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元是什么意思 古文
“元”在文言文中有下列含义: 1、首,人头。《孟子。滕文公下》:“志士不忘在沟壑,勇士不忘丧其元。” 2、为首的。《抱朴子》:“淮阴,良将之元也。” 3、始,开端。《文心雕龙》:“人文之元,肇自太极。” 4、根本,根源。《吕氏春秋》:“爱恶循义,文武有常,圣人之元也。” 5、大。《尚书》:“聿求元圣,与之戮力,” 6、善。《左传》:“高辛氏有才子八人,……天下之人,谓之八元。” 7、气,元气。《吕氏春秋》:“芒芒昧昧,因天之威,与元同气。” 8、古代道家学派用以指万物之本。《春秋繁露》:“元者,为万物之本。” 9、古代历法计算单位。 10、原来,本来。陆游《示儿》:”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参考资料:
元略生下来就很聪慧,幼年时则老练成熟。他广博通晓各种书籍,爱好道义孜孜不倦。孝明帝神龟年间,任黄门侍郎。当时元乂独揽朝政,暴虐地杀死了辅政 大臣。元略秘密地与哥哥相州刺史中山王元熙一道,打算举义兵追究国君身边佞臣的罪行,雄伟的计划没有成功,同谋者之间却产生了罅隙。元略的哥哥弟弟有四人 一起惨遭祸害,只有元略只身一人逃命到了江南。
梁武帝萧衍很早就知道元略的名声,如今又亲眼看见他度量宽宏,学问渊博,因此十分敬重他。萧衍对元略说:“北魏像东平王您这样的有几人呢?”元略回 答说:“我在本朝的时候,黄门侍郎一时缺人,就让我暂时代理一下。至于朝廷上人才之美,百官的众多,就好像凤凰成群,翅膀与翅膀可以互相连接,又如同无数 杞木和梓木连成一片,能把日光遮住。与我不相上下的人,就像赵咨所说的,多到用车子装、用斗去量,也无法数清楚。”萧衍听后大笑。于是就封元略为中山王, 给他一千户人家的封地,与王子相当。又任命他担任宣城太守,配备给他一个演奏鼓吹乐的乐队和带剑的士兵一千人。元略处理政事清廉简肃,在政绩上很有声名。 梁朝的权贵们骄矜自大,见到元略到朝廷来,没有人不对他的进退举止感到害怕。不久,他又升任信武将军,衡州刺史。
孝昌元年,孝明帝释放了被俘的梁朝人江革,请求让元略回本国。江革是萧衍的大将。萧衍对元略说:“我宁愿失去江革,不能没有您。”元略说:“我全家 遭遇祸难,亲人的白骨还没有掩埋,请允许我回到本朝,去和活着的人叙一叙,并记录一下死者的情况。”说着就伤心地哭了。萧衍很同情他,就打发他回去。于是 赏赐给他钱币五百万,黄金二百斤,白银五百斤,至于各种精致华丽的丝织品和珍贵的赏玩物品,多的无法计算。萧衍还亲自率领众官把元略送到长江上,当时作五 言诗赠行的有一百多人。他所受到的各种礼待敬遇到了如此程度。
等到元略一渡过淮水,孝明帝就任命他为侍中,封他为义阳王,并赐给一千户的封地。元略来到朝廷,孝明帝下圣旨说:“侍中义阳王元略,他出身于宗藩华 族,家门先代功勋卓著,他本人内心款润,外表清秀,兄弟们卓异出群,不同凡响。他们看见道义就忘掉了自己私家,舍弃生命以身殉国,永远可以称得上是忠贞节 烈之士,我哪一天忘了他们呢?以前元略他虽然卸去重任在梁朝做官,现在却回归了本朝。他有志向,有操守,能有始有终。他的美名将要在史册上流传,并且与日 月同辉。元略先前还没有到达京城的时候,我就在心里给他立了名称,所以封他为义阳王。”不久,元略又升任为尚书令、仪同三司,并且兼任国子祭酒,侍中的官 职还照旧。
元略言语举动适当得体安舒高雅,这是出自他的天性。他从南方回到北方后,更加高超不凡。他的言谈议论与行动举止,成为朝廷与民间学习效法的楷模。孝庄帝建义元年,元略死在河阴,后追赠为太保,谥号是“文贞”。
3. 文言文《陈元方》翻译1.久而益(敬):____________ 尊敬
2.孤往者(尝)为邺令:____________ 曾经
3.不知卿家君(法)孤:____________ 效法
4.周公不(师)孔子:____________ 效法
译文
陈元方十一岁时,去拜访袁公。袁公问他:“你父亲在太丘时,远近的人们都称赞他,他做了些什么事啊?”元方回答说:“老父在太丘时,性格刚强的人用德行去安定他们;性格软弱的人用仁慈去爱抚他们,让他们顺心地过着安乐的生活,时间越长,大家越是尊敬他。”袁公说:“我过去做邺县县令时,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你父亲效法我的呢?还是我效法你父亲的?”元方说:“周公和孔子,是不同时代的人,虽然相隔很远,但是他们为官处世的做法是一致的。周公没有效法孔子,孔子也没有效法周公。”
4. 陈元方 文言文的翻译泉州话证《世说》
原文陈元方年十一时,候袁公。袁公问曰:“贤家君在太丘,远近称之,何所履行?”元方曰:“老父在太丘,强者绥之以德,弱者抚之以仁,恣其所安,久而益敬。”袁公曰:“孤往者尝为邺令,正行此事。不知卿家君法孤,孤法卿父?”元方曰:“周公、孔子,异世而了,周旋动静,万里如一。周公不师孔子,孔子亦不师周公。”(政事第三/3)
译文陈元方(纪)十一岁时,去拜会袁公(绍)。袁公问:“你贤良的父亲任太丘长,远近的人都称赞他,他到底做了些什么?”元方说:“家父在太丘,对强者用德行去安抚;对弱者用仁慈去体恤,让人们做心安理得的事,久而久之,大家就对他老人家越来越敬重。”袁公说:“我从前曾当过邺县县令,正是这样做的。不知是令尊学我,还是我学令尊?”元方说:“周公、孔子生在不同时代,虽然相隔遥远,但他们的所作所为却是那么一致。周公不效法孔子,孔子也不效法周公。”
方言证古老父:对父亲的敬称。老,表示敬称的词头。〔泉〕老爸(父亲)、老母(母亲)。
5. 关于元方和孔融的文言文徐孺子年九岁,尝月下戏,人语之曰:" 若令月中无物,当极明邪?" 徐曰:" 不然。
譬如人眼中有瞳子,无此必不明。" 徐孺子(徐稚)九岁的时候,曾在月光下玩耍,有人对他说:" 如果月亮中没有什么东西,是不是会更亮呢?" 徐回答:" 不对。
这就像人眼中有瞳仁一样,没有它眼睛一定不会亮的。" 孔文举有二子 孔文举有二子,大者六岁,小者五岁。
昼日父眠,小者床头盗酒饮之,大儿谓曰:" 何以不拜?" 答曰:" 偷,那得行礼!" 孔文举(孔融)有两个儿子,大的六岁,小的五岁。趁父亲白天睡觉的时候,小儿子到床头偷酒喝,大儿子对他说:" 你怎么不行礼呢?" 小儿子答道:" 偷,怎么能行礼!" 沪工高继薨荒胳维供哩 钟毓、钟会 钟毓、钟会少有令誉,年十三,魏文帝闻之,语其父钟繇曰:" 可令二子来。
" 于是敕见。毓面有汗,帝曰:" 卿面何以汗?" 毓对曰:" 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 复问会:" 卿何以不汗?" 对曰:"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 钟毓、钟会兄弟二人少年时就有美名,十三岁的时候,魏文帝(曹丕)听说了兄弟二人的名气,就对他们的父亲钟繇说:" 让你的两个儿子来见我吧。
" 于是下令召见。见面时钟毓脸上有汗,文帝问他:" 你脸上怎么出汗了?" 钟毓回答:"战战惶惶,汗出如浆。
" 又问钟会:" 你脸上怎么不出汗?" 钟会回答:" 战战栗栗,汗不敢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