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是由“传统”和“文化”两个概念复合而成,首先让我们看一看“传统”和“文化”这两个概念。
关于传统
什么是传统?认为过去的东西就是传统,这个理解不全错,但只对了一半。传统不仅仅只是指过去存在过的东西,它更是指活在现在的过去。所谓“传统”是由“传”和“统”两个字构成的, 纵向曰“传”,是指时间上的历时性、延续性,是指那些过去有的,现在仍然在起作用的东西,是一代一代传下来的活的东西。横向曰“统”,它有两层含义:一是指空间的拓展,二是指权威性。传统,作为历史延传下来的思想文化、制度规范、风俗习惯、宗教艺术乃至思维方式、行为方式的总和,它无处不在,无所不在,时时刻刻在影响着我们的社会,影响着我们的生活。按照大家比较认可的说法,传统是“历史上流传下来的社会习惯力量,存在于制度、思想、文化、道德学各个领域。……对人们的社会行为有无形的控制作用。”(《辞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9年版,第242页)美国社会学家爱德华·希尔斯在《论传统》一书中则认为 “延传三代以上的、被人类赋予价值和意义的事物都可以看作是传统。” 传统是不能选择的,不管你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传统对我们每一个人来说,它已是一种历史的和现实的存在。
关于文化
文化也是一个很模糊的概念,在不同文化圈人们对它有不同的理解,就是在同一文化圈中,不同的人也有不同的看法。文化的原始含义最早出现在《周易?贲卦》的《彖传》中,其中有“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这句话。一个是天文,一个是人文。因为中国是一个典型的农业国家,要搞好农业生产,就要了解天文历法,了解时间和季节的变化,所以,顾炎武说,三代以上,人人皆知天文;和天文相对的,是人文。有人说人文这个词是从西方翻译过来的,这就错了,这是不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结果。它的意思是说,学习人文之后,就能够脱离野蛮,走向文明,使人人懂得道德礼义,就可以教化天下,让好的思想、好的制度为天下人所接受,这就叫做人文,这也是文化在中国的最原始含义。在《周易》里,已经有了人文的概念,但“文”与“化”还没有连结成一个词。最早把“文化”连用的是西汉末年的刘向,刘向在《说苑?指武》中最早使用了“文化”这一概念,有“圣人之治天下也,先文德而后武力。凡武之兴,为不服也,文化不改,然后加诛。”这是当今学界所掌握的“文化”一词在我国的最早出处。但我们现在所理解的文化,与它的原始意义已经有了很大的不同,现在的文化含义、定义有几百种之多,归结起来不外三种:一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进程中所创造的一切物质和精神财富;二是指历史上所存在的一切历史遗迹、典章制度、文献典籍、信仰习俗、宗教艺术等;三是指与政治、经济、军事相并列的一种形态。正是在这种现代意义上,很多人指出文化是一个外来词,是舶来品,我们在理解和使用文化概念时,一般是指它的现代意义,而不是传统意义。
关于传统文化的界定
中国传统文化是一个博大精深的体系。我们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看待和界定传统文化。
第一,如我们可以从实物的层面(譬如故宫、长城以及浩如烟海的文献典籍等)、制度的层面(如各种官僚机构和制度等)以及思想文化的层面来理解和界定传统文化。
第二,我们还可以从传统文化的内在构成上来理解和界定传统文化:
1、从时间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具有五千年悠久历史的文化,是世界文化系统中惟一没有中断的文化;
2、从空间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在相对稳定相对封闭的地理环境下形成的一种文化;
3、从发展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不断吸纳其他文化形态又不断进行自我调适自我更新的一种文化;
4、从地域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由不同地域文化如齐鲁文化、燕赵文化、中原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岭南文化、巴蜀文化、关中文化、三晋文化等***同构成的一种文化;
5、从内容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以儒家文化为主,以道家文化、佛家文化为辅并涵盖各种文化形态如法家、墨家、名家等多种思想体系以及各种民间信仰、知识、习俗等而形成的一种文化;
6、从主旨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是一种重人伦重道德重入世重实用理性的人伦道德文化;
7、从社会性质的维度上看,中国传统文化本质上是建构在以血缘关系为基础上的一种农耕文化,是一种以一家一户为单位的自然经济型文化,可以说,各种思想观念、伦理道德、教育、宗教仪轨、文学艺术、科学技术、典章制度、文献典籍、建筑、雕刻、书法、绘画艺术乃至衣食住行、风俗习惯、风土人情等,都可以说是传统文化的内容。
第三,我们还可以从传统文化的特点来理解和界定传统文化。
1、从人与自然的关系看,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天人合一之学;
2、从人与社会群体、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中国传统文化就是人际和谐之学;
3、从人的身与心(形与神)之间的关系看,中国传统文化就身心(形神)平衡之学;
4、从人的道德修养与外在事功的关系看,中国传统文化就是内圣外王之学;
5、从人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看,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知行合一之学;
6、从经典原著与思想体系的关系看,中国传统文化就是经典诠释之学。
所以,中国传统文化不是单一直线的系统,而是一个非常复杂的包罗万象的系统,有些我们可以直观地说是好还是坏,如古代的人殉制度、炮烙制度、凌迟制度、以及一夫多妻多妾制、妇女裹小脚和男人留长辫等等,从现在的眼光看,这些都是传统文化中极端残酷落后愚昧的内容,经过历史的选择,这类腐朽落后的内容被历史淘汰了;有些我们则不能笼统地说传统文化是好是坏、是优是劣,哪些是精华,哪些是糟粕,而是必须具体分析,要历史地辩证地看问题,不能笼统回答是或否。举个简单的例子,如今年刚刚被废除的农业税,从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到2006年,整整2600年;经过2600年,它最后被证明是不合理的、不符合当代社会现实,最终被淘汰了;有的经过现代改造,被现代社会所借鉴所利用,如高考制度,高考制度就是隋唐以来盛行一千多年的科举制度在现代社会的翻版,这种制度使得社会各阶层的人士都有了一个基本公平的竞争机会。当然,以上都还是器的层面,也就是物质的层面、制度的层面,最难判断的还是道的层面,也就是思想的层面,观念的层面。冯友兰就提出“抽象继承法”:即把中国传统文化的论断区分为具体意义和抽象意义,就具体意义而言,大都与封建思想有关,因此应当抛弃,就抽象意义而言,大都与封建思想无关,因此应当继承。譬如忠孝,荣辱、礼义廉耻以及以人为本、和而不同、协和万邦、小康社会,实事求是、等,这些思想观念经过现代的创新性转化,已经成为我们制定国家大政方针的重要思想资源。总之,应全面准确地理解和理性地看待传统文化,切忌简单笼统地以是好还是坏来对待我们的传统文化。
转自学习时报
子正书院国学教育
报名电话:13854969253(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