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约在公元前一世纪的时候,安德罗尼柯在整理亚里士多德的著作时,把其中关于事物发展变化的背后的根据这部分内容,即第一哲学的手稿时苦于找不到适当的名字,于是就把他以《物理学之后诸卷》附在《物理学》的卷后,后人简称为《物理学之后》,日本人在翻译西方著作时,参照《周易》形而上者谓之道,幸而下者谓之器,把《物理学之后》翻译为《形而上学》,“形而上学”最早出现在1884年出版的日文《哲学词典》中,后来中国人从日译的著作中,翻译成汉语《形而上学。》
在当代中国,形而上学有两种几乎截然相反的概念。一种是马哲中的形而上学,即用僵死的,固定不变的观念看待事物发展变化世界观和方法论。另一种是学术界关于事物最终根据的学说,即万事万物最终的根据的学说。