粸qí ? 释义:饼类食物
一. [qí] ?粸?
粸的主要成份是籼米和糯米,将两种米碾磨成粉混合,参以一定量的硼砂,做成粸粉。糯米用以保证粸的粘性,硼砂用以保证粸食用时口感的韧性。
由于各个历史时期人口的流动,粸已经出现多种其它的名称,也由汉族传授到其他兄弟民族,由此也出现多种关于其起源的传说。在湖南,粸一般被称为“糍粑”;艾粸在一些地方有类似或完全相同的做法,被称为“青团子”,等等。
二. 释义
粸qí
<释义1>饼类食物。
详细释义--来源于汉语大词典
粸1 〔qí ㄑㄧˊ〕〔《集韵》渠之切,平之,羣。〕饼类。
粸,该食物名称多见于南方客家(如湖南省郴州地区的汝城与桂东两县),在其它地方也有被称为糍粑的,是古代汉语中对一类以大米制成的食物的称呼,由于部分客家人居住于山区,与外界交流不便,该称谓因此未被异化。与此类似的名称还有“夜乌”(晚上)、“屋殿”(指村庄)、“贴衣”(裤子)等。
三. 做法
粸的做法多种多样,有粸花、油粸、蕉叶粸、豆包芯、牛滚坑、艾粸等等(部分粸的名称暂时无法找到与现代汉语对应的字、词,无法一一列举)。做粸时间也多有讲究,与节气相关,但如今基本上什么时间均能品尝上了。
粸花,以粸粉加水,揉成儿童手指粗细的细条,按照需要截断,然后拼接成花卉形状,放入油锅以茶油炸透,捞出滤油,味香甜可口。粸花旧时多为春节前后辞年、拜年以及报喜、婚嫁等场合乡村中送礼用。粸花有种衍生品,方言谓之“料子”,即以粸条油炸(之前可滚上芝麻),其味香脆可口。
油粸,将粸粉揉成团状,滚上芝麻,用茶油炸熟即可食用,特点是皮薄中空;如果讲究些,还要在油粸里面加上豆子、落花生,更增美味。冲碗甜酒,吃几个油粸,是以前乡村中赴墟(赶集)的一种享受。
蕉叶粸,将粸粉揉团(可加少许糖或蜜),分开,用蕉叶包成方形或三角形,蒸出后带着蕉叶的清香。
豆包芯,将粸粉揉团好,取出适合大小,内包蒸熟的豆类,以掌压为圆形或椭圆形的饼状,以茶油炸熟,滤油,即可食用。
牛滚坑,是将小块粸团放入油锅炸熟炸软,捞出后放入红糖熬成的汁中,如水牛滚坑,故名。该做法以鲜有出现,近于失传。
艾粸,将鲜嫩艾草揉好,然后与粸粉揉在一起,分成小团揉为球状,可以掺芝麻的白糖、蒸熟的豆类、落花生、腊肉等为馅,蒸炸均可,属纯天然绿色食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