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对比?----也称"对照"\"映衬",修辞方式的一种,即把两种互相对立或矛盾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对立方面,并举出来加以比较,形成映衬.比如"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
什么是起兴?----起兴又叫“兴”,“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就是说,先说其他事物,再说所要说的事物。起兴同正文最一般的联系是“起情”,起一个头,制造一种气氛。起兴一般用在诗篇和各章节的开头,是一般利用语言因素、建立在语句基础上的修辞方法。运用起兴手法可以使语言咏唱自由,显得轻快、活泼,除了起情、制造气氛的修辞作用外,对于韵文还有确定韵脚和音步的作用。
什么是对偶?---- 对偶,即将字数相等或大致相等,结构相同或相似, 意义相关的两个句子或词组对称地排列在一起。 运用对偶,是为求整齐美观,音律和谐,便于记咏。
类比?----类比又称类推或类比推理。“类比”一词源自希腊文analogia,愿意之一为比例,后经引申、衍化为类型的相似之比。它以对象之间某些属性的相同点为依据.从而断定它们在其他属性上也可能相同.
什么是借代?----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事物,而借用与它有密切关系的事物来代替,或用事物的局部代替整体,就是借代。 借代可使语言简洁、生动、形象化,唤起读者的联想。
什么是土蕃?---- 吐蕃一词,始见于唐代汉文史籍。蕃,藏语作“bod”,为古代藏族自称。根据较普遍的说法,蕃是由古代藏族信奉的原始宗教——“本”(bon) 音转而来;也有人认为,蕃意为农业,与卓(bro,牧业)相对。吐,多数人认为是汉语“大”的音转,系就吐蕃向唐朝自称“大蕃”而音译;也有解释为藏语“lho”(意为山南,吐蕃王室的发祥地)或“stod”(意为上部,即西部)的音转。
6世纪时,兴起于今西藏山南地区泽当、 穷结一带的藏族先民雅隆部,已由部落联盟发展成为奴隶制政权。其领袖人物达布聂赛、囊日论赞父子,逐渐将势力扩展到拉萨河流域。7世纪初,囊日论赞之子松赞干布以武力降服古代羌人苏毗(今西藏北部及青海西南部)、羊同(今西藏北部)诸部,将首邑迁至逻些(今拉萨),正式建立吐蕃王朝。
虽然按照藏族历史的传统,松赞干布是第33任吐蕃国王,但是因为在他即位之前藏文尚未创制,所以很难肯定在他之前的吐蕃王的历史正确性。在《贤者喜宴》等藏文历史书和在敦煌发掘的古藏文历史文献里记载着在松赞干布之前的吐蕃赞普的许多传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