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汉语词典 - “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是什么意思?

“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是什么意思?

意思是:不怕天不怕地,不怕敌人在前头。

出自西汉刘安的《淮南子·兵略训》。

节选原文:

是故无天于上,无地于下,无敌于前,无主于后;进不求名,退不避罪,唯 民是保,利合于主,国之实也,上将之道也。如此,则智者为之虑,勇者为之斗。气厉青云,疾如驰骛。是故兵未交接,而敌人恐惧。

译文:

因此不怕天不怕地,不怕敌人在前头,不怕君王从后牵制;进攻打仗不是为了名利,后退撤离不逃避罪责;一心只想保卫人民,为君王争取利益,这才是国家的珍宝,也是将帅应具有的德行。将帅如能做到这些,那么有智慧的人就会替他出谋划策,勇敢的人就会替他英勇作战,气壮山河,疾速如同烈马奔驰,因此,两军尚未交战,敌军就恐惧害怕了。

扩展资料

《淮南子》又名《淮南鸿烈》,是西汉宗室刘安招致宾客,在他主持下编着的,现今所存的有二十一篇。“鸿”是广大的意思,“烈”是光明的意思。

兵是国家安全的重要保障,乃“国之大事”,不可不言。《兵略训》是论述军事理论的专篇,它广泛吸收先秦诸子的军事思想,加以归纳、阐发,并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成为一篇包括多方面内容、且有自己特点的军事理论著作。

本文所阐述的军事思想主要有:关于战争的起源,关于义兵思想,关于军事与政治的关系,关于将帅修养及军队建设,以及战略战术思想等。而战略战术则涉及“三势”、“二权”、“三隧”、“四义”、“五行”、“四条”等诸多内容。

文章首先分析了战争的起源,认为:战争由来已久,由于物质财富的匮乏,争斗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人有衣食之情,而物弗能足也,故群居杂处,分不均,求不赡,则争”。按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战争不过是各种物质利益冲突不可调和的一种直接表现而已,本文关于战争起源的观点虽然较为简略,但它从物质的角度去加以分析,这在古代兵书中是很杰出的。

关于战争的性质,作者提出了“义兵”思想,这方面的论述具体而且丰富。所谓“义兵”,有正义战争和仁义之师两种含义。作者认为,战争有正义与非正义之分,兵贵有道,霸王之兵,以禁暴讨乱为目的,属于正义战争,得道多助,因此可以不战而屈人之兵,受百姓欢迎。

而乱世之兵,以侵地扩壤为目的,属于非正义战争,失道寡助,不可能得到百姓的支持。而人民的自觉支持是兵强之本,君王、将军要视百姓、士卒为子弟,身先士卒,同甘***苦,这样,人民才能拼力相争,赢得战争的胜利。

作者还论述了战争与政治的关系,认为战争与政治密不可分,是政治的延续。战争胜败的根本在于政治的清明与否,“修政于境内而远方慕其德,制胜于未战而诸侯服其威,内政治也”。因此,用兵首先要顺应“时势”,这样兵之所至才能天下无敌;其次,要有正确的政治措施,做到“兵胜于朝廷”、“此用兵之上也”。本文关于战争与政治的论述,非常深刻,这是其论兵的一大特点。

关于战略战术,文中论及了“庙算思想”、“兵贵神速”、“后发制人”、“因势破敌”、“以静制动”等诸多方面,与全书所强调的“守静”、“持后”等观点一致。

本文继承了《周易》《老子》等的辩证法思想,在观察判断问题时,能够从事物的相互联系和发展出发,从而使其对军事问题的阐述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和深度。

百度百科--淮南子·兵略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