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葡萄甜柠檬定律
人们有一种自我安慰的心理机制,认为得不到的是不好的,得到的是好的。
《伊索寓言》中,有一个家喻户晓的故事,说的是一只饥饿的狐狸路过树林,看见架子上挂著一串串葡萄,垂涎欲滴,可是却摘不到,只好悻悻离开,抱怨著:「葡萄是酸的。」
在西方,这个故事甚至被引入词典,短语sour grapes(酸葡萄心理)就是来自於此:得不到的就说不好。心理学中也借用这个术语,用来解释人类心理防卫的一种机制——合理化的自我安慰。
与「酸葡萄」心态相对应,还有一种心态被称为「甜柠檬」心态,它指的是人们对得到的东西,尽管不喜欢或不满意,也坚持认为是好的。例如,你买了一套衣服,回来後觉得价钱太贵,颜色也不如意。但是你和别人说起时,你可能会强调这是今年最流行的款式,即使价格贵一点也值得。
心理学上有一个实验,本来是为了研究「每个人对事情的兴趣,是否影响到工作效率」,但是却间接证明「酸葡萄甜柠檬定律」的存在。
心理学家招募一批大学生做一些枯燥乏味的工作,其中一件事是把一大把汤匙装进一个盤子,再一根根的拿出来,然後再放进去,耗费半个小时。还有一件是转动计分板上的四十八个木钉,每根顺时针转四分之一圈,再转回去,也是耗费半个小时。
工作完成之後,再分别给予他们一美元或二十美元的奖励,并且要求他们告诉下一个做实验的人,这个工作十分有趣。
奇怪的是,结果发现与一般的预期相反,得到一美元奖励的人,反而认为工作比较有趣。
这个实验似乎证明,人们对已经发生的不好的事情,倾向於透过自我安慰、自我欺骗,把它的不愉快减轻。
过去,这种明显的自欺欺人心理,成为人们的笑谈,遭到否定、批判。但是,今天的心理学家认为,适度的精神胜利法在心理健康方面是非常有价值的。
对於相同一件事,如果我们从不同的角度看,结论就会不尽相同,心情也会不一样。现实生活中,几乎所有事都存在积极性和消极性,当你遇到不如意的事,如果只看到消极的一面,心情就会低落、郁闷。这时,如果换个角度,从积极的一面去看,说不定可以转变你的心情。
例如,当你感冒时,与其为一时的痛苦而烦恼,不如想一想,感冒可以使免疫力提高;当你遇到挫折时,应该看到失败是成功的前奏,「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从失败中吸取教训也是一种收获;遇到倒楣事时,你可以想一想那些比自己更不幸的人……
有一次,美国前总统罗斯福家中被偷,他的朋友写信安慰他。他在回信中说:「谢谢你写信安慰我,我现在很平安。感谢上帝,因为小偷偷的是我的东西,没有伤害我的生命;小偷只偷去我部份东西,而不是全部;最值得庆幸的是:做小偷的是他,而不是我。」
凡事换一个角度看,事情就会显得不一样。
当然,如果事情还有改变的馀地,我们就不要自我安慰,而是要面对现实,主动改变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