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汉语词典 - 中医学“阴平阳秘”的含义

中医学“阴平阳秘”的含义

阴平阳秘,方是善域

“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黄帝内经.生气通天论》

“平,造字本义:号音稳定悠长,没有起伏变化,表示警情安定。”——《象形字典》

“平”是环境及自身生命中的各种因素,平衡在人可以承受的限界内,人可以籍此安稳地生活(参阅《儒学求义》)。

“平”也是内在的平衡安详,没有激烈的冲动、作为,没有招致恶缘的内在属性。

“秘,金文由门+必构成,篆文由示+必构成”——参阅《象形字典》

“必,造字本义:名词,将多层竹片缠在一起构成的戈、矛等器械的柔韧手柄。”——《象形字典》

手柄是人能把握武器的部位,必象征着能把握事物的关键从而定然能发挥事物的应有作用。所以,必就有了直指期望的结果的“一定的、确保的”的含义。

所以, “秘”的金文含义是:隐藏在门内的,可以把握的事物的关键;篆文含义是:神所指示的,可以把握的事物的关键。秘还有一层意思是:作为要限定在门内、神的指示之内。

所以,“秘”是指在符合自然的规律和趋势的前提下充分地作为,在自然的规律和趋势为依据所划定的限界的范围内作为,以实现必然的成功。

在中国的古典哲学里,阴代表静止,阳代表着运动;阴代表物质,阳代表能量。

爱因斯坦的质能方程告诉人们:物质和能量是可以相互转化的。现代物理学告诉我们:没有不运动的物质,没有没有质量的运动。

《黄帝内经》中对阴阳的相互转化有大量的论述。比如上句话中,“阳强不能密,阴气乃绝”说的是:阳过强就不能在合理的限界内适度地作为,会引起阴气化阳,从而造成阴气的断绝。

阴阳的和合、平衡是万物的正常形态存在的前提, 阳气的耗散消失,物质就必须以阴化阳,以达成新的阴阳平衡,程度低的是对物质的消耗,程度高的,则会引起物质的异变。所以有:“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是说,达到阴平阳秘,精神才能相互涵养,在合适的通道内合理地作为(运动变化)。

值得注意的是:通道在中医学上有着很高的地位,通道的畅通与否,通道的阴阳特性表征着人的健康与否。

中医认为:五脏是藏精(精是引起变化的物质,是身体各部位的营养物质;神是相互作用而成为一体的两精;气是运动变化的微小物质——精)的地方,五脏分别对应着身体各个部位,五脏与相应的部位之间有通道(比如经络、脉络)连通,通道的通畅与否,直接关系到精气是否可以输送的身体的各部位,通道内物质能量的阴阳属性,直接关系到身体各部位是否能得到合适的滋养。人体各部位得不到合适的滋养,就会出现疾病、功能的失常,不能合理应物,而这种失常,又会沿着通道影响内脏。人体各系统的通道是相互连接的,遵循着五行的生克关系而相互影响,体现在病理特征上就是相传化。

所以,通道的情状可以表征一个人身体各部位的正常与否,可以表征人在过去是否合理地应物。比如:脉象能体现人体的各种疾病,高明的中医,通过脉象能知道人得的是什么病,能知道人的生活行为习惯,能在人的生活行为上给人以防病治病的建议。

“阴平阳秘”限定了存在及其作为的范围与边界,限定了存在及其作为的特征与方式,关乎存在及其作为是否顺应自然的规律和趋势,关乎存在是否能依据其意愿得到可期的结果。

因此,阴平阳秘,方是善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