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大全网 - 汉语词典 - 什么是词汇规范化

什么是词汇规范化

(二)词汇规范化的内容

1、古语词的规范

2、外来词的规范

3、方言词的规范

4、新词的规范

5、简称的规范

1、古语词的规范

古语词的吸收,是丰富现代汉语词汇的一个重要途径。但是应该吸收那些有表现力或适应特殊场合需要的古语词,例如“逝世、哀悼、呼吁、秀才、状元”之类,必须反对吸收那些丧失了生命力的词语。

2、外来词的规范

吸收外来词对丰富本民族语言词汇,增强语言表达能力,有积极作用。但是要注意如下三点:

一是不要滥用外来词。滥用外来词有损于语言的纯洁,能用汉语固有的语素组成词并把意思表达得准确清楚的,就不用外来词。如用“连衣裙”,不用“布拉吉”;用“小提琴”,不用“凡亚铃”。

二是统一外来词的汉语书写形式,采用通用式。如用“托拉斯”,不用“托拉思”。

三是吸收外来词,应尽量用意译方式。除了人名、地名、国名要用音译方式,以及不用音译就不能准确表达原外来事物意义的以外,应尽量采用意译,因为意译更接近民族习惯,便于理解记忆。如用“维生素”,不用“维他命”;用“话筒”不用“麦克风”等。

3、方言词的规范

现代汉民族***同语的词汇是在北方方言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它包括汉民族***同使用的和逐渐发展为***同使用的词。   1955年现代汉语规范问题学术会议明确规定普通话以北方话为基础方言,但是普通话词汇远比北方方言区任何一个地点方言的词汇都丰富多彩,都更加具有普遍性。因此,普通话词汇的规范不能像语音那样,以一个地点方言为标准,而应以广大的北方话为基础。近百年来普通话词汇发展得比较快,大量基础方言和非基础方言的词涌进普通话里来,这的确起了丰富普通话词汇的作用,但也给普通话词汇带来一些分歧和混乱,使得同一对象有几种说法。如同在基础方言区内,“蚜虫、蚁虫、密虫、油虫、旱虫”等并存,该选哪一个词呢?从普遍性看该选用“蚜虫”,从必要性、明确性、健康性看,也较合适。

在方言词的规范中,一定要注意到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有些产生于或常用于某些方言地区的词,由于它具有某种特殊表现力或特殊表现范围,已经或将成为普通话中某同义词群中的有特殊作用的一员,例如“老鼠、耗子”“孩子、娃娃、小嘎子、儿童、小孩儿”,“名堂、名义、名目”,“搞、弄”等等。这类词无论在词的义项或义素方面,还是在色彩意义或搭配范围方面都是有差别的,决不能以个人的习惯、好恶来决定它们的取舍。

那些标志着只在某个或某几个地区产生和存在的事物的词,如广东广西的“剑麻、荔枝、芒果”,西北的“青稞、牦牛”等等,不应看做“规范对象”,因为普通话中不必要再另外造个词来替代它们。

对方言词加以规范,并不是绝对反对使用未被普通话吸收的方言词。在文学作品中,为了刻画人物,描绘环境,适当地在人物对话中使用方言词是完全可以的。方言词用得好,既可以发挥它们的特定的表达效果,又可以为丰富普通话提供可以吸收的素材。但是要防止毫无必要地滥用方言词语,特别是那些流行地区狭窄、构词理据不明确、容易产生误解或歧义的词语。

4、新词的规范

为了满足交际的需要创造出一些新词,这是必要的。可是有些所谓“新词”,意义含混,不为广大群众所接受,这样的词实际是“生造词”,是词汇规范化的对象。例如:

当工人的宿望,算砸锅了。

坐5路汽车的人特别多,每次坐这趟车,都让人挤站得难受。

小琴的脸是那么白丽。

“宿望”、“挤站”、“白丽”都是生造的。

5、简称的规范

简称是较复杂的名称的简化形式。

在缩略语中也有很多生造现象,例如把“英雄业绩——雄业”,“熟练技巧——熟巧”,“严格执法——严执”等等。

使用缩略语一定要规范,对那些表义明确、但容易产生歧义的,应尽量避免,即便是符合缩略语结构规律的,只要还没有广为人知,在行文中第一次出现时,最好要加以说明。

(一)词汇规范化的原则

第一是必要性,就是说要考虑一个词在普通话词汇中,有无存在的必要,在表达上是不是必不可少的。

第二是普遍性,即在规范时要选择人们普遍使用的。

第三是明确性,就是运用意义明确的,容易为人们理解和接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