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汉语词典 - 为什么每个群体里总有一只“黑羊”?

为什么每个群体里总有一只“黑羊”?

这一段时间,校园欺凌成为了大众关注的热门话题。很多人回忆起自己的学生时代,都曾经有过被社会青年、高年级学生或者就是本班同学欺负的经历,不过这种欺负,大多数并没有造成太严重的后果,随着时间流转,很多人也就慢慢淡忘,甚至多年之后,还能跟当年欺负过自己的同学相逢一笑。

但是还有一种更强烈的被欺凌的经历,是大多数受害者都难以忘怀的,那就是在一个小群体内,被其他群体成员排挤和攻击的经历。很多人在回忆自己的学生或者职场经历时,都会谈到,因为一件极小的事情,甚至就是毫无来由的,自己成为了一个小团体***同攻击的对象。人是一种社会性的动物,所以这种经历往往能够给当事人带来极大伤害,甚至有人因为无法忍受这种境况而选择轻生。

1

有些心理学家用“黑羊效应”来描绘这种现象。 根据《美国传统词典》的解释,黑羊(Black sheep)是指一个群体中最不受待见、最不受尊重的成员,甚至被认为是群体中的一种耻辱,这个词的意思类似于汉语里的“害群之马”。

而在心理学上,“黑羊效应”,通常用来指群体成员排挤和攻击本群体中不受欢迎成员的倾向——群体成员对本群体中不受欢迎个体的攻击,比对群体外成员的同类攻击更加厉害,被排斥和攻击的个体就被称为“黑羊”,而对他实施攻击的人则被称为“屠夫”,其他的人是旁观者。

“黑羊效应”常常被用来解释一个群体对其中某一个个体进行没有什么来由的排斥和攻击的现象,尤其是那种群体里的每一个人单独看起来,其实都并不算坏人,最后却造成了一种“受害者无辜,加害者无心,旁观者无视”的怪异现象。

“黑羊效应”的起点往往都是无法追溯的,因为它的导火索大都是些微不足道的小事,也许只是因为某次极小的疏忽,也许只是因为一句无心之语,也许只是因为有人比较内向,不太喜欢跟人沟通,甚至只是因为他的面相不善,说话带口音。

在台湾精神科主任医师陈俊钦看来, “黑羊效应”是一个对人类影响最深远,却也最少有人意识到的诡计, “这个社会每天都在把无辜的人抓来当‘黑羊’,极尽所能的欺侮他们,并让整个团队进入***犯结构”。

回忆一下自己读书的经历吧,是不是在每一个阶段,每一个班里都至少有一个被大家冷落和欺负的学生?当这种情况发生时,你是黑羊,屠夫,还是旁观者?

2

如果组成屠夫的都是一些品行特别卑劣的人,那么问题倒是好办了。“人世流长,谁没碰上过几个人渣”,而且品行卑劣的人,往往追随者并不太多,当他作出迫害行为的时候,人群中有正义感的成员还会站出来保护受害者。

但是,“黑羊效应”之所以难以破解,难就难在,即便连屠夫也并不是坏人。 屠夫不是别人,就是你我他,一个人在群体里成为黑羊,成为屠夫,或者成为旁观者,都具有很强的偶然性 ,甚至有可能,一个人在一个群体里曾经扮演黑羊的角色,而在另一个群体里,他就会摇身一变成为屠夫。

形成黑羊效应的团体往往自身存在一定的问题,比如这个群体刚刚组建,或者正在遭受来自外部的压力,这个时候,群体成员有些不知道该怎么面对彼此,气氛有些尴尬,而此时如果能够出现一只黑羊,能够让大家找到***同话题,舒缓压力,凝聚团队——“黑羊效应”于是就应运而生了,就是这么简单。

而让整个团体里屠夫群体越来越壮大的原因有三点:

认知行为失调:只要有一次加入攻击黑羊的行列里,你就会从此开始为自己的行为辩护,因为你已经作出行动,必须说服自己的行为是合理的,从而一步步陷入行动与认知不断自我强化的循环;

集体意识与从众行为:大家都在这么做,而“我”是群体的一部分,所以“我”这么做也没错,而“我”不这么做,感觉就是在跟团队做对;

罪恶***享:当一个团队不安定时,黑羊效应更容易发生,因为团体需要把情绪转移到一个***同的敌人身上,认同感会推动大家做出相似的行为;

简单的说, 是恐惧、焦虑和集体利益让屠夫们走到了一起,而这几种情绪在几乎每一个群体都存在,当群体压力增大时,这种动力也就更加强大。

3

最为吊诡的是,“黑羊效应”中的所有参与者,都是受害者,没有胜利者可言。

黑羊,也就是被群体攻击的个体,毫无疑问他们是最大的受害者,很多受害者在多年之后仍然无法摆脱被群体排斥的阴影,性格可能也会发生改变;

屠夫,也就是群体中主导和参与攻击的人,他们往往也是群体里恐惧、焦虑情绪最高的一些人,当上一只黑羊被排挤出局后,出于群体的赎罪意识,他们中往往又有人接替了上一只黑羊的位置,成为新的黑羊,这就是所谓“反转”效应的一种;

旁观者,那些坐视不管的人,这些人往往在从众心理和自己的良知之间辗转反侧,既没有勇气站出来果断制止,也无法让自己心安理得的加入屠夫的阵营,如果黑羊效应造成了严重的负面后果,很多年后,他们还会受到自己良心的谴责。

我们在罗尔事件、老虎咬人这些热门社会事件的集体讨论里,都能看到“黑羊效应”的影子。诚然,这些当事人也许并不像黑羊那么无辜,罗尔对于女儿治疗情况的隐瞒,和那位在野生动物园里中途下车的妇女,他们的的确确都做错了,但比起他们所遭受的惩罚和舆论攻击,他们的错误真的有那么重大吗?人们争先恐后的发表意见,表达义愤,又是否有寻求集体认同、缓解自身压力的成分?

那么,说到底,“黑羊效应”到底应该如何解决?是应该保护和隔离黑羊,警告和惩罚屠夫,还是鼓励旁观者们挺身而出?

这些措施都有一定的作用,但它们都还只是治标不治本。心理专家们提供的终极解决方法也许有点出乎你的意料,陈俊钦在《黑羊效应》这本书里给出的建议是: 给发生黑羊效应的团队集体减压。

细想一下,如果“黑羊效应”是一种团体压力突破临界点的不良反馈,那么降低群体压力的确才是根本性的解决办法——否则即使你解救下一只黑羊,只要群体感受到压力,他们就会自动启动搜寻下一只黑羊的程序。

最后,让我们来心平气和的想一想,朋友圈里那些接连刷屏的社会事件,那些情绪热烈的热门评论,到底是因为这些事本身就值得关注,还是因为我们自身背负的压力太大,需要找到释放的出口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