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录 1 拼音 2 英文参考 3 概述 4 八方之风·八风 5 经外奇穴名·八风 5.1 拼音 5.2 代号 5.3 出处 5.4 八风穴的别名 5.5 八风穴的定位 5.6 八风穴取穴方法 5.7 八风穴穴位解剖 5.7.1 层次解剖 5.7.2 穴区神经、血管 5.8 八风穴的功效与作用 5.9 八风穴主治病证 5.10 刺灸法 5.10.1 灸法 5.11 八风穴的配伍 5.12 特效 *** 5.13 文献摘要 6 参考资料 附: 1 古籍中的八风 1 拼音
bā fēng
2 英文参考Bafeng (Ex2) [21世纪双语科技词典]
bāfēng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EXLE10 [中医药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中医药学名词(2004)]
3 概述八风:1.八方之风;2.经外奇穴名(EXLE10)。
4 八方之风·八风
八风指大自然不同方向的八种风[1]。出《黄帝内经素问·八正神明论》、《黄帝内经灵枢·九宫八风》。古代认为不同方向吹来之风,其伤人的严重程度及所伤的脏腑部位不同,故命以不同名称,而统称“八风”[1]。
王冰据《黄帝内经灵枢·岁露论》注曰:“八风者,东方婴儿风、南方大弱风、西方刚风、北方大刚风、东北方凶风、东南方弱风、西南方谋风、西北方折风也。”
八风各有专名和内舍外留,详见下表[2]。
风名与来处
对人体影响
九宫
五行
八方
风名
内舍
外留
主气
离
火
南
大弱风
心
脉
热
坤
土
西南
谋风
脾
肌
弱
兑
金
西
刚风
肺
皮肤
燥
干
金
西北
折风
小肠
手太阳脉
脉绝则溢,脉闭则结不通,善暴死
坎
水
北
大刚风
肾
骨与肩背之膂筋
寒
艮
土
东北
凶风
大肠
两胁腋骨下及肢节
震
木
东
婴儿风
肝
筋纽
身湿
巽
木
东南
弱风
胃
肌肉
体重
5 经外奇穴名·八风八风为经外奇穴名(bāfēng?EXLE10)[3][2]。又名八冲、阴独八穴。出《奇效良方》。在足背侧,第1~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一侧四穴,左右***八穴[3]。主治足跗肿痛,脚背红肿,足趾青紫,足趾麻木,疟疾,毒蛇咬伤,脚气,趾痛,头痛,牙痛,月经不调,疠风(恶疮,传染病发热)等。
5.1 拼音bāfēng
5.2 代号EXLE10
5.3 出处《奇效良方》:八风八穴,在足五趾歧骨间,两足***八穴。故名八风。
5.4 八风穴的别名八冲(《曹氏灸经》)
阴独八穴(《针灸集成》)。
5.5 八风穴的定位标准定位:八风穴在足背侧,第1~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一侧四穴,左右***八穴[3][4]。
八风穴在足背侧,第1~5趾间,趾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一侧四穴,左右***八穴[2]。
八风穴位于足背侧各趾间趾蹼缘上赤白肉际处,左右***8穴[1][5]。
经外奇穴——八风穴的位置
经外奇穴——八风穴的位置
5.6 八风穴取穴方法患者正坐位或仰卧位,于足五趾各趾间缝纹头尽处取穴。
正坐或仰卧位,于足背各趾间的缝纹端取穴,其中第1、2,2、3,4、5趾间穴点即行间、内庭、侠溪[5]。
快速取穴:足5趾各趾间缝纹头尽处即是八风穴[6]。
5.7 八风穴穴位解剖八风穴下有皮肤、皮下组织,第三、四趾的趾长、短伸肌腱。分布有腓浅神经和腓肠神经。
5.7.1 层次解剖皮肤→皮下组织[4]。
5.7.2 穴区神经、血管有趾背神经(八风1为腓深神经终末支,八风2,3、4为腓浅神经终末支)和趾背动脉分布[4]。
5.8 八风穴的功效与作用八风穴有祛风通络,清热解毒的作用。
5.9 八风穴主治病证八风穴主治足跗肿痛,脚背红肿,足趾青紫,足趾麻木,疟疾,毒蛇咬伤,脚气,趾痛,头痛,牙痛,月经不调,疠风(恶疮,传染病发热)等。
八风穴主治足跗肿痛、毒蛇咬伤、脚气,趾痛[4]。
八风穴主治头痛,牙痛,月经不调,蛇咬伤,脚气,脚背红肿,足趾麻木等[2][1]。
八风穴主治? 足跗肿痛,足趾青紫,趾痛,足趾麻木,脚气;头痛,牙痛;疟疾,毒蛇咬伤,疠风(恶疮,传染病发热)[5]。
5.10 刺灸法斜刺0.5~0.8寸[4]。
斜刺0.5~1寸[1][2]。
向上斜刺0.5~0.8寸,局部有酸胀感,可扩散至足背,或向趾端扩散[5]。
或用三棱针点刺出血[5][1][2][4]。
5.10.1 灸法可灸[5]。
5.11 八风穴的配伍八风配阳陵泉、足三里,治下肢及足趾麻木[5]。
八风配八邪、合谷,治毒蛇咬伤[5]。
5.12 特效 ***经常用手指点揉八风穴,可以促进足部血液循环,预防足部肿痛,维护脚的正常生理功能[6]。
5.13 文献摘要《黄帝内经素问·刺疟》:刺疟者……先足胫酸痛者,先刺足阳明十趾间出血。
《备急千金要方》:凡脚气初得脚弱,使速灸之……其足十趾去趾奇一分,两足凡八穴,曹氏名曰八冲,极下气有效。
《针灸大成》:八风,治脚背红肿,针一分,灸五壮。
《针灸集成》:阴独八穴,主妇人月经不调,须持经定为度,针三分,灸三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