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长兴,清代陈氏太极拳创始人(1771-1853)。温县(今属河南)人。陈氏十四世孙。立身中正,形若木鸡,人称“牌位先生”。精于陈氏世传拳术。继以王宗岳《太极拳论》的理论,损益陈王廷所创长拳十三势,使其拳路系统化、定型化。为太极拳老架之代表。传授门徒众多,以杨福魁(露禅)为著。
董海川,生于清代嘉庆年间(1797-1882),河北省文安县米家坞人,幼年喜学各家拳术,及长访师江南,在桃花山上见一年幼和尚不断向树击掌,并盘树绕行,董自恃勇武上前和小和尚交手,结果大败。于是他请见老和尚,虚心求教,历经几个寒暑,尽得其艺;临别时师傅叮嘱:技艺已有成就,切忌少年气盛惹事生非,董唯唯应诺。然而回家之后偶与人争,以致出手伤人,官方缉拿甚紧,董遂净身为阉,隐于京师肃王府中,做了一名司菜太监。
杨露禅(1799—1872年),名福魁。河北广平府(今永年县)人。自幼好武,因家贫,迫于生计,在广平府西关大街中药字号“太和堂”中干活。这药店为陈家沟人陈德瑚所开。陈见杨为人勤谨,忠实可靠,又聪明能干,便派他到故乡陈家沟家中做工。适逢陈长兴借陈德瑚家授徒。杨心中十分羡慕,有心拜师学艺,但一者事繁,二者又怕陈不收自己。他虽然懂得江湖禁忌,
但因学艺心切,便在陈氏师徒练拳时,在一旁观看,用心记下某些招式,无人时便私下练习。久而久之,竟有所得。后被陈发现,见其是可造之才,不但没有怪罪他,反而大胆摒弃门户之见和江湖禁忌,和陈德瑚商量,准其在业余时间正式学习太极拳。
这样,杨露禅才得以正式拜陈长兴为师。这便是民间传说中《杨露禅陈沟偷拳》的真貌。经小说家的艺术加工,如民国初年有人所编的传奇小说《金蝉盗技》等,也由此衍化而来。宫白羽武侠小说《偷拳》和由此书改编的电影《神丐》,就是根据上述杨露禅学艺
故事创作的。
黄飞鸿(1847-1924),南海西樵禄舟村人,他是岭南武术界的一代宗师,也是一位济世为怀、救死扶伤的名医。其父黄麒英乃晚清“广东十虎”之一,飞鸿五岁从父习武,12岁随父鬻技街衢,尽得家传功夫。后遇铁桥三之爱徒林福成授其铁线拳、飞砣绝技,并在宋辉镗处学得无影脚,武艺日臻精进,稍后,飞鸿随父于广州乐善山房设馆授徒。麒英谢世,飞鸿子承父业成为一代宗师,是当时南派武林中最年轻的武术教练。一生中,曾先后被提督吴全美、黑旗军首领刘永福等聘为军中技击教练。相传其平生绝技有双飞砣、子母刀、罗汉袍、无影脚、铁线拳、单双虎爪、工字伏虎拳、罗汉金钱镖、四象标龙棍和瑶家大耙等。因其尤精虎形诸势,故在武林中享有“虎痴”之雅号。
孙禄堂:孙式太极拳创始人,(1860—1933年)名福全,字禄堂,晚号涵斋,别号活猴。河北望都县东任疃村人,清末民初蜚声海内外的著名武学大家,堪称一代宗师,曾同时击败五位日本武士,在近代武林中素有虎头少保,天下第一手之称。13岁时孙禄堂拜河北省名拳师李魁元为师,学习形意拳,同时文武兼学。两年后,孙的武艺出类拔萃,李魁元便把他推荐给自己的师傅郭云深继续深造。不久他便把形意拳的真功学到手。然而他并不满足,还继续寻师学艺,到北京跟八卦掌名师,程廷华学艺,由于孙禄堂本来功底深厚,又得程师竭力指教,苦练年余,尽得八封掌的精髓。为使他经风雨见世面,广识神州武林各派之精华,追本求源,挣脱师法樊篱,日后自成一家,便诚恳地劝他离师门去四海访艺。1886年春,孙禄堂只身徙步壮游南北11省,期间访少林,朝武当,上峨嵋,闻有艺者必访之,逢人较技未遇对手。1888年他返归故里,同年在家乡创办了蒲阳拳社,广收门徙。
1933年冬天他无疾而终,享年73岁。
霍元甲(1869-1910),字俊卿,祖籍河北省东光安乐屯(属沧州地区),世居天津静海小南河村,为精武体育会创始人。 孙中山曾为他题词尚武精神。他的武艺出众,又执仗正义,继承家传“迷踪拳”绝技,先后在天津和上海威震西洋大力士,是一位家喻户晓的英雄,他的一生虽然短暂,但却轰轰烈烈,充满传奇色彩。
霍元甲生在一个迷踪拳(又名燕青拳,相传是梁山好汉卢俊义和燕青所创)的世家。父亲霍恩第以保镖为业。霍恩第有三子:霍元卿、霍元甲、霍元栋,元甲排行第二。据说霍元甲幼年体弱,父亲霍恩第不让他习武,可是霍元甲暗中练习,并在24岁那年击败了一位外乡高手(有种说法是这高手是来寻仇的)。这个传说被拍成了电视剧。
霍元甲成年后在天津经营药材商店,后到上海办“精武体育会”(精武门),为发扬中华武术作出了巨大贡献。在上海,他曾经在擂台上击败俄罗斯大力士(有资料显示,俄罗斯大力士没有被霍元甲亲自击败,而是当霍元甲答应了比武以后,俄罗斯拳手放弃了比赛。)有一次日本一个大力士团来中国要求比试,霍元甲因病为理由派弟子刘振声接战比试,结果打败了日本力士。“精武体育会”是1910年由霍元甲在上海创立的武馆,霍元甲在创立精武体育会之后数月内,不意中毒于9月14日身亡。终年42岁。
霍元甲逝世后,当时精武会弟子和上海武术界爱国人士为霍元甲举行了隆重葬礼,敬献了“成仁取义”挽联,安葬于上海北郊。转年,由弟子刘振声扶柩归里,迁葬于小南河村南。上海精武会由元甲之弟元卿、次子东阁任教。各地分会相继分起,十数年后,海内外精武分会达43处,会员逾40万之众。
有传说霍元甲被日本人下毒药害死之后,他的爱徒陈真替他报仇。这个传说在1960年代末70年代初首次被李小龙搬上银幕(电影《精武门》,李小龙演陈真)。但其实历史上并没有“陈真”这个人物。
韩慕侠:世界上第二个击败康泰尔的著名拳师,这是当年和霍元甲同乡并齐名的大师,武林大师张占奎弟子,解放前黄埔军校首席国术教官,击败无数外籍高手,打死天津擂台俄国大力士。其孙韩建中现任中国公安大学格斗教授。电影《武林志》里东方旭的原形就是他(北京的六国饭店与一位俄国大力士康泰尔交手);在天津开武馆,1916年前后,周恩来在天津南开中学读书,并投身革命事业。为了强身健体,他拜名扬京津的拳师韩慕侠为师,学拳练武。韩慕侠当时以教武为生,最擅长“形意八卦”,除在南开任教外,还在家里设武馆授徒传艺。周恩来学习之余,常穿一件长布大褂,去韩慕侠家里学拳练武。因为学拳,使周恩来与韩慕侠建立起诚挚的友谊。周恩来曾提笔为韩慕侠的武馆,写下“韩九师堂”四字。1917年周恩来东渡日本后,还将他学拳期间与韩慕侠等人在武馆的合影寄给拳师,以示思念之情。韩慕侠曾感慨地说:“翔宇(周恩来)年少志高,深谋远虑┄┄我教他怎样强身,他却教我怎样做人。”。
杜心武,又名星武,字慎媿,号儒侠,道号"斗米观"居士。(1869年出生于湖南张家界慈利,1953年逝世于湖南)是一位中国武术家,是自然门的一代宗师。因为他身材瘦削,被称为侠骨。在日本留学时,曾经飞腿打败相扑,又被称为神腿。其资料及故事比较纷杂,信史难见,他曾当过孙中山的保镖。驰名中外的武术家杜心武,出生于武风极盛的湖南慈利县,从小拜武林怪杰徐矮子为师,学得一身惊人的功夫,早年在四川、贵州、云南一带做保镖。威震四方,被誉为“南北大师”。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政府接杜心武下山,曾任湖南省人民军政委员会顾问。1953年因旧伤复发,咯血而逝,终年84岁。杜心武一生之中,徐矮子对他的影响最大。后来杜心武功成名就,徐矮子回到老家四川,再无音讯。杜心武无论如何苦苦相留,也留不住。
王子平,回族人,生于一八八一年,卒于一九七三年,生前任中国武术协会副主席,他生于武术之乡河北沧洲的一个武术世家,和佟忠义并称“沧洲二杰“,有“神力千斤王”之称。从学于鲁人杨洪修,精查拳、八极拳、龙泉剑,早岁行商关东,后投身军伍,以武术教练将士。一九一九年,俄国大力士康泰儿在北京中央公园献技,势甚嚣张,王激于义愤,当众挫败之。后又挫败西方力士马志尼、阿拉曼、柯芝麦、沙力文。在青岛时,曾遭日帝宪警围攻,王子平把他们一一掷至楼下,表现了我中华民族不畏强暴的精神和魄力。被世界公认为“第一大力士”“神力千斤王”。击败包括周游四十六国无对手的俄国大力士康泰尔等八位世界著名大力士。影片《武林志》就是以他为原形。
一代宗师--意拳创始人王芗斋先生,名政和,又名尼宝,字宇僧,晚年自号"矛盾老人",1885年生于河北深县魏家林村。1894年跟郭云深大师学习形意拳。因其终年苦修苦练,寒暑不辍,深究拳理,倍受郭老青睐,故尽得郭老毕生拳学之精髓。弱冠之年,已成为一代名师。
学拳之始,就不拘泥于拳术的派系门户之见。他认为:我国拳术历史悠久,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有成就的拳术家,都具有不同的风格与特长。这正是我国拳术所以源远流长、繁荣兴旺的原因。先生对拳理的着眼点并不是一技、一得的局部学识,他用毕生精力探索和研究拳家学术领域里的真谛。时至今日,意拳站桩功几乎遍于全国,先生为我国人民的医疗保健事业做出了贡献。
1963年月先生病逝于天津。
霍殿阁,八极门第六代宗师,字秀亭(1886-1942),霍氏八极拳创始人,沧州东南乡小集人,著名八极拳拳师“神枪”李书文的开山弟子,曾为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武术老师兼护卫,1932年携侄霍庆云等人随溥仪到东北,在东北的八极拳传人较多。。曾击败当时在中国东北所有的日本武士而成为末代皇帝浦仪的保镖。
1942年,霍家连续发生丧事,一个月内霍之大夫人、二夫人、霍公殿阁本人相继逝世(关内老娘亲也同月病逝),
灵柩发回沧州小集。
霍殿阁之武功精湛、称雄武林,是“神枪”李顶门大弟子,被列入民国22年《沧县志》。
霍殿阁追随其师“神枪”李书文,后成为八极门中期的一代宗师。
顾汝章:一代铁砂掌大师,江苏阜宁人,1894年出生于一个贫苦农民家庭。其时国弊民穷,兵荒马乱。他八岁起从山东武士严蕴齐学艺。严是清末民初人士,精通少林武艺,尤其擅长枪术,武林有“严大枪”之称。顾汝章苦学十年,尽得严师真传,青年时代即以少林武术显名于苏、湘、浙、鄂等省;在1924年南京中央国术馆举办的全国国术比赛中,夺得最优奖。
顾汝章自二十余岁起,便不辞辛苦频频往来于大江南北,传播少林武术。二十年代末期,与万籁声、万籁鸣、李先五、傅振嵩等著名的北派拳师联袂南下广东,这就是武林掌故所说的“五虎下江南”。1928年,他被聘为两广国术馆教师。1929年,他创立广州国术社,自任社长,从此开了少林武术在南国传播的先河。
顾汝章少林功夫造诣极深。凡亲眼见过他表演武功的人,莫不交口称赞。他大少林武术不但适合表演,能以气势磅礴的武风鼓舞人的斗志,而且非常注重实打功夫,往往能以深厚的功力一举决胜。他的少林铁砂掌功尤其为人所称道,有“铁砂掌顾汝章”美名。
一九五二年,顾汝章不幸病逝。他去世时身无余财,家无长物。但他却在南国留下不可一笔不可估量的遗产,这就是他在南国播下的少林武术种子。
李小龙,截拳道创始人,武术哲学家,武术技击家,功夫巨星。李小龙1940年11月27日生于美国三藩市,他的童年和少年是在香港度过的。李小龙幼时身体非常瘦弱。父亲李海泉为了儿子的体魄强壮,在他7岁时便教其练习太极拳。李小龙在13岁时跟随名师叶问系统地学习了咏春拳,并在家中设一座木桩,每天对着木桩勤练不辍。此外,他还练过洪拳、白鹤拳、谭腿、少林拳、戳脚等拳种,为后来自创截拳道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0世纪70年代初,一股中国功夫影片的狂潮席卷着世界。李小龙这个响亮的名字震撼全球。
1971年夏季,李小龙接受香港嘉禾电影公司的邀请,以1.5万美元的片酬签了两部影片,第一部是以中国武术为题材的《唐山大兄》。该片预算只有10万美元,而且剧本也是边拍边写的,在这种情况下却创下了香港开埠以来的电影最高票房纪录,达到了300万港元。
继《唐山大兄》之后,李小龙又拍摄了《精武门》,《精武门》比《唐山大兄》增加了一倍的预算,引起更大的轰动。李小龙在片中的大无畏精神和惊人的打斗技巧,特别是他表演中的“李三脚”和“地躺拳”和“双节棍”,令人赞不绝口。
此后,李小龙又自组协和电影公司,自编、自导、自演了影片《猛龙过江》和《死亡游戏》,还与美国华纳电影公司联合拍摄了《龙争虎斗》,并亲自担任了主角。
正当李小龙雄心勃勃,大展宏图,准备继续拍完《死亡游戏》的时候,由于药物过敏,1973年7月20日突然在香港逝世,享年才33岁。
李小龙由于在武术和电影等方面有卓越的贡献,他先后在1972年和1973年两度被国际权威武术杂志《黑带》评为世界七大武术家之一。1972年还被香港评为十大明星之一。美国报刊把他誉为“功夫之王”,日本人称他为“
武之圣者”,香港报纸赞誉他为“当代中国武术及电影史上的奇才”。在美国、日本、英国、香港、台湾等国家或地区同时出版了纪念李小龙的多种多样的杂志和特刊,都称他为“发扬中国武术最有成效的人。”
李小龙的一生是短暂的,但却如同一颗耀眼的彗星划过国际武坛的上空,对现代技击术和电影表演艺术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他主演的功夫片风行海外,中国功夫也随之闻名于世界。许多外文字典和词典里都出现了一个新词:“功夫”(Kung
fu)。在不少外国人心目中的功夫就是中国武术,李小龙也成了功夫的化身。许多国外武林高手、空手道拳师,泰拳大师看过李小龙主演的功夫片后都承认:“李小龙确有真功夫。”确实,还很少有一位东方武术家能像李小龙一样突破国家、种族的领域,并且在死后声威依然声威不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