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的教学思考:
在统编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编者安排了了一个语文要素“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旨在锻炼学生读懂自然段、学会从自然段中提取主要信息的能力。
理解“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首先需要搞清楚,什么样的句子是“关键语句”。
关于什么是关键语句,目前没有哪个部门做出统一的规定。笔者在知网以“关键语句”作为主题按照文章标题进行搜索,总***搜索到与语文教学相关的七篇文字,每一位文章作者对“关键语句”概念的界定也不尽相同。
比如:揭示文章主旨的、揭示事物(人物)主要特征的、表达作者情感和思想的、总结性的、概括性的、转折性的、反复出现的、承前启后的、描写议论抒情的。有的作者从“句子对文章表现内容和思想所起作用的角度定义”,有的是从文章的形式的角度定义,也有的把形式与内容混合在一起来定义,就如同我所罗列的内容一般。
怎么理解教材编者安排的“借助关键词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中的“关键语句”?
我觉得,我们首先得先理解“关键”这个词语。《现代汉语词典》(1995年印刷)中,关于“关”的解释中又一项是“古代在交通险要或边境出入的地方设置守卫处所”,还有一项是“比喻事物重要的转折点或者不容易度过的一段时间”。
关于“键”的解释是:“使轴与齿轮、皮带轮等连接并固定在一起的零件”,从这个字的解释来看,离开了“键”,机械的“轴、齿轮和皮带轮就不能协调统一的转动”。综合这两层意思,词典中对关键的解释是:“比喻事物最关紧要的部分;对情况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由于文章是由一句句话、一段段话组合而成的,与“键”和“轴、齿轮和皮带轮”组成一个运转整体类似,所以,我们在界定什么是“关键语句”的时候,可以参照“键”的解释和作用来思考——“关键语句”。
从作者的角度来说,主要是在文章当中起到类似“键”的那个核心作用的句子,它应该是一篇文章或者一个段落的灵魂,这个句子指挥着其他句子来完成表达一个意思、一种思想观点、一种情感态度。
从读者的角度来说,就是要看看文章的若干句子、段落之间,哪个是具有类似于“键”的作用的,在直接地在表达着作者要表达的意思、思想观点和情感态度,活着在表达上起着“统领”的作用,这个或者这些句子就是“关键语句”。
所以,“关键语句”的关键,还是在“表现内容上面”而不是在形式上面,并不是所有的“承前启后、修辞手法”这样的句子,都是关键语句,确定关键语句应该着眼于“内容特点、思想观点、情感态度”的集中表现或者概括。
“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这句话中,需要认真思考的另外一个词语是“概括”。
“概括”是逻辑思维的一个概念。从逻辑思维表述看,“概括”是一类事物的***同的本质属性综合并表述下来的过程,也是用这样的概括去认识其他同类事物本质属性的过程。从阅读文章提取信息的过程来讲,概括是“把文章各部分内容的所表达的***同意思或主要意思进行归结然后简明扼要的表述下来”。
“归结***同意思,需要对各个部分内容内容的属性进行分析,找到***同点”;“归结主要意思,则需要对文章所写各部分内容进行比较,进行主次区分”或者“对文章内容进行梳理,理出文章内容主干”。
概括一段话的意思,就是认真读这一段话 “分析段落中每一句话的意思,然后看看每句话有什么***同的意思,归结下来,简要表述”,或者“分析这段话中的句子,之间的关系,看他表达一个怎样的意思”。
“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意思是阅读的时候,得能够区分这一段话中的每个句子都在讲什么,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有些段落,某个句子就是直接概括了其他句子所表达的“***同意思”的,读完一段话,如果有这样的句子,就用这句话来做概括这段话的大意。
前面对“关键词句”、“概括”以及“借助关键词句概括一段话的意思”进行比较繁琐的分析,是想强调“概括一段话的大意”,是需要经历过程的,这个过程,就是逻辑思维的过程。
教学中落实“概括一段话大意”的过程,只要引导学生去进行“句子主要意思分析、不同句子所表达内容中***性或者主要意思认识、对***性的归纳和对主要内容的梳理、简要表述、认识在这一段话中哪个句子已经简明地表达了这个***性”的过程练习的。
“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的学习基础分析。
关于“借助关键语句概括一段话的大意”,编者在三年级下册做出安排,并不突兀。这个项目,在三年级上册已经做了蕴伏。
在三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编者安排了 “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的意思”。上册第六单元的“关键语句”与下册第四单元的“关键语句”意思是一样的,只不过上册第六单元强调的是“理解一段话的意思”,就是理解“段落中不同的句子写出来了什么***同的‘意思’”,这个意思就是段落的主要的意思。
当然,借助“关键语句理解”一段话,既要理解关键语句的意思,又得读懂其他句子与关键语句的关系,进而读懂段落写了什么意思。只是,在上册,对“概括段意”还不做具体要求。
比如:《富饶的西沙群岛》第二段: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有深蓝的,淡青的,淡绿的,杏黄的。一块块,一条条,相互交错着。因为海底高低不平,有山崖,有峡谷,海水有深有浅,从海面看,色彩就不同了。
这段话中的关键语句是“西沙群岛一带海水五光十色,瑰丽无比”其他句子,具体讲的是“色彩和美丽,还有出现这么多色彩的原因”
再比如:《海滨小城》的第4段:“小城里每一个庭院都载了很多树。有桉树、椰子树、橄榄树、凤凰树,还有别的许多亚热带树木。初夏,桉树叶子散发出来的香味,飘得满街满院都是。凤凰树开了花,开得那么热闹,小城好像笼罩在一片片红云中。”
在这一段话中,关键语句是“小城的每一个庭院里都栽了很多树。”下面具体讲“栽了多少树,哪些树”。开头的句子没有写这么多书怎么样。但是,接下来的段落有一句话“小城的公园更美”、结尾又说“这座海滨小城真实又美丽又整洁”。
虽然在第4段话中没有说明“美丽、整洁”特征的关键语句,但把上下文结合起来,就知道这段话主要讲的是“小城的庭院很美丽”的意思。
在下册第三单元,编者安排了“围绕一个意思把一段话写清楚”。这个意思,出现在文章当中的话,自然就是能够表达主要内容、主要特点、思想观点的,那就是关键语句。
比如《赵州桥》第3自然段:“这座桥不但坚固,而且美观。桥面两侧有石栏,栏板上雕刻着精美的图案:有的刻着两条相互缠绕的龙,嘴里吐出美丽的水花;有的刻着两条飞龙,前爪相互抵着,各自回首遥望;还有的刻着双龙戏珠。
所有的龙似乎都在游动,真像活了一样。”这段话主要是围绕着“赵州桥而且美观”这个意思来写的。这一单元中的《一幅扬名中外的画》的很多段落也具有这样的特点。
我们将前面所述定位为“学习基础”,在下册第四单元的交流平台中能够得到验证:交流平台所举的例子,就有前面第三单元的《赵州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