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我从2007年开始使用仁爱版教材,迄今已经15年了,该教材很适合零起点的学生,特别是适合当时的学生,他们在小学时很少接触正规的英语教学。
仁爱版教材从宏观内容上来看,从七八年级的日常生活,比如衣食住行,到九年级时上升到了国家和世界,格局逐渐打开;这样的编排也很贴合学生的心理发展特点。教材中的四名主角和若干配角伴随了学生三年,我喜欢说这是第几季第几集,好像连续剧一样。
从微观内容来讲,每篇文章都针对性很强,有又连贯性,把词汇、语法和有用的表达都结合起来,于“润物细无声”中潜移默化,语法学习刻意性不强。
二
在英语教学中,我们先备整本教材,先把握整体,让后分单元、分话题,分课时地备课,通常参考仁爱英语《教师用书》上面的教学设计进行课堂教学。
我们上课先启发诱导,比如学正文前先看图推测今天要学的内容,英语问答或自由发挥。注意学生的逻辑思维训练,比如这篇文章按照什么顺序,什么结构,这样合理吗,如果让你写你怎么写,有时会让他们画思维导图。
由于本人水平有限,对教材中的一些地方不是很明白:
1、SectionA 1a Listen,look and say.SectionB 1a Look,listen and say为什么听和看换了个位置?
2、八下U7T2SA,第63页康康的脸是绿色,乍一看,盘子好像悬在半空中,学生们在学习这篇对话时每次都出戏。
3、八下第25页,连读是不是标错位置了?
4、九上U2T3SA中 three R's为什么用名词所有格的形式,reduce,reuse,recyle的词性是什么?词汇表中recycle是名词,但是牛津词典中recycle只有一个动词词性,有道中是动词、名词都有;但是reduce不管是牛津和有道,都只有动词这个词性。这三个单词放在一起,不应该词性一样吗?
5、有一些文章不太严谨,比如八下第78页最后总结的那句话;八上第77页,分段不太恰当;九上第67页,最后一句话是对哪一部分的总结?
6、个别地方语法学习的痕迹过于明显,读起来有点尬,比如这篇时间状语从句的学习。
7、随着小学英语教学的正规,七年级上册内容有些过于简单,可以压缩一下。
三
另外 ,新课标与旧课标的不同之处(以下4条来源于网络):
第一,词汇量增加。旧课标要求初中毕业时掌握1500-1600个单词,新课标增加到了1900个。
第二,语法要求增加。新课标在旧课标的语法知识基础上,增加了很多带*号的内容,如感叹词、“主谓一致”等。
第三,阅读要求提高。虽然与旧课标一样,新课标要求初中毕业时英语阅读量要达到15万词以上,但新加了视听要求。
第四,写作要求增加。旧课标对初三生的写作要求仅有5条,新课标则增加到了14条。
我们的教材怎样才能匹配得上课标的要求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