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进是佛学用语,是大乘佛法六度之一,精而不杂,进而不退。通俗说就是勤奋,不懈地努力上进的意思,与放逸相背。
经常看到微信朋友圈的鸡汤文字,没什么不好,但往往忽视了一个根本前提。导致很多人刚喝完大概能管几分钟不饿,久而久之非但不能充饥,反而想吐。
先抛出我的观点: 真正的勤奋与努力——精进,不是喝完鸡汤后的状态,而是从根植于内心的认同与执着中出发的无惧行动。
佛的十大弟子之一,阿那律尊者刚开始学佛的时候,经常犯困,时常迷糊,佛陀骂他:“咄!咄!阿那律,螺丝蚌蛤类,一睡一千年,不闻佛名字。”
阿那律尊者被骂以后,非常惭愧,从此发誓不睡觉,七天七夜睁眼用功,结果眼睛瞎了。后来,佛陀教他一个修行方法:“金刚照明三昧”。他按佛陀教授的方法勇猛精进,最终达到天眼第一,三千大千世界在他看来就像看手里的东西一样,清晰无比。
阿那律尊者的行为,才是真正的精进,是对佛的教诲深信不疑后的努力,也是对自身的超越。
《梵网经》中十发趣心第四:进心。
进心,即精进的心。佛教讲精进是成佛的根本,但若不知佛法的根本,虽然精进用功,也会南辕北辙。
佛教里的精进是有前提的,俗世间所说的勤奋和努力也同样有前提,这个前提就是对于目标根植于内心的认同与执着,如果没有这个前提,喝再多的鸡汤又有什么用呢?
基于目标的认同与执着在内心扎根后,又如何行动不退?
《大乘起信论》中,精进门:
立志坚强,不怕困难,也不怕时间长久,远离畏怯懦弱,因为从过去久远以来,徒然地虚受了一切身心的苦,并没有真实的利益。现在因为修行而精进,受些苦痛,算得了什么呢?
佛学中的方法值得我们借鉴。对于一个自心认同的目标,勤奋执着,努力去实现,远离自己的怯懦的心情,即便苦也不觉得苦了。
想起2015年,第一次跑马拉松。关门时间内顺利跑完42公里,就是我内心认同的目标,勤奋执着地训练,打消中途放弃的念头,最终跑完全程那一刻,即是收果之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