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提到佛很多人就会将神佛混在一起,在佛教上佛不是神。他是公元前六世纪时代的人,有名有姓,他的名字是悉达多Siddhārtha,他的姓是乔达摩Gautama。因为他属于释迦Sākya族,人们又称他为释迦牟尼,意思是释迦族的圣人。
佛是佛陀(Buddha)一辞的略称,古时也写成浮屠或浮图。是Buddha的音译如果用今天的汉语音译,应当是“布达”,佛陀的意思是“觉者(觉悟的人)”或“智者(大智大慧的人)”。“佛陀”是印度早就有了的字,但佛教给它加了三种涵义:①正觉对一切法的性质相状,无增无减地、如实地觉了;②等觉或遍觉不仅自觉,即自己觉悟,而且能平等普遍地觉他,即使别人觉悟;③圆觉或无上觉自觉觉他的智慧和功行都已达到最高的、最圆满的境地,所以佛也叫无上正等正觉。
“佛”这一个字,有体、有用。从它的本体上说是“智慧”,从它的作用上来讲是“觉悟”。就体上讲,智有三种:第一、“一切智”:用现代哲学的名词来讲,就是正确的了解宇宙的本体;这样的智慧,在佛法里称为“一切智”。第二、“道种智”:种是指种种繁多的现象,宇宙之间的现象,种类无量无边,这许许多多的现象,怎么产生的?从哪里来的?现象、过程如何?后来结果如何?能够正确明了宇宙万象的智慧,叫做“道种智”。第三、“一切种智”: 就是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究竟圆满的明了,没有一丝毫的迷惑,也没有一丝毫的差误,这样的智慧,叫做“一切种智 ”。释迦牟尼佛,具足这三种智。由这个智慧起作用,当然,对于整个宇宙人生的真相,得到完全正确的了解。
智慧起用就是大觉。佛在经上给我们说“觉”也有三类:第一、是自己觉悟了这是自觉。 第二、是能够帮助别人觉悟,这叫做觉他。第三、是圆满的觉悟。
因此,“佛”之一字,包含整个宇宙人生的本体、现象、作用,凡是能觉察、证悟这种真理的人,就是佛陀。
fo
佛
Buddha;
佛2
fú
〈动〉
通“拂”。违背 [violate]
佛,戾也。或作拂。――《集韵》
佛
-1
佛、髴
fú
-2
――见“仿佛”(fǎngfú)
另见fó
佛1
fó
〈名〉
-1
梵文 Buddha音译“佛陀”的简称 [梵文Buddha]。意译为“觉者”、“知者”、“觉”。觉有三义:自觉、觉他(使众生觉悟)、觉行圆满,是佛教修行的最高果位。据称,凡夫缺此三项, 声闻、缘觉缺后二项,菩萨缺最后一项,只有佛才三项俱全。小乘讲的“佛”,一般是用作对释迦牟尼的尊称。大乘除指释迦牟尼外, 还泛指一切觉行圆满者。宣称三世十方,到处有佛
西方有神,名曰佛。――《后汉书·西域传》
-2
又如:佛天(佛;西天;美好的地方);佛化(佛的教化);佛光(佛所带来的光明);佛会(佛菩萨众圣会聚的地方);佛图(佛塔);佛位(成佛正果之位)
-3
佛教 [Buddhism]
攘斥佛老。――韩愈《进学解》
-4
又如:信佛;佛学(佛教的学问);佛义(佛教的经义);佛典(佛教的典籍)
-5
佛像 [image of Buddha]
此上手房宇,乃管待老爷们的佛堂、经堂、斋堂。――《西游记》
-6
又如:铜佛;佛面(佛像面部);佛座(安置佛像的台);佛殿;佛宝(各种佛像)
-7
比喻慈悲的人 [kindhearted person]
民举手加额,呼余为佛。――宋·吕祖谦《吕氏家塾记》
-8
佛经 [Buddhist Scripture]
两个姑子先念了佛偈。――《红楼梦》
-9
又如:诵佛;念佛;佛偈(佛经中的颂词)
另见fú;bó
佛法
fófǎ
-1
[Buddhist doctrine]∶佛教的教义
-2
[Power of Buddha]∶佛所具有的法力
佛光寺
fóguāng sì
[Foguang Temple] 中国现存最古的佛寺之一。在山西五台县佛光山。现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据说始建于北魏孝文帝时期,大殿于唐大中11年修建,配殿建于金天会15年。大殿、配殿还有唐幢、唐塑、壁画、墨迹题字以及北魏、唐、金之基塔,都是世间的瑰宝
佛教
fójiào
[Buddhism] 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公元前6至5世纪古印度的迦毗罗卫国(今尼泊尔境内)王子释迦牟尼创立。反对婆罗门教的种姓制度,主张“众生平等”、“有生皆苦”,以超脱生死为理想境界。广泛流传于亚洲国家。相传东汉明帝时传入中国
佛教徒
fójiàotú
[Buddhist] 信仰佛教的人
佛经
fójīng
[Buddhist Scripture] 佛教的经典,也叫“释典”
佛龛
fókān
佛门弟子
fómén dìzǐ
[followers of Buddhism;Buddhist] 信奉佛教并从事佛教活动的僧侣及信徒
佛山
fóshān
[Foshan] 广东省地级市。位于珠江三角洲上广州西南,人口30万。是中国历史上四大名镇之一,现为丝纺工业中心。香云纱和艺术陶瓷为其名产
佛事
fóshì
[Buddhist ceremony(or service)] 和尚或尼姑诵经拜佛之事;亡者之家请僧尼念经超度亡灵
佛寺
fósì
[temples of Buddism] 佛门的寺院
佛塔
fótǎ
[pagoda] 佛教徒用石、砖、木等材料建造的高耸的多层建筑
佛图
fótú
[pagoda] 塔的别名
庾公尝入佛图,见卧佛。――《世说新语·言语》
佛陀
fótuó
[Buddha] 佛教的创始人,姓乔答摩,名悉达多。佛陀简称为佛,其意为“觉悟者”。因此,佛陀变为对悉达多的称呼。佛陀生于释迦族,故又名释迦牟尼
佛眼相看
fóyǎn-xiāngkàn
[regard with mercy] 比喻善意地看待,不加伤害
佛像
fóxiàng
[figure of Buddha] 释迦牟尼佛的塑像
佛牙
fóyá
[tooth relic of Buddha] 指释迦牟尼火化后遗留下来的牙齿,佛教徒视为珍宝
佛爷
fóye
-1
[Buddha]∶佛教徒对释迦牟尼的尊称,泛称佛教的诸神
-2
[emperor]∶清代对帝王、帝后的尊称,后专指代慈禧太后
-3
[God;Heavens]∶慨叹语,犹如“老天爷”
你别这样做,我的老佛爷
佛珠,佛珠儿
fózhū,fózhūr
[beads] 念珠,佛家用来入定的用品
老尼手捻佛珠,道声“阿弥陀佛”
佛1
fó ㄈㄛˊ
-1
梵语“佛陀”,是对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的简称,亦是佛教徒对修行圆满的人的称呼:~爷。~像。借花献~。
-2
指“佛教”(世界主要宗教之一):~家。~寺。~老。~经。~龛。~事(佛教徒诵经、祈祷及供奉佛像等活动)。
郑码:NYND,U:4F5B,GBK:B7F0
笔画数:7,部首:亻,笔顺编号:3251532
Buddha;
佛2
fú ㄈㄨˊ
古同“拂”,违背,违反。
〔仿~〕见“仿”。
郑码:NYND,U:4F5B,GBK:B7F0
笔画数:7,部首:亻,笔顺编号:3251532
Buddha;
佛3
bì ㄅㄧˋ
古同“弼”,辅弼。
郑码:NYND,U:4F5B,GBK:B7F0
笔画数:7,部首:亻,笔顺编号:3251532
Buddha;
佛4
bó ㄅㄛˊ
古同“勃”,兴起。
佛曰:一切众生,从无始际,由有种种恩爱贪欲,故有轮回.
--------------------
佛
梵语buddha 之音译,巴利语同。全称佛陀、佛驮、休屠、浮陀、浮屠、浮图、浮头、没驮、勃陀、馞陀、步他。意译觉者、知者、觉。觉悟真理者之意。亦即具足自觉、觉他、觉行圆满,如实知见一切法之性相,成就等正觉之大圣者。乃佛教修行之最高果位。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三者,凡夫无一具足,声闻、缘觉二乘仅具自觉,菩萨具自觉、觉他,由此更显示佛之尊贵。对佛证悟之内容,诸经论有种种说法。对佛身、佛土等,各宗派亦各有异说。但大乘则总以‘至佛果’为其终极目的。
称赞佛之功德有种种异名,即如来十号,或一切知者、一切见者、知道者、开道者、说道者,或世尊、世雄(断世间一切烦恼之雄猛、雄健者)、世眼(世间之引导者)、世英(世间优秀者)、天尊(五天中之最胜第一义天),或大觉世尊(简称大觉尊)、觉王(觉皇)、法王、大导师、大圣人、大沙门、大仙(大仙,仙人中之最尊者)、大医王(如应病与药之名医,应心病而说法者)、佛天(五天中之最胜第一义天)、佛日(比喻佛为太阳之语)、两足尊、二足尊、两足仙、二足仙(以上四名为二足生类中之最尊者之意。又二足即具足愿与行,或福与慧者之意)、天中天(诸天中之最胜者)、人中牛王(比喻佛为牛王之语)、人雄师子(人中之雄者,恰如兽类中之狮子)等种种异名。
佛为能化之人,可教导我人,故称之为能人;由是阿弥陀佛即称为安乐能人(安乐世界之能人)。另有以能人为能仁,能仁即释迦之意译;故又借释迦佛之名,遍指一般殊胜之佛。佛所特有之殊胜德性,具足于其身者有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此外尚具有十力、四无所畏及十八不***法等殊胜之能力。又,佛有七项殊胜功德超越常人,称为七胜事,或称七种最胜、七种无上,即身胜、如法住胜、智胜、具足胜、行处胜、不可思议胜、解脱胜等。佛之定、智、悲均为最胜者,故称大定、大智、大悲,配于断德、智德、恩德等三德,合称为大定智悲。
过去世所出现之佛(过去七佛、燃灯佛等),称为过去佛或古佛。未来将出现于娑婆世界之佛(弥勒佛),则称后佛或当来佛。早期,佛系指历史上之佛,亦即指释尊而言。其后复产生过去七佛之思想,而后更有未来佛与弥勒佛之产生;今于释尊与弥勒二佛之间,别有无佛之世。小乘认为现在世不可能二佛并存,至大乘佛教时期随其世界观之扩大,认为于一时中有多佛并存。例如,东方有阿■佛及西方有阿弥陀佛,同时在现在他方世界,复有无数(如恒河沙之数)佛存在,即所谓十方恒沙诸佛。故一般以小乘为一佛说,而大乘为多佛说。
小乘中之大众部则认为,其他三千大千世界,同时有其他诸佛存在,故主张‘一界一佛,多界多佛’之说。有部则主张多界一佛说;此时之‘界’,系指三千大千世界而言。此外,三世诸佛指过去庄严劫之千佛、现在贤劫之千佛以及未来星宿劫之千佛,合三劫为三千佛;其佛名出于三劫三千佛名经,佛名会即指据此经之说而行之法会。又,入佛道之因缘,称为佛缘。〔杂阿含经卷十二、卷二十、新华严经卷四十二、千佛因缘经、贤劫经卷八叹古品、大般若经卷三六五巧便行品、首楞严三昧经卷上、瑜伽师地论卷八十二、大智度论卷九、卷二十九〕(参阅‘如来’2346、‘佛土’2609、‘佛身’2629)
=====================
佛性:
性:性一切心,而自无体。
佛:觉悟
所以是:觉悟一切心,(对五阴的觉悟)
内心的佛性:
觉悟由心生,所以要观内境为主,
所以是:内观其境的一切心的各种 生起,存在,消失,并觉悟它们。
佛陀:
觉悟的圣人
=====================
辟支佛,生在佛前佛后--未曾听闻过法教,然而因缘成熟,自证四果,入无余涅盘。那么这就是辟支佛。辟支佛不象佛陀那样传法度人,各人因缘不同,不是每个人都能够成为导师的.
阿罗汉,就是听闻佛陀的法教,得证四沙门果,熄灭了贪嗔痴,解脱于缠缚,再无烦恼,为应供圣者。
辟支佛确实没有师父、弟子、同修,乃独自觉悟者。 那么辟支佛与阿罗汉证悟的法有差别吗?境界有高低吗?
无有差别,无有高下。 《杂阿含经》393 “若得辟支佛道证,彼一切知四圣谛故。何等为四?谓知苦圣谛、知苦集圣谛、知苦灭圣谛、知苦灭道迹圣谛。”
前生的善业和此生的幸运的差异
您说到佛陀与声闻间的关系象老师与学生,那造成二者智慧差异的是什么?
——那是他们前生的善业和此生的幸运。
可以在修行中达到佛陀的智慧吗?
——佛陀和声闻阿罗汉最大智慧区别实际上是在“原创性”的智慧差异上。这一原创性的智慧在这个时代的佛教里,除了佛陀之外不可能再有人到达。因为那是一种前生的巨大善业和此世的幸运结合在一起的结果。不是通过任何方法或努力可以就在此生获得的。
因此这二者间的这种差异是不可逾越的。但他们在解脱上是没有任何差异的。实际在佛陀时代,舍利弗、迦叶等也被称为佛陀、如来。所以这里实际是他们内证上没有本质的差异,而只有我们对他们的差异。
独觉与佛陀的智慧应该可以一样吧?
——我觉得他们可能是类似的。但独觉出生在无佛教的时代。所以我们这个时代不可能有独觉。实际讨论这个问题的实际意义不大。因为他们三者实际在内证本质上是一致的,不一致的其实是我们这些人看他们的区别。
我们这个时代也是可能有独觉——辟支佛的,只要他不是因“声闻”而开悟解脱的就是了,虽然几率极其微小。
大迦叶尊者如果当年不从佛陀修学也必成辟支佛道。在《增一阿含经》中说:
“世尊告曰。迦叶。汝今年高长大。志衰朽弊。汝今可舍乞食。乃至诸头陀行。亦可受诸长者请。并受衣裳。迦叶对曰。我今不从如来教。所以然者。若当如来不成无上正真道者。我则成辟支佛。然彼辟支佛尽行阿练若。到时乞食。不择贫富。一处一坐。终不移易。树下。露坐。或空闲处。着五纳衣。或持三衣。或在冢间。或时一食。或正中食。或行头陀。如今不敢舍本所习。更学余行。世尊告曰。善哉。善哉。迦叶。多所饶益。度人无量。广及一切。天.人得度。所以然者。若。迦叶。此头陀行在世者。我法亦当久在于世。设法在世。益增天道。三恶道便减。亦成]须陀洹.斯陀含.阿那含三乘之道。”
佛:佛陀之略,译作觉者或智者。觉有觉察、觉悟二义:觉察烦恼,使之不为害,乃一切智也;觉知诸法之事理而了了分明,如睡梦之寤,名觉悟,乃一切种智也。觉复有自觉、觉他、觉行圆满之义:自觉者,简别于凡夫、外道;觉他者,简别于二乘;觉行圆满者,简别于菩萨。又,经中通常以此称本师释迦牟尼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