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一:公司的职务有哪些 1 高层管理职位
1.总经理(总裁)
2.副总经理
3.人力资源总监 6
4.财务总监(CFO)
5.营销总监
6.市场总监(CMO)
7.销售总监
8.生产总监
9.运营总监
10.技术总监(CTO)
11.总经理助理
2 人力资源管理职位
1.人力资源经理
2.人力资源助理
3.人力资源专员
4.招聘主管
5.员工培训与发展主管
6.培训师
7.培训专员
8.绩效考核主管
9.薪资福利主管
10.薪酬分析师
11.人力资源信息系统经理
12.员工记录经理
3 财务与会计职位
1.财务经理
2.财务助理
3.预算主管
4.财务成本控制主管
5.应收账款主管
6.会计主管
7.资金主管
8.投资主管
9.融资主管
10.财务分析师
11.预算专员
12.投资分析专员
13.资本市场分析专员
14.核算专员
15.税务专员
16.出纳员
17.簿记员
18.收银员
4 行政管理职位
1.行政经理
2.行政助理
3.行政主管
4.总经理秘书
5.秘书
6.翻译
7.档案员
8.前台
9.行政事务管理专员
10.物业主管
11.法律事务主管
12.法律事务助理
13.法律顾问
14.公司律师
15.战略部主管
5 市场营销职位
1.市场部经理
2.市场助理
3.客户开发主管
4.客户维护主管
5.客户关系主管
6.市场调研主管
7.市场研究专员
8.市场策划主管
9.市场拓展经理
10.促销主管
11.广告企划主管
12.媒介推广专员
13.公关主管
14.公关助理
15.客户代表
16.美工
17.产品主管
18.产品助理
6 销售职位
1.销售部经理
2.销售助理
3.大区经理
4.办事处经理
5.店面经理
6.渠道经理
7.销售代表
8.销售统计员
9.电话销售代表
7 生产职位
1.厂长
2.副厂长
3.生产主管
4.制造部经理
5.工程技术部经理
6.生产工程师
7.工业工程师
8.供应商管理工程师
9.产品设备工程师
10.车间主任
11.生产调度员
12.质量控制主管
13.质检员
14.质量安全技工
8 物流职位
1.采购经理
2.采购工程师
3.采购专员
4.物流经理
5.物流规划专员
6.材料管理专员
7.仓储主管
8.仓库管理员
9.商品保管员
10.货运主管
11.商品储运员
12.商品护运员
13.理货员
9 技术职位
1.技术主管
2.技术支持经理
3.研发主管
4.产品规划主管
5.产品开发工程师
6.产品开发技术员
7.产品质量工程师
8.质量工程师
9.安全工程师
10.安全员
11.包装设计师
12.材料工程师
13.模具工程师
14.机械工程师
15.工艺工程师
16.电气工程师
17.电子工程师
18.食品工程师
19.环境检测工程师
20.环境治理工程师
21.通讯测试工程师
22.通讯工程师
23.......>>
问题二:企业中的员工可以分为哪几类? 企业最看重的是价值,我在这里针对员工的创造价值把员工分为三种类型:物超所值型、收支平衡型、亏本型。(这里的员工是指除老板以外的所有人)
下面我结合公司的内部和外部以及公司金字塔结构的各个阶层来大概分析一下这三种类型的员工。
第一种类型--物超所值型。此种类型的员工一般可归为两类:
一类是综合素质都比较平均,并且每一方面都比较突出,这类员工一般能为公司创造直接或长远的利益,他们有责任心,人事关系处理得当,很遵守公司制度,有处理潜在危机的意识,而且随时能够维持好公司的企业形象。总之这类员工在别人看来是全能型人才,即使处在金字塔的最底端,他们也会慢慢的往上稳步发展,伴随公司一起成长,忠诚度也相对来说很高,一般都会成为公司元老级人物。缺点就是太稳固,公司面临转型期,需要突破的阶段,这些员工不能破冰。
另一类则是某一方面特别的突出,比如利益方面,一个人就可能为整个公司取得特别大的利益;或者社会关系特别硬,三教九流,无往不利;又或者人事管理方面特别突出,能带领着公司团队发挥出团队的最大潜能。这类员工一般一上来就会处金字塔的中上端,在别人看来很有才能,公司丢失了这样人才,一时半会还真不容易找替代人才。但是缺点是虽然能够公司脱离困境,但是对自身来说,能力很难再往上突破,同时对公司忠诚度不是很高,因为他们的才华就是他们的资本,他们可以选择哪里能得到最高的收益。
第二种类型--收支平衡型。此类员工的特点就是普通,也就是金字塔的中层及中下层聚集人群。这些人大都是综合素质平均,或者某一方面比较突出埂这些员工最大的特点就是稳定,好管,人多。他们是公司制度的主要执行者,比较有责任心,但是又会因为自己无伤大雅的小私心而让责任变得可有可无。这些人必不可少,但又没有任何人可以无法替代,他们构成了公司最稳固的力量。但是在创业初期,转型期,以及危机时期,几乎不能发挥有影响力作用。
第三种类--亏本型。这类员工很神奇,他们几乎可以处在金字塔除了最高端以外的任何阶层,这类员工的特点主要是某方面存在特别大的缺陷,比如责任心一点都没有,这样就导致这类员工不会考虑一点公司的利益,他们只是计较自己是不是清闲,只要应付好领导眼前的任务就可以了。又比如人事问题一团糟,对内可以让公司人事不团结,乌烟瘴气,对外和客户没法相处。又或者品性特别有问题等等此类问题,这种员工来到公司里,老板只能是早日把他请走吧~
问题三:企业策划部经理属于哪个职位类别 公务员职位按照公务员职位的性质划分的不同类别
执法类
指行政机关中直接履行监管、处罚、稽查等现场执法职责的职位。这是行政执法类职位的本质特征。与 *** 机关的综合管理类、专业技术类职位相比,行政执法类职位具有下列特点:一是纯粹的执行性。只有对法律法规的执行权,而无解释权,不具有研究、制定法律、法规、政策的职责。这一点,与综合管理类职位的区别尤为明显。二是现场强制性。依照法律、法规现场直接对具体的管理对象进行监管、处罚、强制和稽查。行政执法类职位主要集中在公安、海关、税务、工商、质检、药监、环保等 *** 部门,且只存在于这些 *** 部门中的基层单位。
设置行政执法类职位,有利于为基层执法公务员提供职业发展空间,激励他们安心在基层做好行政执法工作。基层一线行政执法队伍将近200万,是社会管理与市场监管职能的直接履行者,是 *** 形象的窗口,是老百姓接触最多的特定公务员群体。基层执法部门的机构规格低,绝大多数处于科级以下,根据统计,70%左右的基层一线执法公务员只有办事员和科员两个职业发展台阶,但公务员队伍的基数较其他部门要大得多,这就导致了一线执法公务员队伍的职业发展空间狭小,影响他们的积极性。设置行政执法类职位,还有利于加强对一线执法公务员队伍的管理和监督。规范执法岗位职责,严格其任职资格条件,可以更好地规范执法行为,更好地提高一线行政执法队伍的专业化水准,更好地落实执法责任追究制度。
设立行政执法类职位具有现实可行性。一些执法系统比较健全的岗位责任体系与不断成熟的信息化管理手段为设置行政执法类职位提供了基本条件。对行政执法人员特有的管理制度,如持证上岗制度也为对行政执法人员实行专门的管理创造了条件。
技术类
指机关中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履行专业技术职责,为实施公***管理提供专业技术支持和技术手段保障的职位。与其他类别职位相比,专业技术类职位具有下列三个特征:一是具有只对专业技术本身负责的纯技术性。二是专业技术类职位与其他职位相比具有不可替代性。三是技术权威性。这种权威性体现在技术层面上,为行政领导决策提供参考和支持,最终的行政决策权仍属于行政领导。如公安部门的法医鉴定、痕迹检验、理化检验、影像技术、声纹检验,国家安全部门的特种技术、特种翻译,外交部门的高级翻译等职位。需要指出的是,机关工作大多需要一定的专业知识,许多职位还需要一定的专业技术知识,但并不是需要专业技术知识的职位都是专业技术职位,专业技术职位与需要专业技术知识的职位,不是一个概念。
划分和设置专业技术类职位主要是为从事专业技术工作的公务员提供职业升降阶梯,吸引和稳定不可缺少的相关专业技术人才,激励他们立足本职岗位,成为本职工作的专门家。设置专业技术职位也是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推进 *** 职能转变的内在要求。加入世贸组织后,关税壁垒逐步取消,“技术性贸易壁垒”这种非关税措施将成为保护国家经济利益的主要手段。 *** 中专业技术人才的能力,从一个方面体现了一个国家保护本国经济利益的 *** 能力。有关部门前一段在公安、安全机关进行的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制度的试点工作,为专业技术类职位的设置积累了经验。
管理类
指机关中除行政执法类职位、专业技术类职位以外的履行综合管理以及机关内部管理等职责的职位。这类职位数量最大,是公务员职位的主体。综合管理类职位具体从事规划、咨询、决策、组织、指挥、协调、监督及机关内部管理工作。
需要说明的是,公务员队伍中除上述三类职位外,还有法官、检察官职位。该类职位分别行使国家的审判权与检察权,与其他类别职位的性质、特点存在明显区别。法官......>>
问题四:什么是岗位类别等级 什么是岗位归级法
岗位归级法与岗位参照法有些相象,不同的是,它没有进行参照的标准岗位。它是将企业的所有岗位根据工作内容、工作职责、任职资格等方面的不同要求,将分不同的类别,一般可分为管理工作类、事务工作类、技术工作类及营销工作类等。然后给每一类确定一个岗位价值的范围,并且对同一类的岗位进行排列,从而确定每个岗位不同的岗位价值。
岗位归级法是岗位排列法的改革,是在岗位分析基础上,采用一定的科学方法,按岗位的工作性质、特征、繁简难易程度、工作责任大小和人员必须具备的资格条件,对企业全部(或规范范围内)岗位所进行的多层次的划分,即先确定等级结构,然后再根据工作内容对工作岗位进行归类。
这种方法中,最关键的一项工作是确定等级标准。各等级标准应明确反映出实际上各种工作在技能、责任上存在的不同水平。在确定不同等级要求之前,要选择出构成工作基本内容的基础因素,但如何选择因素或选取多少则依据工作性质来决定。在实际测评时,应注意不能把岗位分解成各构成要素,而是要作为整体进行评定。岗位分类同企业单位以外的职业分类标准存在密切的联系。各类职业分类标准是以企业单位、国家机关岗位分类为基础制定的。一旦这类标准建立之后,企业单位在进行岗位分类时,便可依据、参照或执行这类标准。
适 用:生产单一、岗位较少的中小企业。
[编辑]岗位归级法的具体操作步骤
1、 岗位分析。
和其他方法一样,岗位分析是基础的准备工作。由企业内专门人员组成的评定小组,收集各种有关的资料、数据,写出调查报告。
2、岗位分类。
按照生产经营过程中各类岗位的作用和特征,首先将全部岗位划分为若干个大类。然后在划分大类的基础上,再进一步按每一大类中各种岗位的性质和特征,划分为若干中类。最后,再根据每一种类中反映岗位性质的显著特征,将岗位划分为若干小类。
3、 建立等级结构和等级标准。
由于等级数量、结构与组织结构有明显的关系,因此这一步骤比较重要和复杂。它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 确定等级数量。等级的数量取决于工作性质、组织规模、功能的不同和有关人事政策。不同企业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选择一定的等级数量,并没有同一的规定和要求。但无论是对单个的职务还是对组织整体都要确定等级数量。
(2) 确定基本因素。通过这些基本因素测评每一职位或工作岗位的重要程度。当然,不同的机构选择的因素也不同,应根据实际情况灵活处理。
(3) 确定等级标准。因为等级标准为恰当的区分工作重要性的不同水平以及确定工作评价的结果提供了依据,所以它是这一阶段的核心。在实际操作中,一般是从确定最低和最高的等级标准开始的。
4、 岗位测评和列等。
等级标准确定后,对岗位的测评和列等就根据这些标准,将工作说明书与等级标准逐个进行比较,并将工作岗位列入相应等级,从而也评定出不同系统、不同岗位之间的相对价值和关系。
对小企业来说归级法的实施相当简单,若应用到由大量工作人员的大企业,则会变得很复杂。
希望对你有用。
问题五:职务、岗位、职位的区别? 简单地讲,职位是指企业的某个员工需要完成的一个或一组任务。
职务表示的是工作的类别,而职位表示的是工作任务;职务与机构没有直接的关系(确切地说,一个职务可为多个部门所有,而一个部门也可以有多个职务),职位与机构有直接的关系(即一个职位只能为某个具体的部门所拥有)
岗位与人对应,只能由一个人担任,一个或若干个岗位的***性体现就是职位,即职位可以由一个或多个岗位组成。比如:制造型企业的生产部门的操作员是一个职位,这个职位有很多的岗位的员工担任,如果具体到某个工序的,就是岗位了
问题六:企业员工类别都包括什么 员工中的员指“职员”:是指领班/工程师以上的行政管理人员。
员工中的工指“工人”:是指生产一线的计时工人和普通操作工人,也包括临时工。
计时工人:是指库房管理员、统计员、收货、检验、维修工、工艺员等各种生产一线基础管理人员。
文员:车间一级会计或统计员海也是工人。
问题七:国有企业的在编企业岗位员工是什么意思? 字面上讲是国有企业的正式编制员工。
在编企业工作人员就是具有国家(人事部门)正式编制的工作人员,其基本工资和地方性补助都是财政拨款的触要进入编制都要经过公开招考的。 编制人员和非编制人员都是聘用制的。不存在什么“固定工(其次)合同工(一般)”。非编制人员就是事业单位自行聘用的(包括临时工),就像企业聘用一样,不由财政拨款。
问题八:人事表格中的岗位与职务怎么填写 举例:
岗位:材料会计,职务 会计师之类
问题九:在国企中,什么叫二类员工,什么叫三类员工,怎么分的? 这个是国企的一种劳动用工管理制度。
一类是指:老一代,具有历史意义的员工。例如邮政企业里面的,在邮政成立之初或者邮电分营前的员工。这类员工一般是没有实行劳动合同制就工作的老员工。
二类是指:进入全员劳动合同制之后,单位招聘的员工,实行劳动合同管理,适用劳动合同法。
三类是指:劳务派遣工或者是岗位比较低端,不能担任中高职别的员工。
三类员工的差别主要是:
1、职业晋升。一般二类以上员工才能当中高层。
触 2、福利待遇。例如住房公积金购买比例,购买基数,住房补贴等。
问题十:依据态度和能力将企业员工分为哪几类?各类的表现是什么 常规分类方法
◎ 职能分类法
职能分类法是指把企业中所有职能依据工作性质、权责大小、难易程度以及所需的资格条件的顺序,先横后纵地归入不同的等级,以此作为员工劳动报酬、任免及考评的基本依据。该分类方法的最大优点在于以“事”为中心,因此被大多数企业采用。
职能分类法下的员工管理主要依据职能的横向以及纵向分类标准。处于不同的横向类别之中的员工,其工作职责肯定有所不同。对不同职能进行科学的横向划分以及在同一类别的职能中进行科学的绩效评估就成为职能分类法的关键所在。
◎ 品位分类法
品位分类法是将品(官阶,等级)和位(职位)作为分类评价的基本要素,以员工所具有的资格条件为主要依据,以职务或级别高低来确定待遇。品位分类法更多地应用于公***部门的人力资源管理过程中,比如法国将其公务员分为A、B、C、D四类,具有严格的等级特征;而德国则分为简单职务、中等职务、上等职务和高级职务。在业务比较单一、已经形成明显的核心竞争力或者是组织结构比较简单的企业以及企业内部某一特定部门,这种员工分类方法还是比较实用的。比如以销售为主导业务的企业,可以根据市场执行情况,分为总经理、区域市场经理、门市经理三个等级。品位分类法的最大用途是提供人员考核、晋升、薪酬的依据。但是以“人”为依据而不是以“事”为依据的品位分类法,最终还是无法得到企业界普遍采用。因为,“事”作为企业有序运营的根本,是无法严格地划分出等级的。
◎ 混合分类法
总体来说,职能分类法以及品位分类法是目前企事业单位中应用得比较多的员工分类方法,也得到了实践的认可。企业在人力资源管理实践中,更多的是将职能和品位分类方法结合使用,前提是以职能分类法为主。这种混合分类法,在大规模、集团化运作的企业中运用得尤其频繁。
市场价值导向的分类方法
◎ 基于人力资本视角的分类法
D. Lepakt和S.
Snell从人力资本理论视角出发,认为人力资本的特征主要是价值性和稀缺性。按此标准,可以将员工划分为核心员工、独特员工、通用员工和辅助员工。
核心员工:高价值-高稀缺的员工。他们掌握了特殊的知识和技能,而这些知识和技能与企业的核心能力密切相关,能够为企业战略目标做出卓越贡献,比如微软的研发工程师就属于此类。
独特员工:低价值-高稀缺的员工。他们有非常特殊的、不易习得的知识和技能,因此相对紧缺,其价值贡献是至关重要的,但不与企业核心能力直接相关,比如企业的法律顾问等。
通用员工:高价值-低稀缺的员工。他们掌握的知识、技能能够为执行企业的战略目标贡献价值,与企业核心能力相关,但是在劳动力市场却很容易获得,比如会计、营销人员等。
辅助员工:低价值-低稀缺的员工。他们掌握普通的知识和技能,极易在劳动力市场获得,对于企业来讲,他们主要从事操作性工作,其贡献价值与企业核心能力间接相关。
对于这四类员工的管理,应有所区别。必须注重核心员工的内部开发和长期承诺,为了使他们的贡献最大化,企业可以考虑适当授权鼓励他们参与决策和工作上的自主。此外,可以考虑因人设岗、量身定制,根据员工的特点建立以培训开发结果为导向的考核制度和以激励为目的的高薪酬制度。对独特员工的管理比较简单,主要是建立长期合作的伙伴关系,注重合作、联盟关系的维护即可。这一类员工最好采取团队方式进行管理,注重与这些知识团队的沟通、信息***享以及为其知识支付合理报酬等。对通用员工的管理,要以职位为核心,关注围绕岗位需要来考察任职者的专业特长和技能,注重直接获得员工即期的生产效率和价值。因此,在招聘环节,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