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副“九叠篆”对联,难倒一批老先生
村民们嘀咕:这么难认的字 祖宗到底说了些什么?
汪权
厦门市集美区杏林曾营村的老先生们,这几天都聚集在下祖祠内,对着一副篆书对联指指点点。有人搬来了《金石大字典》,有人请来了书法爱好者,但就是认不全对联上的字。“这么难认的字,祖宗到底说了些什么呢?”老先生们很不甘心,因为下祖祠要翻修了,他们不希望连字都不认得,就重新油漆上去。
这副对联是用金粉直接写在下祖祠大厅两侧的柱子上。前不久村里老人协会牵头,组织村民捐款,对清朝嘉庆丙辰年兴建的下祖祠进行修整,其中就包括这副对联。不过村里老先生为难的是:上联字迹清楚,但很多都认不全,下联字迹模糊,有些还依稀可辨。村里曾任杏林电大教师的杨为民老师来了,他上上下下看了好几遍,最后也摇摇头:只认得一半。老先生们委托杨为民去请书法名家来辨认。第一个来的是原杏林中学语文教研组组长吕俊元老师,他在古文字研究方面有所建树,吕俊元看了几遍,增加了几个字。吕俊元很是感兴趣,又请来了高级书法教师郭注芳老师,在郭注芳的努力下,又多认出来几个字。郭注芳很少见到这种对联,兴趣大增,又拉来了书法爱好者许汉胜先生,许汉胜左看右看,终于取得了重大突破:只剩下一个字认不出来啦!不够就是这一个字,害得许汉胜昨天晚上彻夜难眠。他把对联拍照后打印出来,躺在床上苦思冥想,一有想法就爬起来看看对联,老婆骂他“吃错了药”。
这到底是怎样的一副对联呢?许汉胜很惋惜的说,太遗憾了,如果这一个字补上去,对联的意思就全了。“霞蔚云蒸受天X祜,祖功宗德长发其祥。”下联的大意是说,希望祖先的功德后辈能发扬光大。许汉胜说,“长发其祥”常见于宗祠碑文,有歌功颂德之意。至于上联倒数第二个认不出来的字,许汉胜曾经猜想过,比如“受天之祜”,出处《诗经·大雅·下武》:“于万斯年,受天之祜。”形容长远的年代,旧时多用于祝国运绵长。 但是仔细比对,他又自我否定了这种猜测。他觉得这个字更像是“上”字,许汉胜还拿着《金石大字典》,这本收集篆书最全面、最权威的工具书之一,就是找不到类似的字体。
许汉胜介绍,对联上的篆书名叫“九叠篆”,这是一种非常特别的篆书,原本是一种流行于宋代的“国朝官印”字体,主要用于印章镌刻,其笔画折叠堆曲,均匀对称。每一个字的折叠多少,则视笔画的繁简确定,有五叠、六叠、七叠、八叠、九叠、十叠之分。之所以称为“九叠”,则是因“九是数之终,言其多也”。比如“功”字,正常的篆书左偏旁与现在的“工”差别不大,而在“九叠篆”中,上下分别多折了七叠,如果没有一定的篆书功底,很难辨认。
听完许汉胜的介绍,曾营村的老先生们鼓掌感叹:原来这副对联还隐藏着这么多的学问。不过从对联用字“九叠篆”这种官方字体,也能看出200多年前,曾营村是出了不少名人的。在下祖祠的一块横匾上,还留下了“钦点内阁”的字样,老先生们估计,这可能是当时曾营村里的一个大官,不过现在无从考证。
许汉胜说,或许是因为自身水平有限,无法全部认出,不过既然这种“九叠篆”对联出现了,作为一名痴迷书法的爱好者,他真的很想搞清楚对联的内容。厦门正在申办书法名城,他相信有许多卧虎藏龙的名家一定能答疑解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