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存和生活”。那么什么叫生存什么叫生活呢?
按照《现代汉语词典》的解释是生存:保存生命,生活:人或生物为了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各种活动。
从字面解释看,很显然,生存是一种状态,甚至是一种结果,生活则是一种手段,运用该手段的意义在于生存或者是更好的生存。
达尔文在进化论中说,适者生存,不适者淘汰。所谓适者,在我看来就是会生活者。
但很多学生愿意将两者对立起来看待,视生存为生物状态而斥之,视生活为人之追求而贵之。
要辨证地分析两者的关系并不容易。
生存是基础,用马克思的话就是人首先要吃穿住行。但单有生存还是不够的。西方的存在主义为什么会成为彻头彻尾的悲观主义,就在于人的生存注定是不能永恒的,人的躯体人的精神注定要消亡。用荒诞派代表人物《等待戈多》的作者贝克特说过的话是,人生是片刻的存在,不苦不乐,不醒不睡,不死不活,没有躯体,没有灵魂。正因为生存的短暂性注定了意义的不可寻,于是悲由心生。
在这样的背景下,“生活”的概念终于被明确出来。
关于生活,周国平曾经写过一个著名的寓言,大致的意思是一群人参加一个葬礼,每个手中都捧着逝者的照片,照片都是参加葬礼者本人。也就是说一群人走在为自己而准备的葬礼的路上。由于人多,路窄,队伍进展缓慢,于是有不耐烦者跑到路边蹲了下来,有些妇女拿出针线织起了 毛衣,有些男人凑在一起打起了牌,还有些甚至躺下来晒起了太阳……
周国平的寓言很残忍,直接揭示了什么叫生活:在生与死的那段旅程,即人在参加自身葬礼的那段路上,由于无聊由于枯燥由于无所事事而没事找出一些事情,炮制一些所谓的意义,打发寂寥让人绝望的时光。
加谬说:一个能用理性方法加以解释的世界,不论有多少毛病,总归是一个熟悉的世界。可是一旦宇宙间的幻觉和照明都消逝了,人便自己觉得是个陌生人。他成了一个无法召回的流浪者。
所谓的幻觉和照明,其实就是那些炮制出来的“意义”。
存在主义者的悲哀就在于众人拼命要穿花衣裳装饰自己,而他偏要扯掉一切的装饰,然后镜子里头自己赤裸裸的丑样吓坏了自己。
为了让自己不那么痛苦,幻觉是必要的,也就是说生活是必要的,生活的意义就在于让你忘却自己是行走在通往死亡的道路上。平常说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平常又说,名利如过眼烟云转眼成空。这其实揭示的正是“生存”与“生活”间的悖逆关系:名利是必不可少的装饰,但又注定仅仅是装饰而已。去掉这些装饰,所谓“四大皆空”,那么惟独剩下生存,生存也成空了。
从这个角度看,生存与生活又是互为因果,密不可分的。
都说影响中国几千年历史进程的儒道哲学都是乐观主义哲学,中华民族是缺少悲剧意识的民族,此种说法换而言之就应该是我们中华民族是热爱生活善于寻找生活意义的民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