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碰瓷”一词,很多北方人应该都不陌生。近年来“碰瓷”的事儿时有发生,直接导致而今如果老人摔倒在地上,无人敢扶。近日又爆出“外国小伙遭讹”,和后续的“真相曝光,老外狂爆粗口大妈非碰瓷是太愤怒”,在各大社交网站上再次掀起轩然大波。所有的类似事件无意中把“碰瓷”一词推向风口浪尖,在全国范围内极大地普及了这个表达,现在也有越来越多南方网友开始使用这“内涵颇丰”的“潮词”。那么,“碰瓷”一词到底是怎么来的呢?其实,“碰瓷”是古玩业的一句行话,意指个别不法之徒在摊位上摆卖古董时,常常别有用心地把易碎裂的瓷器往路中央摆放,专等路人不小心碰坏,他们便可以借机讹诈。可怜被“碰瓷”者气受了,钱花了,还得抱回一堆碎瓷器。南方很多地区也有类似的表达——“敲竹杠”。它起源据说是与走私烟土(另有一说是贩私盐)有关。有这样一个传说,清朝后期,清政府严禁鸦片走私,有一些船运烟土(鸦片)的商贩为了躲避沿途检查,将烟土藏在竹竿内贩运,屡屡得手。在一次对绍兴商贩的例行检查中,随行的师爷吸旱烟袋,坐在竹竿上等待检查,当检查官员并没有查出问题正要下船时,师爷起身将抽完的烟袋锅在竹竿上敲了几下,本意是清空烟袋锅,但船老大以为师爷发现了竹竿里的秘密,赶忙暗中给师爷塞了些银子,师爷有些莫名其妙。后来师爷发现,只要他上船检查烟袋一敲竹杠,就会有人给他塞银子。于是,该师爷只要上船检查,必先敲竹杠。后来,“敲竹杠”就成了利用别人的失误或弱点榨取钱财的代名词了。那英文的“碰瓷”怎么说?英语中有类似的表达blackmail(讹诈),和find fault with sb.(找某人的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释出“碰瓷”的意思。记者采访了新华社对外部的外国专家,英国专家第一反应是fake insurance claims或者insurance fraud,因为专家认为这样的事情是直接涉及到保险的:以欺诈的形式获得保险赔偿。虽然意思接近“碰瓷”,但在中国,“碰瓷”并非都与保险有关。所以专家给出的第二个版本更直接:injury feigning. 记者认为,意思出来了,但语言差异很难让外文单词体现出中国的“文化感”。其实,也可以用fraudulent claims for compensation等等解释性质的词组来表达,这里也算是抛砖引玉,欢迎大家微信直接回复你认为的好的翻译.不过说实话,碰瓷嘛,“直译”也好办得很,“碰”=hit,瓷=china.可以看成最近一系列的碰瓷事件冲击了中国的形象,要彻底解决这个翻译问题啊,干脆和tuhao这样的词儿一样,直接把pengci收录进权威词典,一了百了.答案来源:新华社我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