫩枝,可比起扬扬洒洒一个劲往高空奔的泡桐,柞树只是个缩着脖子不长进的可怜样。
(3)过一年,泡桐越发长得郁郁葱葱,仰着脑袋才看到它在空中迎风摇摆的树梢头。这棵高大的泡桐还长得格外笔直,仿佛一支粗壮的箭直插云空。舅舅送我的把本《成语词典》里有个“玉树临风”的词,我想用在泡桐身上恰如其分。它的同行兄弟,与它同时落户我家院门前的柞树却依旧是个扶不起的阿斗,故意与人作对似的瞎长一气,树干扭曲,枝茎斜蹿,表皮也皱巴巴的,没个正样。不过,柞树总算又长高了一点子,高得那些想摘嫩叶去喂蚕的小屁孩必须踮起脚后跟。
(4)一晃几年过去了,泡树长成参天大树。柞树呢,与院墙一般高矮了,歪着脖子,特别象个驼背的干瘪老头。我伸手去握树干,没想到,大拇指竟然还剩半个关节余着。
(5)初中毕业那年,我家的旧屋子拆了,准备建新屋。正是暑假,一回家,我看到眼前是拆除旧屋的残砖断瓦,老院子倒还在。忽然觉得空落落的,细看,原来是泡桐没了。土坪上摆着几截大木头。父亲说,那就是泡桐树干,准备锯了木条子作橼皮盖瓦用。我惊奇,这么粗的木头去锯细细的橼皮,浪费吧。父亲冷冷说:“除了当橼皮,别的用场派不上,而且只能当杂屋顶上的橼皮,正屋子需得是杉木橼皮才行。泡桐的材质太松软,易腐烂。”
(6)裁成一段段的泡桐躺地上,空心,随意用石子敲一敲,树干上就露出一个窝来。生前那样风光的泡桐,原来,只不过是个软柿子。比我的胳膊还粗的泡桐的旁枝侧节,后来都作了柴火,很不经烧,一把火晃过去,刹那就化成灰烬。
(7)新楼建好后,院墙也拆了,准备重新砌个院子。新院子面积大了,柞树不在院门前,被圈进院子里了。母亲迷信,说院子里有棵树不好,想赶紧砍了柞树。父亲说,不用自己动手,会有人上门来买的。我笑:就凭它,有人买?枝干比我的拳头小一半,歪瓜裂枣的,没一段直身子,买了去当拨火棒还行。拨火棒,那是给火炉拨弄干柴的棍子,废树枝而已。
(8)可是,父亲才放风出去两日,有人寻声上门来买柞树了。一番讨价还价,以160元成交。我目瞪口呆。我陪父亲去临近村里买过满满一板车的杉木,干透的杉木根根比我大腿粗,才80元。
(9)我挺稀奇地问:买这歪脖子树有啥用?
(10)“啥用?小伙子,这可是做秤杆的最好木材啊。”那个专做杆秤的师傅自己带了人来锯柞树,连细小的残枝也没留下,一古脑儿用拖拉机通通运走了。
(11)父亲心满意足地点着钞票,瞅我一眼,说:看树木不要老盯着它是否高大和笔挺,材质是否刚劲和坚韧才是最重要的。好多树,好看,其实不中用;柞树,还有柘树,别看它们又矮又小,慢性子,老也长不高长不大,长大了却也尽是曲身子,样子难看,可往往是花大价钱也未必买得到最好木材哩……
(12)父亲是在说树,可我分明觉得他在说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