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给辨认一下药:从上数第一行左起:党参、甘草、灵仙、狗脊、防风;第二行:川楝子、青皮;第三行钩藤、附子、杜仲、郁金;第四行白芍、肉桂、肉蔻、藿香、当归;第五排藿香。咋么实际药中没给抓元胡、艾叶?还多出个黑附子、钩藤?估计元胡捣成了黄面,不好认,艾叶忘记给抓,多出个附子、钩藤。是不是抓药的是个新手?把艾叶抓成了钩藤?把元胡抓成了附子?药方中就没开附子和钩藤。
我给点评一下你图中的中药,古人讲:钩藤双钩的药效最好,单钩的次之,没钩的不入药,图中的钩藤就没钩,是最赖的便宜货,虽说现在没钩的钩藤也入药,但也是少量夹杂在有钩的钩藤中使用,我们进药就不要这种纯粹没钩的下脚料,钩藤的药效主要在钩上。图中的青皮是大青皮其质量不及小青皮;图中的当归是尾子货,是最便宜的赖货,只能叫当归尾,当归尾和当归身的功效不同,当归身偏于补血,而当归尾偏于活血,如果补血用上当归尾适得其反;图中的防风是家种货,钱无多少我们就不进这种赖货,我们进北防风,就是产于内蒙古、蒙古国、俄罗斯的野生货,尤其是产于俄罗斯贝加尔湖一带的野生防风质量最好,现在野生防风价格挺坚、贵,但是做名医就要进好药,用起药来得心应手,赖药作废了我们的技术。杜仲也没炒,按理炒断丝才能煎出有效成分,没炒煎不出有效成分、白花钱。一个处方有对半的药是劣质货。所以名中医愿意单干,自己进优质药治大病,自己不进药,硬把子握在购药人和抓药人手中,用药后疗效不佳,谁的过?如果把元胡抓成附子还用量30克,有点冒险,药典规定附子用量一般为3-15克,附子是乌头的副块茎,辛热、有毒,用量太大会出现乌头碱中毒,特别是有的人对乌头碱太敏感,用12克附子就身抖、气紧、频繁恶心呕吐,有的人对乌头碱不敏感用30克也没事,这就得从小剂量开始试用,不能一出手就用30克,人为造成医疗事故。口服只能用制附子,生附子毒性太大不能内服。
再给翻译一下方子:当归10g 白芍15g 杜仲10g 甘草10g 元胡30g 郁金15g 青皮15g 川艾叶15g 灵仙20g 党参40g 肉桂10g 肉蔻10g 川楝15g 藿香15g 。五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