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
权威的《牛津英语词典》(Oxford English Dictionary)提供了截然不同的解释:long time no see是个“源于美语的口语词组,是模仿蹩脚英语而成,用作长时间分离后的招呼语。” 在这部词典中,最早的例证可追溯到1900年。
即“W. F. DRANNAN 31 Yrs. on Plains (1901) xxxvii. 515 When we rode up to him [sc. an American Indian] he said: ‘Good mornin. Long time no see you.’” 之后的一条则是“1939 R. CHANDLER in Sat. Even. Post 14 Oct. 72/4 Hi, Tony. Long time no see.”?
从这些例证可以看出,这个短语最初的词形是“long time no see you”,那就不能跟“好久不见”直接字面一一对上号。再从例证的内容来看,这个短语最初应该出自印第安人之口。
扩展资料:
这个短句最先源自洋泾浜英语,有人认为即是一种便于中国人和外来英语使用者的沟通方式。“long time no see” 在含义及语法结构上和普通话的“好久不见 ”相似。在英语表达上,词性为名词的中文“见”字被英文动词“See”所顶替了。
“long time no see”被杜撰为大约在19世纪末由大批移民美国的华籍劳工创造,而成为了一个美式英语短句。 其后随着英美之间的商业和海事往来而进入了英式英语的领域。其他同样因此而进入英式英语词汇的洋泾浜英语还有“no can do”(不能做)和 “chop chop!”(赶快!)
根据牛津英语字典所记载,“long time no see”这一短句最早收录在美国陆军上尉卓尔能(W. F. Drannan)所著的《平原上的三十一年》(31 Years on Plain)一书中, 根据书中的描述。
一名男性印第安人用不太纯熟的英语向旁白员打招呼:“Good mornin. Long time no see you.”(早上好,很久没有见到你了,其中Good mornin为“Good Morning”漏掉尾音“g”的误读)。这句对白某种程度上也反映了北美洲原住民对英语特有的运用。
百度百科-long time no s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