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汉语词典 - 《辞海》中有关蝈蝈的条目是这样的:蝈蝈,昆虫。螽斯的一种。翘短,腹大,雄的前翘基部可摩擦发声。吃植

《辞海》中有关蝈蝈的条目是这样的:蝈蝈,昆虫。螽斯的一种。翘短,腹大,雄的前翘基部可摩擦发声。吃植

按《辞海》的解释:蝈蝈,昆虫,螽斯的一种。翅短、腹大,雄的前翅基部可摩擦发声。吃植物的嫩叶和花,危害农作物。也称之为“歌歌”。孩子根据“吃植物的嫩叶和花”的食性定义,称其为“素食主义者”,挺有思想;挺聪明得可爱!

法布尔对蝈蝈食性的描述却是:“……,它们(蝈蝈)对(蝉)这道菜吃得津津有味,以至于两三个星期间,这个(关蝈蝈的)笼子里到处都是蝉肉被吃光后剩下的头骨和胸骨,扯下来的羽翼和断肢残腿。”,…“对于金龟子一类的昆虫,它(蝈蝈)毫不犹豫地都接受,吃得只剩下翅膀、头和爪子,尤其喜欢有坚硬盔甲保护的昆虫,而且,蝈蝈还吃同类的尸体。孩子们因此产生疑惑,他(她)们通过查阅大量课外资料比对验证,证实法布尔的描述全面,真实;法布尔是对的。于是,孩子们提出:蝈蝈“并非素食主义者”,挺旗帜鲜明!

消息最后终于传到《辞海》的耳朵。还好,与几年前对读者的提问、质疑不理不睬的摆权威身价相比,有所“改正”,这一次编辑部有点“放下架子”对学生的质疑作了“回应”。不过,权威的“权威”依然被保持得很神圣肃穆。他们首先铿锵作响否认《辞海》里关于蝈蝈的定义是错的(别扩大孩子的质疑范围吓着孩子,孩子们的质疑只限定在食性方面)。然后,作了这样的回答:“《辞海》里并没有说蝈蝈一定就只吃素,即使是‘吃植物的嫩叶和花’,也没有说不能吃其他的,因为辞典里没有出现‘只’、‘仅仅’的字样”。雷人!雷人到我不知说什么好,只下意识的直摇头。按这样的逻辑,根本无须定义“吃植物的嫩叶和花”,只需定义“蝈蝈没有吃东西就会饿死”,不是更加“放之四海而皆准”?!,且不至于如权威所顾虑的“说太详细会被人抓小辫子”。(?)

更加不可理喻的是,在对孩子作了这般“回应解释”似乎还不解指责孩子“冒犯权威”、“无知妄为”之恨,进一步近乎强词夺理:“就好比说‘羊’,其肉可食,大家都知道羊肉要熟了才能吃,总不能拿来生肉吃了拉肚子,也怪词典没说明?词典不是食谱。”(为之汗颜,在孩子面前说这番无理幼稚的话),这话里已经蕴涵忍不住露出的“权威”本色,这不明显把孩子的质疑不屑为无知无理的“(责)怪词典”了吗?。来“咬文嚼字”一下更清晰:在“怪词典没有说明?”这句话前面,加了一个分量很重的“也”字,不就是借泛泛的说事,其实是在指责孩子的这一次质疑?,典型的“软包装”的老虎屁股摸不得!

词典作为“工具书”,是受众、尤其是非专业受众,获取各类基本知识的便捷工具,它不是专业类图书,也不是教科书,怎么能苛求受众都是“学者”,能明白你“在《辞海》解释已经注明‘蝈蝈是螽斯科的一种’,在解释‘螽斯科’时,也已说明是杂食动物,所以不言而喻,蝈蝈也是杂食性动物。”的“编辑意图”,而可以曲折地从螽斯条目去返查螽斯的食性,再回过头来弄清楚“蝈蝈也必然跟螽斯一样是杂食性”的“不言而喻”呢?工具书必须对每个词条作明确的解释,不应该把类似的“不言而喻”留给受众,所以,无论如何应该虚心接受孩子的质疑,承认自己的欠缺,因为,反过来说,既然有那么肯定的“不言而喻”作为根据,为什么不直接鲜明地说“蝈蝈是杂食性昆虫”呢?!不言而喻,在没有人提出质疑之前,《辞海》不一定肯定蝈蝈是杂食性的,不然,为什么要定义“吃植物的嫩叶和花”?这样不是更容易“被人抓小辫子”?!,就象这一次被小孩抓了小辫子。

权威不是“维护”出来的,权威存在于人们心中的评价。诚然,浩瀚的《辞海》,不能苛求其没有疏漏,没有错误,但工具书是不允许有一点疏漏,一点错误的,否则它就以讹传讹,混淆真知——《辞海》还有很大修订空间;浩瀚的《辞海》如果只依托少数学者、权威的案头工作,也难发现疏漏,修正错误,所以,受众送上门的提问、质疑(不论是大人还是孩子),其实是修订《辞海》,树立权威最宝贵的辅佐。犯不着“犹报琵琶半遮脸”;更不该那样回应敢于挑战权威的“人小言微”的孩子。

向敢于挑战权威的孩子们致敬!因为,从他(她)们身上,我看到社会进步的阳光!看见进步社会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