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汉语词典 - 乐县在哪?

乐县在哪?

地理环境 将乐位于福建省西北部,处武夷山脉东南麓,扼闽江支流金溪中下游,东临顺昌,西接泰宁,南连明溪,北毗邵武,东南与沙县接壤。境内山峰林立,溪流密布,最高峰海拔1640.2米。岩溶地貌是本县一大特色。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具有海洋性和大陆性气候特点,年平均气温在19.8°C ,年平均降雨量2027毫米。

一、基本概况

将乐历史 将乐在三国东吴永安三年(公元260年)置县,属建安郡,为闽越地早期置县的七个古县之一。自建县始,县境与隶属屡变。五代十国闽天德三年(公元945年),升县为州,取名镛州,简称“镛”。翌年废州为县。明宪宗成化六年(公元1470年)后,县界稳定未变,隶延平府。1950年,将乐解放,先后隶属福建省第二专区、南平专区(地区)、三明地区。1983年至今,将乐为三明市辖县。

人口民族 2003年底统计,全县有汉、畲、回、苗、满、土家、侗、布依、壮、蒙古、彝、仡佬、高山、仫佬、纳西、东乡等16个民族,总人口为16.7万人。

人文风情 将乐素有“文化之邑”的美称。东晋时干宝《搜神记》中《李寄斩蛇》的故事就发生在这里。被誉为“闽儒鼻祖”、“程氏正宗”的著名理学家、北宋龙图阁直学士杨时(号龟山)也诞生于此,“程门立雪”的典故代代相传。擂茶、龙池砚、西山纸堪称“将乐三绝”。

自然资源 将乐资源丰富,全县山地面积288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283万亩,毛竹林44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4.5%,林木蓄积量1598万立方米,立竹量4600多万根,是我国南方重点林业县、中国毛竹之乡。全县可开发水电资源31.5万千瓦。已发现的地下矿产有石灰石、煤、铁、萤石、石英等36种,其中石灰石远景储量达13亿吨,居福建之首。

二、经济社会发展

综合实力 2006年,全县国内生产总值24.1亿元,比2003年增长47%,年均增长13.6%。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产值、城镇以上固定资产投资、出口总值、财政总收入、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项主要经济指标实现历史性突破,均比2003年翻番或更多。特别是2006年财政总收入突破2亿元大关、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突破亿元大关、出口总值突破亿美元大关。

第一产业 将乐是国家和省级商品粮基地县。2006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完成12.2亿元,比2003年增长37.9%,年均增长11.2%。“三农”投入不断加强,各项支农惠农政策落实到位,粮食生产安全平稳,农村劳动力有序转移,农业基础地位更加巩固。特色农业加快发展,烟叶产业持续稳定,食用菌产业逐步优化,林竹产业优势有效发挥,动植物疫病防治得到有效落实,畜牧水产业平稳发展。海峡两岸现代林业合作步伐加快,与福建农林大学等高等院校合作项目顺利实施。农业产业化经营不断推进,有7家企业被评为市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食用菌协会被评为“省级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及联系点”。

第二产业 工业总产值、工业增加值、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速均在两位数以上,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大幅上升。红狮水泥、大言电站、黄潭电站、建隆矿业等省、市重点工业项目相继建成投产,推动支柱产业快速健康发展。

旅游三产 精心经营龙栖山、玉华洞、天阶山三个国家级旅游品牌,围绕“吃、住、行、游、购、娱”六要素,大力发展餐饮业、连锁经营、电子商务、超市,不断加强内贸流通工作。通过繁荣旅游经济,促进第三产业发展。

对外经济 三年来,***批办外商投资企业22家,实际利用外资2935万美元,引进市外资金7.62亿元.培育壮大一批重点出口创汇企业,2006年出口总值达1.2亿美元,实现年年翻番,比2003年增长18.8倍,年均增长2.7倍,出口总值总量、增幅始终稳居全市前列。开放型经济发展加速,县域经济结构发生了极大变化。

项目建设 三年来,***实施投资百万元以上项目286个,千万元以上项目75个,亿元以上项目14个,总投资48亿元,其中:省、市重点项目10项,总投资29.2亿元,占全县重点建设投资比重60.8%。重点项目的建设有效地支持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增长,对经济发展起到重要拉动作用。

财政金融 2006年,全县财政总收入2.1亿元,年均增长17.2%。地方级财政一般预算收入达到1.1亿元,年均增长16%,高于GDP增长速度3个百分点;若剔除调整公路因素,实际财力比2003年将近翻了一番,保证了改革、稳定、重点建设、抢险救灾和各项事业支出的需要。

人民生活 城乡居民收入同步增长,2006年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9058元,比2003年净增1932元,增长27.1%,年均增长8.3%。农民人均纯收入4495元,比2003年净增998元,增长28.5%,年均增长8.7%。就业、再就业政策得到有效落实,三年来新增就业再就业人员3102人,吸纳安置再就业救助对象789名,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5.3%以内。城乡市场繁荣,物价基本稳定。

社会事业 教育投入力度逐步加大,实现“三个增长”;危房改造7.1万平方米,教育基础设施得到改善;义务教育阶段“两免一补”政策全面落实,顺利通过省、市政府教育督导评估;各类教育全面发展,高考成绩取得历史性突破,2006年本科万人上线率比2003年增长20.74%。公***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疾病预防控制体系和医疗救治体系基本形成,社区卫生服务、初级卫生保健得到加强,保持“省级卫生县城”荣誉称号。计生工作新机制建设步伐加快,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人口素质进一步提高,被评为“省级人口与计生一类先进县”、“省级计生优质服务县”。扎实推进“平安将乐”创建活动,深入开展“严打”和专项整治斗争,实施科技强警,社会治安秩序基本稳定,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连续三年保持在全市前两名,并跨入全省先进行列,获得全国“平安家庭”创建活动先进县称号,成为全省首批“平安县”。“八荣八耻”教育、精神文明建设和公民道德建设全面推进。国防动员、国防教育、人民防空和民兵预备役工作成效显著,实现34年35次无责任退兵,连续五届获得“省级双拥模范县”光荣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