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汉语词典 - 休宁话的词汇和正字

休宁话的词汇和正字

一、普通话中存在的词

1、天文(9个)

太阳——日头、太阳 月亮——月光

小雨——细雨 小雪——细雪

小风——细风 结冰——冻冰

下雪——落雪 下露——打露水

下雨(了)——落雨

2、地理(4个)

小路——细路 温水——温暾水

鹅卵石——河螺扁

开水(煮沸的水)——滚水

3、时令 时间(24个)

白天——日间 先前——先头

去年——旧年 明年——明年

昨天——昨日 星期天——礼拜日

后天——后日 大后天——大后日

前天——前日 大前天——大前日

每天——每日 前几天——前几日

后来——后头 中午——当昼

明天——明日 十几天——十几日

每天晚上——每日夜间

往年(以往的年头)——前几年

凌晨(天快亮的时候)——天光

黄昏(日落以后星出之前)——挨夜边

夜晚(天黑到天亮这段时间)——夜间

除夕(农历一年最后一天)——三十夜

清晨——晨光早

4、农业(2个)

井绳——井索 垃圾——垃圾(lε sε)

5、植物(16个)

浮萍——薸 芫荽——洋须菜

扁豆——扁荚 小米儿——细米

山芋——红苕 凤仙花——指甲花

玉米——苞萝 向日葵——丝瓜莲

茄子——落苏 马铃薯——马铃芋

荞麦——乌麦 四季豆——四月荚

小白菜——细白菜 黄瓜——生瓜

杜鹃花——映山红

6、动物(19个)

公鸡——鸡公 母鸡——鸡母

鸡蛋——鸡子 鸭蛋——鸭子

鱼卵——鱼子 黄鳝——蛇鱼

蚯蚓——河恨 蜘蛛——蛛蛛

蝎子——酸蝎 蚊子——蚊虫

青蛙——蛤蟆 癞蛤蟆——癞宝个

牛犊——细牛 羊羔——细羊

翅膀——竹翼 猴子——猴狲

兔子——毛兔儿 蝴蝶——布翼儿

蝙蝠——拉叭布翼 萤火虫——点灯星

7、房舍(13个)

楼上——阁上 楼下——阁下

楼板——阁板 窗子——槛窗

钥匙——锁匙 厨房——灶下

客厅——堂前 厕所——屎缸

牛圈——牛栏 猪圈——猪栏

楼梯——阁楼梯

门坎儿——门舌儿

门后(门扇的后面)——门后腋

8、器具 用品(11个)

桌子——桌 洗脸水——洗面水

绳子——索 脸盆架——面盆架

耳挖子——耳朵环

簸箕——畚出 糨糊——面糊

钉锤——狼头 脸盆——面盆

东西——物事

9、称谓(7个)

男孩儿——(男)囡家跛子——折脚

女孩儿——妮家铁匠——打铁个

补锅的——补锅个

吝啬鬼——小毛鬼

小孩子——囡儿、伲家

10、亲属(20个)

曾祖母——老太 小舅子——插米舅

祖父——老朝 祖母——婄

外祖父——公外祖母——姥姥

伯父——伯爷 伯母——伯娘

舅父——舅爷 姐姐——姊

哥哥——大郎 嫂子——嫂

弟弟——弟郎 弟媳——弟妇

妹妹——令妹 妹夫——令妹夫

儿子——囡儿儿媳妇——新妇

女儿——妮儿 女婿——妮婿

11、身体(18个)

脸——面嘴 大腿——大髈

头——头脑壳 颈——头下颈

肩膀——肩膊 口水——嘴涎水

左手——反手 小指——小指指儿

右手——顺手 手指——指指头儿

屁股——屎窟 肛门——屎窟眼

眼泪——眼泪水 掉头发——跌头发

鼻孔——鼻孔眼 胳肢窝——胳落荚

鼻涕(液体)——鼻孔水

鼻子(五官之一)——鼻孔

12、疾病 医疗(3个)

小病——细病 罗锅儿——驼子

肚子疼——肚里痛

13、衣服 穿戴(2个)

尿布——屎片 手绢儿——洋幅儿

14、饮食(10个)

饼——馃 油条——丝瓜菩

早饭——天光 白酒——烧酒

午饭——当头 米汤——米羹水

晚饭——晏饭、夜饭 江米酒——酒酿

蛋羹(加水调匀蒸的)——鸡子糕

煮鸡子儿(连壳煮的鸡蛋)——萝卜鸡子

15、红白大事(4个)

嫁闺女——嫁妮 生孩子——生囡

新郎——新郎倌 新娘——新人

16、日常生活(16个)

盛饭——舀饭 吃早饭——吃天光

喝酒——吃酒 吃午饭——吃当头

抽烟——吃烟 吃晚饭——吃夜饭

洗脸——洗面 吃零食——吃零碎

洗澡——洗浴 逛街 ——荡马路

睡觉——困 睡不着——困不着

做早活——打早朝

小便(动词)——拉尿

大便(动词)——拉屎

(衣服等)洗一次——(衣服等)洗一水

17、讼事(1个)

斩首——砍头

18、交际(2个)

丢人——跌股 拉近乎——套关系

19、商业 交通(6个)

零钱——零碎钞票

三分钱——三分洋

四角钱——四角洋

五块钱——五块洋

自行车——脚踏车

20、文化教育(2个)

学校——学堂 教室——课室

21、文体活动(2个)

玩——嬉 捉迷藏——躲羊

22、动作(5个)

遇见——碰着 捡起来——跋出来

知道——晓得 不知道——不晓得

聊天——说鳖

23、位置(8个)

上面——上头 下面——下头

里面——里头 外面——外头

右边——顺边 手里——手里头

左边——反边 心里——心里头

24、代词等(12个)

我——(吾)我侬 我们——(吾)我人

你——尔(侬) 你们——尔人

他(她)——渠(侬) 他们——渠人

我的——个 你的——你个

他的——(吾)我个什么——得物

你们俩——尔人两个

他们俩——渠人两个

25、形容词(2个)

凉快——凉修修 安静——冰冷修静

26、副词、介词等(5个)

和(这个~那个一样个)——跟

向(~渠打听一下)——跟

问(~渠借一本书)——跟

给(~大家办事)——递(~大家办事)

给我(虚用,加重语气。如:尔~吃干净这碗饭!)——递我

二、休宁方言中存在,而普通话中并不存在的词

在休宁方言中,有的词汇是休宁方言中特有的,但这些词汇的分布范围并不相同,有些只是分布在屯溪区的部分地区。

植物类中——苞萝:玉米。薸:浮萍。

房舍类中——槛窗:窗子。堂前:客厅。 灶下:厨房。

器具用品类中——洗面:洗脸。

亲属类中——朝:祖父。新妇:儿媳妇。

饮食类中——馃:徽州方言区非常常见的一种圆饼形的面食。

日常生活类中——洗浴:洗澡。

交际类中——跌股:丢脸、丢人。

文体活动类中——嬉:玩。

形容词类中——鬎[le33]:物细长。气魄量:形容男子漂亮。

老老大:非常大。 浪浪浅:水很浅。

拱:凸。 急拉拉:焦急。

得人憎:令人讨厌的家伙。

附加成分中——个:结构助词“的”。

添:动词的后置性成分,相当于“再”。

还有一些休宁方言特有的词在结构上或构词方式上不一定都是普通话中现成的词,它可以是短语或固定搭配,甚至有的只是一个单纯的记音符号,如:“一世夫妻三年半”指旧时徽商夫妻相聚时间很短,“清家白说”指聊天。这些固定结构是对屯溪作为历史古城的特定历史文化现象的反映,在其他方言及普通话中往往比较少见,可以说,它们是屯溪方言中特有的词。 综上,我们可以看出休宁方言中不少方言词富有修辞色彩,有趣地反映了休宁人的形象思维。

如:时令时间类中的“挨夜边”,在普通话中即指黄昏,是“日落以后星出之前的时候”,而在休宁方言中称“黄昏”为“挨夜边”,取“挨着夜的旁边”意,从字面即可理解其含义。

动物类中的“蛇鱼”,在普通话中指“黄鳝”,《现代汉语词典》中释“黄鳝”为“鱼,身体象蛇而无鳞,黄褐色,有黑色斑点。生活在水边泥洞里,也叫鳝鱼”,就是这样一种似鱼非蛇的动物,在休宁方言中被称为“蛇鱼”,充分体现了黄鳝的特点,也反映了休宁人起名的智慧所在。

休宁属徽州府,徽州古民宅多为平房,青砖石瓦。徽商外出归来翻新修盖,无法扩大房屋的占地面积,则在空间上下功夫,在高高的平房上又架起一层较矮小的楼,雕梁画栋。直至今日,休宁方言依旧称 “楼上”为“阁上”,称“楼下”为“阁下”,称“楼板”为“阁板”。这就与古徽州民俗“未出阁的及笄少女不得下楼”联系上了。(见房舍类)

此外,像称“右边”为“顺边”、“左边”为“反边”则与人们平时的生活习惯相关联,吃饭、写字多用右手,用右手干活“顺手”,用左手则“不顺手”,因此将“顺手”的“右边”称为“顺边”,将“不顺手”的“左边”称为“反边”颇有符合人们生活习惯的味道。而把“中间”称作“中间心”,缘于古人认为“心”是人身体最重要的部分,而古徽州风俗中,祖宗画像是置于堂前正中的,由此可见“中间”这个位置是很重要的,将同样都很重要的“中间”与“心”相关联,则更显休宁人对堂前正中的重视程度,表明了休宁人尊崇先长的优良传统。(见位置类)

休宁人还具有丰富的人文性,如:将整间房子视作一个人。房子本是毫无生气的,门是门,窗是窗,但在休宁人眼中,门槛犹如一个人的嘴里的舌头,故称门槛为“门舌儿”。又把一扇门看作人的胳膊,那“门背后”自然被称作“门后腋”了。(见房舍类)

外地人到屯溪,最大感觉是屯溪人讲话语速快、办事速度快,风风火火。的确,屯溪人性子急,雷厉风行,犹如烧开了的沸水,而那些性格不爽快的人,则被冠以“温暾”一词。“温暾水”指“温水”,在屯溪方言中,以不冷不热的水为喻,形容一个人性格不爽快。举例说:你这个温暾象,如何办得大事!其实,“温暾“一词并非休宁人原创,《广韵》中:“暾,徒浑切。” 《说文解字》中:“温,从水昷声。”在唐人王建《宫词》第四十八:“新晴草色暖温暾。”白居易也有诗:“池水暖温暾”、“温暾冻肌活”。)这些词句中均以“温暾”形容水温。而屯溪方言中以水喻人,更显屯溪人思维的灵活生动。(见地理类)

除上文略举的几例表明了休宁方言词汇的形象性特点外,具体地,休宁方言词汇还具有如下特点:

一、休宁方言词汇不仅富有修辞特点,而且有些还保存有古词,甚至延用古义。

徽州地处山区,交通不便,古代除土生土长的“山越人”外,在隋末、唐末、南宋初有过中原世家大族和百姓向徽州山区的人口大迁移。古徽州人大多依姓构筑聚落,但语言经细细考察,仍可发现诸多历史遗存。现举几例如下:

1、 先

《广韵·下平声·卷二》中:“先,苏前切。”《史记·晁错传》:“学申商刑名于轵张恢先所。”徐广曰:“先即先生。” 《汉书·梅福传》:“夫叔孙先非不忠也。”颜师古注:“‘先’犹言先生也。”而在休宁方言中,“先”也作“先生”的省称,通常在前面冠以姓或名,称为“某先”。如休宁方言中:“王先,尔今朝下午冇得课吧?”(“王先生,尔今天下午没得课吧?”)在这里,“先”字就是延用了古义。

2、 吃(酒) (见日常生活类)

在休宁方言中,“吃”不仅用于一般食物的咀嚼吞咽,如“吃饭”、“吃肉”,而且用于吞下流体的各种饮料,喝茶可以叫“吃茶”,喝酒通常称“吃酒”。一般在酒席上,主人劝菜劝酒通用一个“吃”字,不分是“吃菜”还是“吃酒”。也就是说,“吃”字在休宁方言中兼有古汉语的“食”与“饮”以及现代汉语的“吃”和“喝”的双重意义。

“食”与“饮”在古代汉语中一般用法有分工,如《荀子·大略》:“饮而不食者,蝉也;不饮不食者,浮蝣也。”在现代汉语中,“吃”与“喝”的分工更是清楚,《现代汉语词典》中:“吃,把食物等放到嘴里经过咀嚼咽下去。”“喝,把液体或流食咽下去。”

其实,“吃”和“喫”同。“喫”可训“食”,“食”又可训“饮”。《说文解字》:“喫,食也”,《正韵》:“食,饮也”。可见,“吃”可以兼有饮、食两种用法。唐代大诗人杜甫《送李校书》诗:“对酒不能吃”中“吃”便是指“饮”。至于元人杂剧及明清小说中,把饮酒叫作“吃酒”的例子,更是不胜枚举,如《警世通言》:“捕人也吃了几遍水酒,全无影响”,《儒林外史》:“邻居又搬些桌凳,请报录的坐着吃酒”,《水浒传》:“原来杨志吃的酒少,便醒得快,爬将起来,兀自捉脚不住”,“客官,你要吃酒时,还有五六碗酒哩!只怕你吃不的了。”

“吃”既是“食”,那么,“吃酒”当然也可以叫做“食酒”。清人梁绍壬《两般秋雨庵随笔》中记载了这么一件事:有阛阓子作日记册云:“某日买烧酒四两食之。”人遂传为笑柄,而不知亦未可非也。《于定国传》曰:“定国食酒数石不乱。”柳子厚《序饮》亦云:“吾病痞,不能食酒”。则酒之言食,其来有自这则随笔中涉及到的有于定国,汉代丞相,郯人;柳子厚,唐代人,河东人。这则随笔告诉我们,早在汉、唐时期,“食酒”一词通用于郯地及河东(即今山东、山西一带)的诗文语汇之中,只是到了清代,“食酒”一词渐为“吃酒”、“饮酒”代替,人们少见多怪,反而嘲笑阛阓子,这正表明他们不了解历史,暴露了他们自己才是无知之徒。

把“饮”、“食”或“吃”、“喝”予以明确的分工,这是我们汉语语言进步的一种表现,现代汉语中不再说“食酒”而是说“饮酒”,普通话里也常用“喝酒”而不说“吃酒”了。

唐代有“吃酒”,也有“吃茶”。诗人卢仝的《走马谢孟拣议寄新茶》诗:“七碗吃不得也,唯觉两腋习习清风生”。

在休宁方言中,与“茶”搭配的也往往是“吃”而非“喝”与“饮”。

3、 凉修修(见形容词类)

在休宁方言中,形容天气凉爽有风,常用的是一个“ABB”形式的形容词:“凉修修”,如:今朝夜间凉修修的,特别舒服(今天晚上天气凉爽有风,特别舒服)。

《广韵·下平声·卷二》:“凉,薄也,亦寒冷也,吕阳切”。“修,息流切”。唐代韩愈在他的诗《赴江陵途中》云:“湘水清且急,凉风日修修。”白居易的《舟中雨夜诗》中也有句:“江云暗悠悠,江风冷修修。”“凉修修”也读作“凉飔飔”。《广韵·上平声·卷一》:“飔,风也,楚持切,又侧持切。”《广雅释诂四》:“飔,风也。”《文选·吴都赋》:“飔,疾也。”《说文新附》:“凉风也。从风思声。”陆游《七月二十四日作诗》有:“凉飔入袂诗初就,幽鸟呼人梦不全。”

由此可见,以“凉修修”喻天气凉爽有风是古已有之。

4、利市

休宁方言中,遇事有个好的开头,常说“发利市”。“利市”初见于《易经》:“为近‘利市’三倍”。本指做买卖发了财、赚了钱。后人引申为交到好运气,出现好兆头。我国古代民间各地多有乞求“利市”的风俗,如广东一带每年腊月二十四日市井迎神赛会,挨家挨户去乞求“利市”(见《乾淳岁时记》);明人小说中也记载“正月初五,苏州风俗,是日家家户户,祭献五路大神(即财神),谓之烧‘利市’”(见《警世通言》)。

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载宋代风俗“娶妇至儿家门,从人及家乞见利市财物。”休宁方言把这叫做“讨发利市”。现在人们改为向新娘讨喜糖,表示祝贺喜庆,已不再单纯是“乞讨利市”、“讨发利市”的含义。

5、 造化

休宁方言把幸运叫作“造化”。“造化”本为创造化育的意思。《淮南子》说:“怀万物而友造化”,注解“造化”为“天地”。古人以为人的命运由天决定,所以俗称幸运的事为“造化”,有“天幸”的意思。

在元人杂剧里,“造化”这个词常见到,如说运气不好,“今日造化低,惹场大是非”(《黑旋风》);说运气好,“他如今不来寻你,就是你的造化了”(《燕青博鱼》)。《红楼梦》里有“我们也没有这么大造化”,意思是在说福气。

在休宁方言中,“造化”一词还常用于某些侥幸避免意外事故的时候,如说“好造化,我将走过,那堵墙就倒下来着”,这和现代普通话的用法是有一定差别的。

6、物事

“物事”一词在吴语中很常见,也是休宁方言中最常见的词之一,“物”,读若“木”, “物事”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东西”。它是“事物”一词的倒装,也是具体的“事”与“物”的总称,可以指代许多具体的对象。例如用休宁方言说:“我上街买物事。”(我上街买东西)中“物事”指代物;说“尔侬做何物物事?”(尔做得物事情?)中“物事”就是指代事。

“物事”一词本来分指“物”和“事”。指“物”,如《古今注》:“农家呼粟麦可食之物,以为物事”;指“事”,如《隋书》:“张衡临死大言曰:‘我为人作何物事,而望久活’”。(见《辞源》)由此可见这个词的来历很早。

明清时,“物事”一词在口语中很普遍,如《警世通言》:“这神道上个作怪的物事,栾太守来看,故不敢出来”。又:“娘问:这物事哪里来的?”《聊斋志异》:“帘内诸官,皆以此等物事进身”,这里的“物事”则指那种芜杂冗长粗鄙不能卒读的文章。而在《红楼梦新补》中也有一句:“分给各房的物事,你可仔细挑选,值多少大小不一般哩!”这句话中也沿用了清代当时“物事”这一土语。

“物事”一词在现代的书面语言中多写作“事物”,只有方言中还保留着它,在休宁方言里有,吴语中也经常看到及听到。这个词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将长期地广泛使用,不会那么快被其它词汇淘汰。

二、休宁方言中有些与普通话词义不同或不尽相同的词汇

现略举几例:

1、担

“担”在《现代汉语词典》中有两个释义:“用肩膀挑”和“担负;承当”,而在休宁方言中,“担”却是“拿”或“拿取”的意义。

如:尔担本书来递我看看(你拿本书来给我看看)。

我叫尔马上就担来(我叫你马上就拿来)。

2、是

“是”在普通话中是表示认同的判断动词,但在休宁方言中,“是”有时表示“在”义,有确定语气。

如:妈妈是屋里困(妈妈在屋里睡觉)。

令妹是体育场,尔到那寻(妹妹在体育场,你到那找她)。

3、标致

“标致”在休宁方言中是“美丽”、“漂亮”的同义词。

“标致”在古代原指文章的思想内容明白显示,如《魏书》有“自晋圣达之作,贤哲之书,莫不统理成章,蕴气标致”。“标致”也可指文采风度,虞集文有“尚标致,则多清谈”的话。休宁方言引申作姿质美丽,如说某人貌美,就说某人“标致”,用于女性,也用于男性。

“标致”一词在别的地方方言中也有,常见于前人作品中。如杂剧《鸳鸯梦》:“闻知他有个小姐,生得十分标致”,《红楼梦》:“(香菱)给薛大傻子作了屋里人,开了脸,越发出挑得标致了”,《警世通言》:“田氏一见楚王孙人才标致,就动了怜爱之心”。现代作品里也有时见到,如鲁迅《藤野先生》里讽刺那些“留学生”:“也有些解散辫子,盘得平的……实在标致极了”。

在休宁方言中,“标致”不仅用于形容人的美,而且可以形容许多事物,如形容色彩、花朵、服等,都可以用“标致”,较其它地方方言用途更为广泛一些。

4、将就

对于某些不尽如意的事物,勉强接受下来,休宁方言叫做“将就”,有姑且如此的意味,比如说:“这件旧衣服,你将就穿一下吧!”

“将就”见于《诗经·周颂·访落》“将予就之,继犹判涣”,意思是说,将勉强依顺它,还恐怕分离,合不到一切。后人把“将”与“就”合成“将就”一词。

“将就”在各地方言都有,古人作品中例句也不乏少数。如元杂剧《窦娥冤》:“我是你亲爷,将就的你”,又:“这也还少些儿,将就他罢”。“将就”后带宾语,都用作动词,这和休宁方言的用法有些区别。

5、记认

在休宁方言中,“记认”有“记号”、“暗号”、“标志”的意思。叫做“记认”,是作个“记”号便于辨“认”,是名词。

某些物品大家都有,为了避免搞错,或遗失后便于认领,在自己的物品上人们不注意的地方做个暗号,叫“做个记认”。有的婴儿胎里带来身上某处有个黑痣或疤块一类的印记,家人就把它作为自己孩子的标志。例如说:“我家囡耳朵背后有个记认。”在长期的封建社会里,常有由于天灾人祸,孩子从小散失,长大以后,凭着身体上的特征——“记认”,和家人重新同居的悲喜剧。

“记认”一词,较早见于古籍。如唐人笔记《王氏见闻》,记一个蜀汉故事:“使人细问之,其男身有何记验,曰:‘我儿脚心上,有一黑子,余不记之’”。这里的“记验”,是“记认”的近音词。另外,如《儒林外史》第三回:“取过笔来,在卷子尾上,点了一点,做个记认”,李渔《连城壁》:“巴子多了,各有记认。这是小的用熟的,难道不认得?”这里的:“记认”的词句都是在物品上做暗号的好例子。

6、翳[ie42]

《现代汉语词典》中:“翳,眼睛角膜病变后遗留下来的疤痕。”在休宁方言中,“翳”指瓜果病了不长,也指人幼年有病不发育。如:“那个小丝瓜翳塌了,好可惜!”又:“对面老张家囡都十五岁了,是恁只这点个子?怕是哪里翳着了吧?”

《广韵·上平声·卷一》:“翳,蔽也,于计切。”《说文通训定声》:“翳,假借为殪。”《诗·大雅·皇矣》:“具畜其翳,修之平之。”《毛传》:“立死曰菑,自毙为翳。”陆德明《释文》:“翳,韩诗作殪。”《孔子家语六本》:“殪而不避。”

由此可见,“翳”字在休宁方言中是沿用了古义,且与普通话词义很不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