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汉语词典 - “原创性”在词典中的具体含义?有没有人对文学领域里的“原创性”给过具体的定义?

“原创性”在词典中的具体含义?有没有人对文学领域里的“原创性”给过具体的定义?

原创 ⑴作者首创,非抄袭模仿的、内容和形式都具有独特个性的(物质或精神成果) ⑵作者自己创作的、具有社会***识价值的文学、艺术或科学性质的作品。如原创文学、原创歌曲、原创剧本、原创油画等。 ⑶特指自己写的、非抄袭或转载的博文。这个含义本不恰当,因网络上已普遍流行,根据“约定俗成”的规则,应予认可。但在这个意义上应该慎用或少用,避免造成误解。 原创是对既定参照物的怀疑与否定,是在刷新固有的经典界面之后呈现出破土而出的生命气息,是在展现某种被忽视的体验,并预设着新的可能性;原创是可经过、可停留、可发展的新的存在,是新的经典的原型,具有集体***识的社会价值。 原创不是对既定状态的完善与提升,也不是对已有的存在的另类注解;注解可以发展原创,但不产生原创。原创也不是形式的突围表演,不是先锋理念的夸张与变异;反叛的行为具有对既定秩序与价值的否定,但不指向原创。 原创,是模仿与抄袭的反义;模仿与抄袭同样具有上升性,但是连续性上升;原创是蜕变,具有非连续性特点。 原创,不排斥模仿与抄袭,模仿与抄袭是原创的必然经历;只有经历,才有发现。 原创,是传统的挑战者,原创质疑传统,并悬置传统;原创的目标是制造新的传统。 原创,不反对传统;原创以传统为参照物而承传并更新着传统;原创具有唯我性,但不具有排他性。

原创性,一句话论之,即“发前人所未发,想前人所未想。”但是,目前学术领域分支越来越细,在全球诸多同行之中,要作出一点成就,容易么?科研的路,表面上看,选择是越来越多,但其实却是越走越窄。有位院士说,如果让现在的博导几年不接触文献,甚至还不要几年,那么这个人也就废了。这个观点是有道理的,为什么呢?高楼大厦平地起,如果没有脚下地面的坚实支持,我们根本无力攀登高耸的云端,牛顿说:“我不过是站在了巨人的肩膀上。”诚哉斯言!如果不是时人在数学和物理学方面的突破,牛顿又怎可能接触到这扇通往物理学圣殿的钥匙,进而从“苹果落地”发现了万有引力?“苹果落地”的发生,见到的人可谓恒河沙数,但为什么就只有牛顿发现了它?难道只是因为牛顿是不世出的天才么?绝不仅仅是!前人的积累,决定了在这样一个时代,或迟或晚,或是由牛顿,或者不是,来完成这样一个前无古人的发现,但又是必然的发现。人类在科学上所取得的成就,无不是由一点一点的进步所得来,但到了某些时期,又会出现如万有引力、相对论这样的跨越时代的发现。这是一种规律,但不能以数学的逻辑来证明。实际上,科技史作为人类历史的分支,也必然带有历史的规律。人类要做的,就是去认识这种规律,并有意识地去认识世界、改造世界。换句话说,我们进行科学研究,不仅要弄清事物的为何要如此发展,即“世界究竟是怎么一个样子?”,还要通过我们的认识,发明各种工具来为自己谋福祉,也就是“认识了世界以后我们做什么?”。

因此,”发前人所未发,想前人所未想“。这句话作为一句目标,尚可起励志之用,但真拿来指导科研,就有千头万绪之想,剪不断,理还乱。如何找到捷径?这样的捷径有没有?有,又没有。没有任何事情是一帆风顺的,想不付出劳动就得到果实,这样的好事,只有在童话故事里面才能实现。除非你有孙悟空的火眼金睛,来一个题,就看透这个题的价值。那你要说了,我们怎么可能有火眼金睛呢?我才疏学浅,对这个领域的理解,八字还没一撇,有那么多的选题,我怎么知道做哪个?还有那么多的专家教授,我做得过他们吗?有这些想法,对于我们年轻人,可以理解,但你想想,在这个领域,前人怎么做出成就的?你去请教老师(现在的老师比较忙,忙得连自己带了几个学生都数不清楚,这样的人,就不能算什么老师了,是学贼),如果他心情不错,就会给你说,“某个方向,某个课题,我看很有前途,你去开个题,一定要做出来!”(他怎么知道的?);要是他心情不那么好,或者正要做事情,他就和你讲,多看文献。有些人老实,就去读;有些人精明,就问一声,“读哪些刊物?”;再有些人就更精明了,“读了有啥用?读了我也是苦工,帮你卖命,老子进来大学,就为张文凭,找个好工作,买个大房子,娶位漂亮老婆”,于是他就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老师催,他就翻一翻,老师不过问,他也就处之泰然,有“山崩而不变色”之风。我说小兄弟啊,“师傅领进门,修行在个人。”你看看,老师领你进门了啊,你还不知道吗?他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我就建议他去读一读《西游记》,看大仙怎么收的孙悟空,或者也可以看看《少林三十六房》,看看徒弟如何“不拜师”而从方丈处学得了一身武功。其实,这个“捷径”,就是读文献,从文献之中,认识它们的价值,比较它们的价值。对于已经取得了一定价值的研究成果,我再改进,实现更大的价值,算不算有原创性?算,因为你的研究也创造了价值,但是还差那么一点。为什么对于任何一个学派,它的建立者都被奉为至尊?道理无他,开创。如何开创?那么我们就要警觉了,对于文献,不但要认识它的价值,更要认识它的不足——存在哪些困难还没有解决?为什么没有解决?我能不能解决?如果你解决了,那么就是开创,也即“真正的原创”了。当然,这里还涉及到另一个方面,即这个问题解决了有没有价值?譬如说我想发明一种技术,可以把大米变成燃料,好不好?那就得考虑,我们的技术会不会挤占人们的口粮?会不会即使成功了,实用价值也不大?这些问题,你没做研究前,还真不好说。我们还可能有这样的疑问——你说的大米问题,我们好理解,可你知道这学术研究也是很专业的,我可以按照你说的方法找到选题,但你让我判断这个选题的价值,我不知道,甚至我的老师也不知道,再甚至在研究领域都没有人知道,那么怎么办?这是个问题,但不是无解,我们当下或许判断不出研究的价值,但研究的应用将会慢慢地使人类意识到研究到底给我们这个世界带来了哪些影响。发明原子弹的教授们曾感叹,这东西可能使人类毁灭,当初我们就不应该发明它!可是,我们也应该看到,核武器的确使全球笼罩在核冬天的阴影之下,但正是由于拥有核武的大国之间互相制衡,使二战以后人类在全球范围上实现了和平——虽然还有局部战争,但世界大战,是再没有了。另外,核能也能够发电,作为机械的动力,是当今我们不可忽视的一类重要的能源,如果未来石油用完了而又没有合适的新能源,据说还要靠它呢。到这里,你可能又会问了,我的研究还没核武器那么重要,我就是要问你,现在有一个非常专业的难题正在前面等着我呢,兄弟,你有啥建议?那么这么说吧,你是搞这行的,前人做了那些,你基本也看过了;可能失败的原因,你也琢磨过了;研究成功的概率,你大概也有个估计了;你自己都看不懂,怎么会选这个题?成功我们就不说了,失败的话要说一说。如果我们的课题失败了,是不是我们的研究就白费了?当然不是。爱迪生为了发明电灯,选择了几百种灯丝原料,在找到最后的发现前,他的研究结果都是一个词——失败。如果爱迪生不经过这些失败,他怎么知道这些材料不能用,他又怎么有动力去找合适的材料?现在我们不是爱迪生的时代了,我们有了网络,有了sci等各种便利的信息工具,我们不需要再象爱迪生那样承受上百次的失败了。前人的研究经验已经告诉我们,哪些路不能走,而我们所做的,不过是以我们的经验得失来为后来人指路了。记住,我们可以失败,但失败依然有其意义。我还想再说一点,那就是,学术界目前有一种的热门提法叫“跨学科研究”、”跨学科人才”。为什么要跨学科?因为在本学科里,再怎么广阔,相对广大的学科,也不过是一类了。跨出学科的藩篱,常常会收到出乎意料的收获,如此而已。

现在我们可以回答原创性的问题了:

有原创性的文章,就是做出了前人所没有的贡献,可以是继承,也可以是批判(即走自己的路),开创属于自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