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汉语词典 - 丰南禺别传文言文阅读

丰南禺别传文言文阅读

1. 丰南禺别传文言文翻译

丰坊,字人叔,一字存礼,后更名丰道生,字人翁,号南禺外史,曾经做过官,丢官后回到家里,沉溺于读书写字,无所不晓,因此也目空今古,玩世不恭,放荡不羁。 有一个叫方仕的人,从丰坊学过写字,后来常冒他的名,丰坊气得不得了,恨恨地说要挖出他的眼睛来。他就不能冒充我了。下人听了遵命而去。拿了一对动物的眼睛来骗丰坊,说是方仕的,丰坊居然信之不疑,大大地报酬了一番。第二天方仕来见丰坊,下人见了不想叫他进来,害怕欺骗丰坊的事情暴露,最后丰坊见到双睛完好的方仕,吓了一跳,说:“听人说你夜里遇到盗贼,被挖去了眼睛,现在竟然完好无损,怎么回事?”方仕说:“夜里我被盗贼抉去眼睛,有鬼可怜我,取死人眼放在他眼眶里。现在虽然外表没什么两样,但是当时痛楚历历在目”丰坊也信了,置酒为他庆贺。

丰坊迷信,他每年一定要召来道士设坛祭祀驱赶蚤虱,客人来拜访他他便问:“自从设坛祭祀驱赶蚤虱,你觉得蚤虱是不是比之前减少了?”客人回答:“是呀,确实减少了很多,我进来时还很奇怪,现在才知道原来你家的蚤虱都跑到我家了”。丰坊迂腐,有一回宗伯姜某请他写墓志铭,他撰文并作书法,可在吃姜某送来的粉羹时突然喉咙阻塞,便大叫说姜某要毒死他。他的门僧德瞒着他拿别的纸烧了,私吞了他给的钱。丰坊是个信口开河的人。曾和别人闲聊,说起几十年前曾在正阳门上见着凤凰,别人不信,丰坊就指着13、4岁的书童说:“他也见着了。”

丰坊是个怪人。坊间流传有许多故事,这只是其中一小部分。令其在藏书史上留下“恶名”的是,因为其伪造了不少“古书”。更过分的是丰坊侮辱先儒,说朱熹要卖书糊口,便掠取新的说法,以抬高价钱,说孔子见南子(卫灵公的继室),从而说明孔子不正派。

2. 吴顺恪六奇别传原文及翻译

作品原文: 海宁孝廉查伊璜继佐,崇祯中名士也。

尝冬雪,偶步门外,见一丐避庑下,貌殊异,呼问曰:“闻市中有铁丐者,汝是否?”曰:“是。”曰“能饮乎?”曰:“能。”

引入发醅,坐而对饮。查已酩酊,而丐殊无酒容。

衣以絮衣,不谢,径去。 明年,复遇之西湖放鹤亭下,露肘跣行。

询其衣,曰:“入夏不须此,已忖酒家矣。”曰:“曾读书识文字乎?”曰:“不读书识字,何至为丐!”查奇其言,为具汤沐而衣履之。

询其氏里,曰:“吴姓,六奇名,东粤人。”问:“何以丐?”曰:“少好博,尽败其产,故流转江湖。

自念叩门乞食,昔贤不免,仆何人,敢以为污!”查遽起,捉其臂曰:“吴生海内奇士,我以酒徒目之,失吴生矣!”留与痛饮一月,厚资遣之。 六奇者,家世潮阳,祖为观察,以摴蒱故,遂为窭人。

既归粤,寄食充驿卒。稔知关河厄塞形势,会王师入粤,逻者执六奇,六奇请得见大帅言事。

既见,备陈诸郡形势,因请给游札数十通,散其土豪。所至郡县,壁垒皆下,帅上其功。

十年中,累官至广东水陆师提督。 孝廉家居,久不记忆前事,一旦有粤中牙将叩问请谒致吴书问,以三千金为寿,邀致入粤。

水行三千里,供帐极盛。度梅岭,己遣其子迎候道左。

所过部下将吏,皆负籣、抱弩矢为前驱。抵惠州,吴躬自出迎,导从杂沓,拟于侯王。

至戟门,则蒲伏泥首,登堂,北面长跪[34],历叙往事,无所忌讳。入夜,置酒高会,身行酒炙。

歌舞妙丽,丝竹迭陈,诸将递起为寿,质明始罢。自是留止一载,装累巨万。

复以三千金为寿,锦绮、珠贝、珊瑚、犀鋗之属,不可訾计。 查既归数年,值吴兴私史之狱,牵连及之。

吴抗疏为之奏辩,获免于难。初,查在惠州幕府,一日游后圃。

圃有英石一峰,高二丈许,深赏异之。再往,已失此石。

问之,用以巨舰载至吴中矣。今石尚存查氏之家。

译文 海宁县的孝廉查继佐,字伊璜,是崇祯年间的有名人士。曾经在冬季下雪天里,他偶然走出门外,看见一个乞丐在廊房下避风雪,相貌很奇特,查继佐就高声问道:“听说集市上有个叫铁丐的人,是不是你呀?”乞丐回答说:“是我。”

又问:“会喝酒吗?”田答说:“会”。查继佐把铁丐带进屋内,拿出酒来,坐着对饮。

查继佐已经喝得大醉,铁丐却没有丝毫醉态。查继佐拿棉衣给他穿上,他也没道谢,径直就走了。

第二年,查继佐在西湖的放鹤亭下又遇到他,他衣服破烂,手肘都露了出来,赤脚走路。查继佐问他那件棉衣哪去了,他说:“进入夏天不需要它,已经给酒店当酒钱了。”

查继佐又问:“你读过书、识得字吗?”铁丐说:“没读过书、不识得字,怎么落得做乞丐!”查继佐认为他的话出奇,给他准各了热水洗澡,并给他衣服鞋子穿。询问铁丐的姓氏籍贯,他说姓吴,名六奇,是广东人。

查继佐问:“为什么做了乞丐?”铁丐说:“年轻时我热衷于赌博,败光了自己的家产,所以流浪转徙江湖。我想:敲门讨饭,过去的贤士都免不了,我是什么人,岂敢认为乞食是玷污自己呢!”查继佐急忙站起来,握住他的臂膀说:“ 吴 君是天下奇才,我却把你当作酒徒看待,真是错待了 吴 君啊!”查继佐把吴六奇留在家中痛快地喝了一个月的酒,送给他丰厚的财物,让他回乡去。

六奇祖籍在潮阳,祖父做个道员,六奇因为赌博的缘故,才成为贫寒人。他回广东后,在驿站当役卒混碗饭吃。

他非常熟悉了解山川扼要险峻地段的地理形势,正当王师进军广东时,巡逻的士卒捉拿了六奇,六奇请求能面见最高将领商谈事情。与大帅见面后,他详细陈述了各郡的情况,于是请求大帅给他几十份空白文书,散发给各郡的豪强豪绅。

清军所到的郡县,堡垒都被攻克了,大帅向上奏报了六奇的功劳。十年中,六奇连续升官,直做到广东水陆师提督。

查继佐在家乡居住,早已不记得以前与六奇交往的事了。一天,有一名广东来的牙将打听到他家,请求拜见,他带来吴六奇的书信和问候,用三千两银子为进见礼,并邀请查继佐到广东去。

从海宁到广东,水行三千里,沿途的接风、送行宴会极为盛大热闹。度过大庾岭时,吴六奇已派儿子在道路左边迎接等候。

到了家门口,吴六奇就爬在地上磕头,进入正厅,他面向北方并且直身而跪,一件件叙述往事,没有忌讳。夜晚,六奇摆酒举行丰盛宴会,亲自给查继佐敬酒上菜。

席上歌舞美妙,各种乐器合奏,各位将领一个接一个地站起来给查继佐敬酒,直到天亮才散席。从此,查继佐在六奇家居住了一年,行装积累到极大的数目。

六奇又用三千两银子为查继佐做寿礼,送给他的锦缎、珠宝、珊瑚、犀角、象牙之类的财宝更是多的无法计算。 当初,查继佐在惠州吴六奇幕府时,有一天游赏后花园,园里有一块美如玉的石头,查继佐深为赞赏,认为这石头非常奇特。

再次去后花园,这块石头却不见了。查继佐打听它的下落,才知道吴六奇已经用大船把这块石头运到浙江海宁去了。

如今石头仍然保存在查家。

3. 杂诗明丰坊翻译成现代文

杂诗明丰坊孤松挺穹壁,下临万里波。

激湍啮其根,惊飚撼其柯。纷纷穴赤蚁,袅袅缠青萝。

群攻未云已,生意当如何。严霜一夕坠,高标复嵯峨。

君子固穷节,感慨成悲歌。题解《杂诗》,五言古风,押歌韵。

诗题一作“离诗”。作者丰坊(1492 -1563),字人叔,一字存礼,后更名道生,更字人翁,号南禺外史。

明朝书法家、篆刻家、藏书家,鄞县(今浙江宁波)人。丰坊玩世不恭,不拘法理,性情孤僻。

嘉靖二年(1523)进士及第,被委任为南京吏部考功主事。仕至礼部主事。

“改南考功主事,因吏议免官”。丰坊晚年穷困潦倒,寄居于寺庙,病逝于僧舍。

为人逸出法纪外,而书学极博,五体并能。诸家自魏、晋及明靡不兼通规矩,尽从手出。

工于执笔,以故其书大有腕力。唯喜用枯笔,稍乏风韵。

尤擅草书。故宫博物院有其嘉靖二十一年(1542)草书诗卷。

嘉靖四十一年(1562)书《古诗十九首》卷。家藏古碑刻甚富,临摹乱真,为人撰定法书,以真易赝、不可穷诘。

工篆刻,善画山水,不师古人,自成一家,兼写花卉。丰氏原为鄞县大姓,历代为官,代出闻人。

丰坊自己博学工文,尤精书法,家有万卷楼,藏书数万卷,负郭田千余亩,尽鬻以购法书名贴,又常夜以继日,心摹手追,故书学极博,五体并能,晚年更是潦倒于书淫墨癖之中。黄宗羲《丰南禺别传》曾对他有很形象的描写:“读书注目而视,瞳子尝堕眶外半寸,人有出其左右,不知也。”

丰坊不善治家理财,故后来家财丧失殆尽,其万卷楼藏书中的宋椠和写本,为门生辈窃去十之有六,后又不幸遭大火,故所存佳本已无多。丰坊原与天一阁范钦交往颇深,早时范钦曾从万卷楼抄书,丰坊亦曾为范钦作《藏书记》,故万卷楼劫余之书尽售与天一阁,也就是顺理成章之事了。

传世书作以草书为主,有草书《砥柱行》《草书七绝》、《自书诗》和楷中带草的《逍遥游》等,另著有《藏书记》《书诀》《〈易〉辩》《古书世学》《〈鲁诗〉世学》《〈春秋〉世学》《〈诗〉说》《万卷楼遗集》等。诗意孤生的松树挺立在高高的崖壁上,崖壁下面正对着的是万里的水波。

急速奔流的江水侵蚀着孤松的根,惊天怒海的狂风摇撼孤松的树枝。林下地上洞穴内很多红色的蚂蚁,纤长柔美的松萝缠绕着高挺的树。

猛烈的冷风从四面八方攻击不止,山林中茂密草木的生命力会怎样?凛冽的浓霜一夕之间就降临人间,那些高挺的树木仍然是高耸入云。君子一直固守着贫贱穷困的高节,愤激慷慨的情绪变成了悲壮的歌。

注释1、孤松:单独生长的松树。晋陶潜《归去来兮辞》:“景繄繄以将入,抚孤松而盘桓。”

唐张说《遥同蔡起居偃松篇》诗:“清都众木总荣芬,传道孤松最出群。”2、穹壁:高高的崖壁。

3、下临:下对;下视。汉枚乘《七发》:“上有千仞之峰,下临百丈之溪。”

南朝齐王巾《头陁寺碑文》:“飞阁逶迤,下临无地。”唐王勃《滕王阁序》:“层峦耸翠,上出重霄;飞阁流丹,下临无地。”

唐杜甫《寄董卿嘉荣》诗:“下临千仞雪,却背五绳桥。”4、激湍(tuān):急流。

晋潘岳《西征赋》:“交渠引漕,激湍生风。”晋王羲之《兰亭集序》:“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明刘基《平西蜀颂序》:“是故冬寒之极,必有阳春;激湍之下,必有深潭。”陈去病《夜宿张家口独步通桥望月》诗:“依稀月有声,静探乃激湍。”

陈毅《水调歌头·四游良口》词:“又看激湍隧引,地下厂房发电,轧轧奏铙歌。”5、惊飚(biāo):同“惊飙”。

指狂风。《南齐书·苏侃传》:“惊飊兮瀄(zhì)汩,淮流兮潺湲。”

唐李商隐《送从翁从东川弘农尚书幕》:“是非过别梦,时节惨惊飊。”6、柯:树枝。

《艺文类聚·吴均·与朱元思书》:“横柯上蔽。”7、纷纷:众多的样子。

(1)乱的样子。《管子·枢言》:“纷纷乎若乱丝,遗遗乎若有从治。”

宋王安石《桃源行》:“重华一去宁复得?天下纷纷经几秦。”明沈采《千金记·封王》:“过长亭短亭,乱纷纷道蔽旌旗影。”

沙汀《航线》:“于是他们便纷纷嘈吼起来。”(2)众多的样子。

晋陶潜《劝农》诗之三:“纷纷士女,趋时竞逐。”宋苏轼《论会于澶渊宋灾故》:“春秋之际,何其乱也。

故曰春秋之盟无信盟也,春秋之会无义会也。虽然,纷纷者天下皆是也。”

《红楼梦》第29回:“荣国府门前车辆纷纷,人马簇簇。”茅盾《色盲》五:“但在电车又停了时,许多人纷纷下去,他亦惘惘然跟着走到马路上。”

(3)烦忙;忙乱。《孟子·滕文公上》:“何为纷纷然与百工交易?”唐元稹《馀杭周从事以十章见寄词调清婉难于遍酬聊和诗首篇以答来贶》:“扰扰纷纷旦暮间,经营闲事不曾闲。”

宋王安石《尹村道中》诗:“自怜许国终无用,何事纷纷客此身。”8、赤蚁:也作“赤螘”“赤蛾”。

传说中的赤色大蚁。《楚辞·招魂》:“赤螘若象,玄蜂若壶些。”

王逸注:“螘,一作蚁……言旷野之中有赤蚁,其状如象。”《山海经·海内北经》“大蜂其状如螽,朱蛾其状如蛾”晋郭注引《楚辞》作“玄蜂如壶,赤蛾如象”。

宋梅尧臣《赤蚁。

4. 《唐书.柳宗元别传》的原文 译文 注解

臣伏见天后时(1),有同州下邽人徐元庆者(2),父爽为县吏赵师韫所杀(3),卒能手刃父仇,束身归罪。

当时谏臣陈子昂建议诛之而旌其闾(4);且请“编之于令,永为国典”。臣窃独过之(5)。

臣闻礼之大本(6),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子者杀无赦。

刑之大本,亦以防乱也。若曰无为贼虐,凡为理者杀无赦。

其本则合,其用则异,旌与诛莫得而并焉。诛其可旌,兹谓滥;黩刑甚矣(7)。

旌其可诛,兹谓僭(8);坏礼甚矣。果以是示于天下,传于后代,趋义者不知所向,违害者不知所立,以是为典可乎?盖圣人之制(9),穷理以定赏罚,本情以正褒贬,统于一而已矣。

向使刺谳其诚伪(10),考正其曲直,原始而求其端(11),则刑礼之用,判然离矣。何者?若元庆之父,不陷于公罪,师韫之诛,独以其私怨,奋其吏气,虐于非辜,州牧不知罪(12),刑官不知问,上下蒙冒(13),吁号不闻;而元庆能以戴天为大耻(14),枕戈为得礼(15),处心积虑,以冲仇人之胸,介然自克(16),即死无憾,是守礼而行义也。

执事者宜有惭色,将谢之不暇(17),而又何诛焉? 其或元庆之父,不免于罪,师韫之诛,不愆于法(18),是非死于吏也,是死于法也。法其可仇乎?仇天子之法,而戕奉法之吏(19),是悖骜而凌上也(20)。

执而诛之,所以正邦典(21),而又何旌焉? 且其议曰:“人必有子,子必有亲,亲亲相仇,其乱谁救?”是惑于礼也甚矣。礼之所谓仇者,盖其冤抑沉痛而号无告也;非谓抵罪触法,陷于大戮。

而曰“彼杀之,我乃杀之”。不议曲直,暴寡胁弱而已。

其非经背圣,不亦甚哉! 《周礼》(22):“调人(23),掌司万人之仇。凡杀人而义者,令勿仇;仇之则死。

有反杀者,邦国交仇之。”又安得亲亲相仇也?《春秋公羊传》(24)曰:“父不受诛,子复仇可也。

父受诛,子复仇,此推刃之道(25),复仇不除害。”今若取此以断两下相杀,则合于礼矣。

且夫不忘仇,孝也;不爱死,义也。元庆能不越于礼,服孝死义,是必达理而闻道者也。

夫达理闻道之人,岂其以王法为敌仇者哉?议者反以为戮,黩刑坏礼,其不可以为典,明矣。 请下臣议附于令。

有断斯狱者,不宜以前议从事。谨议。

[1]作品注释 (1)伏见:看到。旧时下对上有所陈述时的表敬之辞。

下文的“窃”,也是下对上表示敬意的。天后:即武则天(624—705),名曌(即“照”),并州文水(今山西省文水县)人。

655年(唐高宗李治永徽六年)被立为皇后,李治在世时即参预国政。后废睿(ruì)宗李旦自立,称“神圣皇帝”,改国号为周,在位十六年。

中宗李哲复位后,被尊为“则天大圣皇帝”,后人因称武则天。 (2)同州:唐代州名,辖境相当于今陕西省大荔、合阳、韩城、澄城、白水等县一带。

下邽(guī):县名,今陕西省渭南县。 (3)县吏赵师韫:当时的下邽县尉。

(4)陈子昂(661—702):字伯玉,梓州射洪(今四川省射洪县)人。武后时曾任右拾遗,为谏诤之官。

旌(jīng):表彰。闾:里巷的大门。

(5)过:错误,失当。 (6)礼:封建时代道德和行为规范的泛称。

(7)黩(dú)刑:滥用刑法。黩,轻率。

(8)僭(jiàn):超出本分。 (9)制:制定,规定。

(10)刺谳(yàn):审理判罪。 (11)原:推究。

端:原因。 (12)州牧:州的行政长官。

(13)蒙冒:蒙蔽,包庇。 (14)戴天:头上顶着天,意即和仇敌***同生活在一个天地里。

《礼记·曲礼上》:“父之仇,弗与***戴天。” (15)枕戈:睡觉时枕着兵器。

(16)介然:坚定的样子。自克:自我控制。

(17)谢之:向他认错。 (18)愆(qiàn):过错。

(19)戕(qiāng):杀害。 (20)悖骜(bèi ào):桀骜不驯。

悖,违背。骜,傲慢。

(21)邦典:国法。 (22)《周礼》:又名《周官》,《周官经》,儒家经典之一。

内容是汇编周王室的官制和战国时代各国的制度等历史资料。 (23)调人:周代官名。

(24)《春秋公羊传》:即《公羊传》,为解释《春秋》的三传之一(另二传是《春秋左氏传》和《春秋谷梁传》)。旧题战国时齐人、子夏弟子公羊高作,一说是他的玄孙公羊寿作。

(25)推刃:往来相杀。[1]作品译文 据我了解,则天皇后时,同州下邽县有个叫徐元庆的人,父亲徐爽被县尉赵师韫杀了,他最后能亲手杀掉他父亲的仇人,自己捆绑着身体到官府自首。

当时的谏官陈子昂建议处以死罪,同时在他家乡表彰他的行为,并请朝廷将这种处理方式“编入法令,永远作为国家的法律制度”。我个人认为,这样做是不对的。

我听说,礼的根本作用是为了防止人们作乱。倘若说不能让杀人者逍遥法外,那么凡是作儿子的为报父母之仇而杀了不应当算作仇人的人,就必须处死,不能予以赦免。

刑法的根本作用也是为了防止人们作乱。倘若说不能让杀人者逍遥法外,那么凡是当官的错杀了人,也必须处死,不能予以赦免。

它们的根本作用是一致的,采取的方式则不同。表彰和处死是不能同施一人的。

处死可以表彰的人,这就叫乱杀,就是滥用刑法太过分了。表彰应当处死的人,这就是过失,破坏礼制太严重了。

如果以这种处理方式作为刑法的准则,并传给后代,那么,追求正义的人就不知道前进的方向,想避开祸害的。

5. 文言文 《好好先生》 译文

好好先生

解释:一团和气、与人无争、不问是非曲直、只求相安无事的人。

① 《世说新语·言语》“南郡庞士元闻司马德操在颍川”刘孝标注引《司马徽别传》:“扞徽呴居荆州,知刘表性暗,必害善人,乃括囊不谈议。时人有以人物问徽者,初不辨其高下,每辄言‘佳’。其妇谏曰:‘人质所疑,君宜辩论,而一皆言“佳”,此人所以咨君之意乎?’徽曰:‘如君所言亦复“佳”。’其婉约逊遁如此。”后称不问是非曲直、一团和气、只求相安无事的人为“好好先生”。

② 指善良的人,好人。

相关故事:

后汉时候的司马徽从来不说别人的短处、坏处,他跟人说话时,不论是美的还是丑的、好的还是坏的,他都说好。别人问他“身体好吗?”,他就回答“好”。曾经有个人告诉他,自己的孩子死了,司马徽回答说:“非常好。”结果他妻子就责备他说:“别人因为你品德好,才告诉你这件事,为什么你听到人家的孩子死了,你也说好呢?”司马徽接着说:“你说的这些话也非常好!”今天我们所说的“好好先生”,就是从这里来的。

后来人们常用“好好先生”来形容那些是非不分,不敢得罪人,只求平安无事的人。

文言文:

后汉司马徽不谈人短,与人语,美恶皆言好。有人问徽:「安否?」答曰:「好。」有人自陈子死,答曰:「大好。」妻责之曰:「人以君有德,故此相告,何闻人子死,反亦言好?」徽曰:「如卿之言,亦大好!」今人称「好好先生」,本此。

译文:

东汉末年的司马徽从来不谈论别人的短处,美丑都说“好”。有人问司马徽:“身体好吗?”他回答说:“好。”有人告诉他自己儿子的死讯,他回答说:“很好。”

他太太责备他说:“人家是认为你有德行,才把儿子的死讯相告,哪有听说别人死了儿子,反而说很好呢?”司马徽说:“像您刚才的话,也很好!”如今世人所称的“好好先生”一语,其出处就来自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