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的好像现在出现了一样
我举个“达·芬奇找工作”的例子,大家就明白了。(达芬奇设计的战车)
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家、发明家、画家达·芬奇,绝对的天才。那么问题来了,本来学画画的达·芬奇,怎么就成了全才呢?
很多人不知道,达·芬奇童年是在乡村度过的,没接受啥正规教育,画画也是自学的。后来,他爹把他接到佛罗伦萨,找了个厉害的老师学习。学什么呢?主要学绘画和雕塑。
但是,佛罗伦萨当时是欧洲的艺术之都,人才太多了。长大的达芬奇发现,在这座城市找工作有点困难。
那怎么办呢?他一狠心一跺脚,来到了米兰。
那是1482年,当时的达芬奇已经30岁了,几乎还是一事无成。他听说米兰公爵很喜欢一些搞艺术的,招进宫廷里工作。
于是,达芬奇给米兰公爵写了一封“求职信”。达芬奇还是很聪明的,他觉得公爵身边已经有了不少艺术家,自己现在也没啥拿得出手的作品,竞争力有点弱——于是,他在求职信中强调了自己的“军事设计”。
比如大炮、装甲战车等等,那些众人熟知的神奇作品。达芬奇的想法是,当时的欧洲统治者们,玩艺术是次要的,战争才是他们最担心的。
再天才的人,也不可能凭空知道这么知识,所以达芬奇还是花时间研究军事的。你现在看看他设计的“直升机”、“坦克”、巨弩之类的,也一定会惊叹的。
所以你看,天才找工作也不容易,硬生生逼成了“武器设计师”。
再回到题主的问题,为啥欧洲文艺复兴之后,出现了这么多科学家?因为他们一直都没有成系统的选官制度,要么你生在贵族家庭,要么就只能“投君主所好”,在某一方面有突出成就。另外,地理大发现时代的来临,欧洲各国都想掺一脚,所以非常重视与天文、航海、武器等有关系的知识,谁厉害谁的工作就好找……
至于清朝,大家都知道,要么你生来就是八旗贵族,要么努力读书考科举。当 社会 上绝大多数优秀人才都挤破脑袋考科举的时候,出现科学家的几率自然就很低了。
清代只出奴才!满族有铁饭碗不思进取,汉族只能作奴才,只能比赛谁能成最好的奴才。半奴隶半封建的制度没有一点活力!
这个问题的确值得深究, 历史 上,我国一直都是 科技 成果源远强于科学成果。在牛顿、法拉第、麦克斯韦同期的大清朝,300多年的 历史 中,没有出现过与西方科学家相媲美的科学家,这个问题有多方面的原因。
一、我国长期以来的科举制度使得重文轻理
科举制度作为我国古代一项重要的选人用人制度,但是科举考试只考写文章,八股文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八部分组成,类似于策论文,里面并不会涉及数学、物理、天文、地理、生物等科学知识。
图释:元朝科学家、天文学家郭守敬
我国 历史 上虽然也有唐朝的僧一行、北宋的沈括、元朝的郭守敬、明朝的徐光启、宋应星等大科学家,但是这些人都是要么家里有钱,要么需要自己先通过八股取士,获得物资基础,才能自习数学、物理、天文、地理、生物等科学知识。
二、清朝时期科举制度已经非常成熟,深入人心
科举制度开始于隋朝,盛于唐宋,发展到清朝,已经有1000多年的 历史 ,这种封建时期的人才选拔形式已经深入人心,加上儒家思想的影响,读书人都认为学习四书五经,通过科举考试是唯一的正途,其他的都是歪门左道。
三、在这种制度的影响下,我国缺少系统的科学理论,尤其是数学理论的缺乏
在生产实践中,必然也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这时单纯依靠四书五经无法解决生产中问题,聪明的先人通过实践也会总结出一些规律,最终在 科技 上取得巨大的成就,如四大发明,天文上的“十九年七闰”的原则、二十四节气、浑天仪、授时历等等。
图释:笛卡尔,西殴近代科学的奠基人
数学方面我们比较精确的测量了圆周率,比西方更早的提出了勾股定理,但是缺乏论证的过程、没有寻找背后的逻辑体系。
数学是科学的基础,如果数学上没有体系,在其它方面就难有更大的成就。
四、与外界世界缺乏交流
如果以美洲大陆发现、文艺复兴等作为欧洲进入近代 社会 的标志,我国是1840年鸦片战争后才进入近代 社会 ,欧洲进入近代 社会 比我国至少早了300多年,他们的在文化上的交流比我国更频繁,会将科学成果进行发表,因此在17世纪欧洲出现了科学成果井喷的现象。
图释:侯德榜,我国著名化学专家
我国在进入近代 社会 后,也出现了一批优秀的科学家,如侯德榜、李四光等人。
综上,不是我国缺少大科学家的种子,而是清朝时期缺少这种土壤, 社会 制度上的制约是根本。
所以,现在国家与国家之间的竞争,在根本上也是 社会 制度的竞争,制度优势是一个国家的最大优势。
别只说清朝,说现代吧,我们现代有世界级的科学家吗?
什么?你说清朝打的底子不好?
那日本呢?在清朝同时代出现过科学家吗?日本的底子不比我们强,可是人家后来出了汤川秀树、小林诚、朝永振一郎等,本世纪更是连续20几年都有诺贝尔奖获得,你又怎么解释?
所以,我们出不了科学家是因为我们的文化传统,我们几千年来形成的思维定式,和科学研究是格格不入的,这从每年我们国家报考公务员的比例就知道了,现在人们还是把当官当成追求。
你可以说我们现在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对不起,那些都是技术成就,我们对科学理论的丰富还是没有任何贡献。
实际上,并非只有清朝没有出现像牛顿、法拉第、麦克斯韦这样的杰出科学家,而应该是我国历代封建王朝,都没有出现过类似的科学家。
近代英国,之所以会催生出一批又一批对人类文明产生深远影响的科学家,离不开其良好的人文氛围和开放的学术思潮。像上述所说的牛顿、法拉第、麦克斯韦这三位伟大的科学家,他们都出身贫寒,但都能接受英国高等教育或者学术团体的培养,都是近代英国高等教育和科研体系培养出来的。
比如牛顿和麦克斯韦,两人都毕业于剑桥大学,从大学期间就开始专研物理学,在科学研究道路上不断 探索 。至于贫苦铁匠家庭出身的法拉第,虽然只接受过两年小学的正规教育,但在其成长过程中,有幸加入伦敦城哲学会学习,后来又进入皇家研究所,成为英国著名化学家戴维的学生和助手。也就是说,法拉第虽然没能进入顶级学府学习,但却是英国学术泰斗一手培养出来的科学家。
而英国这些接受高等教育和顶级科研培养的人才,简单来说就是英国的“读书人”,他们都对科学 探索 ,学术研究有着无必的热衷和向往,以能在学术殿堂上留名为荣。而这种氛围,便推动着他们源源不断的投身到科学研究当中,在各领域取得突破。
反观我国古代封建王朝,不光腐朽的清王朝如此,即便是备受后世赞赏的汉唐宋明等历朝历代也一样,都没有出现过一位类似英国近代所培养的科学家。因为,我国古代的“读书人”,他们的志向从来就不在科学 探索 上,而始终是在仕宦道路上。
尤其是自隋唐以来,随着科举制度的出现和日臻完善,中国“读书人”的思维就变得越发僵化。他们十数年寒窗苦读、饱读“圣贤书”的目的就只有一个,那就是考取功名,步入官场,光耀门楣。正所谓:“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这句话说白了,就是:努力读书,不过是为了日后的升官发财,为了日后的妻妾成群罢了。
试问,一个民族掌握知识的读书人,整天想着的都投身官场,都是政治钻营,都是权势和女人,又怎么能培养出杰出的科学家呢?
诚然,我国古代也孕育出灿烂的文明,也涌现出许多杰出的古代科学家。但是,我国古代的科学家,与英国近代科学家的性质,实际上是不一样的。我国古代的科学家,其科学成果更多只是一种经验的总结和改善。比如汉代著名科学家蔡伦,他并非造纸术的发明者,而仅仅是改良者而已。他总结过往人们的造纸经验,进而革新造纸工艺,改进了造纸术,才有了“蔡侯纸”。又如明代的著名医学家李时珍,其享誉内外的著作《本草纲目》,其实就是一本对古代医学和个人实践经验的一种总结。因此,我国古代的科学成就,应该说有这么一个特点,那就是“代代相传,螺旋式递进”。
而这些科学成就,跟牛顿、法拉第、麦克斯韦这些近代科学家的科学成就,其性质是截然不同的。后者的成就是在前人理论基础上的新突破,是对人类 科技 树的全面提升,而并不仅仅只是螺旋式的改良和总结。
也正因为我国封建时代与英国近代之间的人文氛围差距,使得我国在近代迅速掉队。当西方工业文明的齿轮滚滚转动之时,清王朝还沉醉在“康乾盛世”的落日黄昏中,文明原地踏步。于是,我国自明代开始,科学水平开始不断被同期西方所抛离。最终,我们也不得不承受近代的耻辱,尝到饱受西方列强欺凌的恶果。
本文作者:过客
有钱的忙着享受,没钱的都忙着活,没有空啊
近几百年来,世界 科技 革命波澜壮阔地在西方主要国家展开,作为传统文明古国中国,对近现代科学技术贡献甚微,究其原因,在于传统文化形成的思维方式桎梏了创造思维。这种落后的思维方式在清朝达到了腐朽巅峰。
我们以儒家思想为中心的传统文化注重遵从,体现的具体形式是三纲五常的礼教,核心就是服从权威、服从所谓天然位高权重的人,即使这些人的主张和观点是错误的,作为从属地位的人不能有质疑,必须全盘接受,否则就是忤逆。中庸思想的盛行,国民认知事物往往是差不多、模糊,不求精确 ,这种思维方式不可能产生严谨的逻辑思维,而逻辑思维是现代科学发展的基石,这种传统文化只会有利于维护皇权,对于国民则是形成八股式教育,一切知识古代圣贤已经做的很完美了,后代能做的只是记住这些知识就可以了,毫无启发性和创新性。
创造性的思维必须产生在自由活跃的空气中,真理不一定掌握在名人、长辈、皇权手中,没有人是天生的真理代言人,真理只有在不断的争执、辩论中才会逐渐清晰,僵化的思维无法让不同个体彼此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反观近代西方 社会 ,自文艺复兴以来,由于没有传统的条条框框文化制约,少了教条主义束缚,从而呈现出极为活跃的状态,以哲学家、思想家为统领,深刻启迪 社会 ,不断否定前人圣贤的错误,鼓励开拓,涌现出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物理、化学、天文、生物等领域的伟大科学家,这些人在人类 历史 上首次建立了一整套严谨、试验验证的科学研究方法,促进了学术研究成果爆发式增长,其影响力遍布全世界。
当你问自己的父母或周围的同事或朋友一个简单而有趣的问题:天空为什么是蓝色的?时。他们会有什么样的反应,这个时候你会得到答案。
牛顿曾经说过:“我之所以能够取得这么多成就,就是因为我站在巨人的肩膀上。”
从这句话和当时的时代背景可以看出,牛顿之所以取得这么多的研究成果都是在前人的努力之下所取得成果,牛顿是研究前人的大量成果才得出了,万有引力定律,可以说是一种发展和继承。
这也从侧面说明了牛顿,法拉第,麦克斯韦能成为伟大的科学家都是在一定时代背景下的。西方国家在文艺复兴之前是出于黑暗的中世纪时期,国家基本被宗教所统治,宗教学说是正统思想,任何违背宗教的都是异端学说,哥白尼坚持日心说被宗教所迫害,伽利略也受到宗教的排挤。但是西方人在文艺复兴后,逐渐冲破了宗教的统治,自由科学研究被释放了出来,科学成果也越来越多。
清朝当时闭关锁国,封建思想落后,读书人大都思想固化,以考取功名利禄为目标,他们只是为了加强皇权的统治
而在此时的中国,还受到封建大一统思想的影响,帝国兴亡不是改变而是继承,新的王朝只是继承过去的东西,整个国家开始走向闭关锁国的战略,并没有西方那样自由开放的学术氛围,所以清朝是很难出现那种创新性人物的。
所以说,清朝时的时代背景和西方英国等国家是不同的,所走的路也是不同的,清朝在走向衰败,西方在发展在走向工业革命。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如有不同见解可以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